时间:2023-03-11 10:37:50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中新社约翰内斯堡3月10日电 题:我眼中的中非科技交流
——专访南非黑尔堡大学教授艾库斯卡
中新社记者 王曦
当前,中非关系不断深入,作为其中重要内容的科技交流近年来愈发受到关注,在航天、农业、生物、化学等领域频繁结出硕果,推动非洲科技及经济的发展进步,促进中非双边关系持续向前。
近年来专注于中非科技领域交流合作的南非黑尔堡大学教授奥鲁斯根·奥耶巴德·艾库斯卡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畅谈中非科技合作的发展特点及意义。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中非科技交流的基本情况。
艾库斯卡:科技合作是“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埃及、南非、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尼日利亚、肯尼亚等非洲国家签有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
几十年来,中国与许多非洲国家在农业、医药、卫生、环境、新能源、信息、通信、交通、生物、新材料、航天等双方共同关心的科技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非中科技合作已从单纯的政府间合作模式演变为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合作模式。
中新社记者:中非科技交流合作有何特点?
艾库斯卡:从交流领域来看,由于非洲不同国家需求不尽相同,所以在双方科技合作过程中,合作的领域也不同。如南非经济科技基础相对较好,所以比较注重医疗、信息、新材料技术方面的合作;而埃及国内分布大片沙漠,双方在环境保护和荒漠治理技术领域的合作更多。
从交流主体来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企业进入非洲,企业在非中科技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截至2022年,在南非的150多家中资企业中,科技企业占了近三分之一,近半数在非中国企业为当地市场带来了新产品或者新服务,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带来了新技术。特别是在电信、手机、新能源等领域推动了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中新社记者:中非科技交流合作的重大项目及其优势在哪里?
艾库斯卡: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是由全球超过十个国家合资建造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阵列大科学项目。南非以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相关科技基础,成为SKA全球两个场址之一。中国是SKA创始成员之一,不仅建有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且在SKA天线的研发、生产上具有相当实力。因此,SKA成为非中科技交流合作的一大项目,双方未来在相关领域科研上将开展更多合作。
中国援非盟非洲疾控中心总部项目既是一个卫生健康项目,也是一个重大科技交流合作项目,已于2020年12月14日开工建设,有利于双方一道实施好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健康卫生行动”,加快非中友好医院建设和非中对口医院合作,共同打造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
农业是双方合作的另一大支柱。从1960年到2010年,中国在非洲完成了200多个农业援助项目。中国在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可为非洲提供很多帮助。例如坦桑尼亚的Mbarali农场,其水稻产量一度占坦桑尼亚国内水稻产量约四分之一,为其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持。
中新社记者:中非科技交流合作有何效果和意义?
艾库斯卡:非中科技交流合作为非洲解决卫生健康、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年3月,在西非发现并确认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疫情发生后,中国疾控中心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截至2015年3月5日,累计派出13批102人次赴西非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此次援非抗疫行动派出人数多、持续时间长、工作覆盖广,受到受援国政府和人民及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
马达加斯加水稻灌溉面积在非洲国家中数一数二,曾被称为“印度洋的粮仓”,但因水稻种植技术落后,粮食不能自给自足。2007年,马中两国开始进行杂交水稻技术合作,中方技术人员在马达加斯加推广种植杂交水稻超过5万公顷,平均稻谷单产每公顷7.5吨。现在,马达加斯加是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非洲国家,也是首个实现杂交水稻育种、制种、种植、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的非洲国家。
去年,中国驻南非使馆举办了一场名为“天宫对话—神舟十四号航天乘组与非洲青少年问答”的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一活动形式非常开放新颖,加深了双方在科技领域的彼此了解,激发了南非乃至非洲的青少年对于航天科学的兴趣。
可以说,非中双方携手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双方的科技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新社记者:如何看待中非科技交流合作过程中面临的“新式殖民主义”质疑?双方未来方向在哪里?
艾库斯卡:“新式殖民主义”完全是无稽之谈,中国在非洲并没有殖民行为。中国懂得为什么非洲应受到尊重。
以科技领域为例,一系列事实足以说明一切。中国在与非洲的合作交流中没有附加条件,为非洲摆脱贫困、实现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例如中国的菌草技术,如今已经在非洲大陆开花结果,成为非洲人民走向富裕的钥匙之一。
非中双方的科技合作日益紧密,在农业、生物、医药卫生、信息通信等多个领域,合作形式多元多样。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指引下,非中科技合作研究愈发蓬勃发展,非中科技合作与交流新机制正不断建立。
当然,双方在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也存在一定不足。例如非洲由于经济、社会等发展相对滞后,对于科技工作人员吸引力不足;其次是合作领域范围相对狭窄,高精尖领域的交流合作比较稀少;三是非洲相对动荡的社会条件,使得一些非中科技交流合作项目难以为继。
在我看来,未来,非中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点,将聚焦消除贫困饥饿和确保粮食安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信息通信及数字经济、资源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危机、人文交流、能力建设等方面。
受访者简介:
奥鲁斯根·奥耶巴德·艾库斯卡,南非黑尔堡大学教授、知名科学家、动物学博士,近年来专注于中非科技领域交流合作。
东西问丨庞安安:儒家人权观和西方人权观如何实现互鉴?
2024-11-23东西问丨意大利汉学家梅毕娜:人权理念研讨有何现实指向?
2024-11-22东西问丨刘志强:中华典籍中的人权理念为何受到世界关注?
2024-11-22东西问丨鲁广锦:“轴心时代”中华文明的人权思想对今天有什么启示?
2024-11-21东西问丨王飞:东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共促全球发展?
2024-11-21东西问丨瑞士前驻华外交官贺彼得:汉字“仁”代表了怎样的人权观?
2024-11-19东西问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方强:中西古典人权观,有何异同?
2024-11-18东西问丨柴瑜:中拉合作有何全球性意义?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