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22 21:16:19来源: 意大利侨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多家外资企业暂时关闭了在中国的分店或工厂,引发对外资撤离以及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担忧,甚至有言论称外资正在大规模撤离。情况真的如此吗?
商务部7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721.8亿元,同比下降1.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5个百分点、较前5个月收窄2.5个百分点。在疫情之下,这个成绩来之不易。
4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703.6亿元,同比增长11.8%,这是今年以来吸收外资首次实现正增长。此后,5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686.3亿元,同比增长7.5%。6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170亿元,同比增长7.1%。上述数据表明,二季度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较疫情发生之初的一季度回升明显。上半年,外资在华投资不仅没有撤退,而且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外商对华投资预期和信心稳定趋好。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市场预期总体向好,这将进一步增强外商在华投资信心。
世界银行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疫情改变了各国政府和跨国公司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认知。以往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中注重成本分析,而未来除了成本分析竞争优势,安全度分析竞争优势将变得同样重要。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全面推进复工复产,无疑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处于更安全的位置。之前没有把中国纳入其产品供应链体系的外资,反而有可能会考虑增加在中国的投资力度,这也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投资的“避风港”。
同时,伴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对安全性要求的提高,我国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在全世界供需关系之中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月度数据来看,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连续4个月收窄。伴随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市场需求逐步恢复,消费市场正处于快速回暖过程中。在此情况下,看重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不仅不会撤资,反而还会加大对华投资的力度。
同时,我国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致力于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今年年初,《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正式生效,在法律法规层面确立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为外商在华利益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6月初,《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对投资者实行“非禁即入”,除非有强制性标准和法律禁止,原则上政府取消许可和审批。政府的备案受理机构通过事中事后监管来履行监管义务,对于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自贸港专用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真正兑现了“欢迎全世界投资者到海南投资兴业”的中国承诺。6月底,2020年版负面清单如期公布,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40条缩减至33条,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37条缩减至30条。
经过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全球大考,世界各国投资者“用脚投票”,已充分感受到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对中国的营商环境及未来前景投出了信任票。上半年,在主要投资来源地中,新加坡、美国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分别增长7.8%和6%;“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增长2.9%;东盟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增长5.9%。
不少跨国公司正在快速抢抓商机。以上海为例,今年以来,众多外资项目在上海签约、落地。世界领先的工业气体和制气设备供应商空气产品公司签约增资4.7亿美元;全球最大的聚合物生产商之一科思创,今年将上海总部从管理型地区总部转型为集投资、管理经营和研发于一体的多职能地区总部。
当然,也要看到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影响外商投资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实现全年稳外资目标任务仍然任重道远。因此,下半年“稳外资”也会面临困难和挑战,这就更需要深入发掘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激发创新活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和提升对外资的吸引力。(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