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1 09:18:15来源: 意大利侨网
浙江在线4月10日讯 连日来,美国挥舞的“关税大棒”持续搅动全球经济神经。
北京时间4月3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所谓的“对等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税率10%-49%不等。其中拟对中国加征34%的关税,对欧盟为20%,对日韩分别为24%和25%,对越南和柬埔寨分别为46%及49%。
今年以来,美国已对中国连加两次10%关税,加上此次的34%,美国对中国累计加征关税达54%。不仅如此,叠加美东时间8日对中国额外再征收的50%关税,美国对华累计加征关税达104%。
“关税大棒”下,谁将为“关税战”买单?又对浙江外贸影响几何?
谁将为“关税战”买单?
“按照国际贸易惯例,关税通常由进口商承担,但企业并非慈善家,关税增加后,他们往往会将成本转嫁到消费市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卢洪雨指出,加征“对等关税”将推高美国物价,从直接影响看,美国消费者将会成为关税的“买单”者。
这一观点与关税消息公布后,美国多地民众疯抢中国商品的表现一致。4月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编译刊发彭博新闻社网站近期发布的一篇文章。该文章指出,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为智能手机、电脑、家具及服装等商品,这些物品加征关税,美国消费者很快就会感受到。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估测,美国实施“对等关税”后,如果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措施,美国低、中、高收入家庭平均将损失1300美元、2100美元、5400美元。反观中国,绝大多数自美国进口商品以制造业中间品为主(如芯片、原油),普通消费者感知有限。
不过,由关税战带来的波动往往会冲击外贸企业。“新征关税对出口企业的压力会加大,如果美国客户拒绝分担关税成本,跨国企业面临着利润降低及订单转移的风险,再传导至上游供应商,将引发连锁反应。”卢洪雨解释,对开放大省浙江来说,其对美出口产品主要在机电以及纺织、箱包等劳动密集型领域,高关税将严重削弱产品价格竞争力,企业或将面临当前库存积压、订单流失问题。
除传统贸易直面关税壁垒外,在宣布“对等关税”之际,美国还取消了对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小额豁免”(800美元以下的进口商品免税)待遇。美国东部时间5月2日起,中国内地和香港出口至美国的小额包裹将需缴纳其价值30%或每件25美元的关税(6月1日后将上升至50美元每件),这意味着跨境电商也将承受此次关税带来的压力。据估计,每年约有10亿件来自中国的小额包裹会因此受到影响。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一直以来,美国是浙江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数据显示,2024年浙江对美出口超过6300亿元,占全省出口总额16.2%。作为浙江第一大出口市场,美国实施“对等关税”后,浙企反应如何?
“最初10%关税落地时,客户还和我们商量,可以各自消化分摊成本,现在54%的关税谁都无法消化。在产品成本无法降低的情况下,我们和客户目前都在观望状态。”关税消息发布后,平湖市骑乐士童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彦君和美国客户保持着密切联系,公司对美国出口额约占总量30%左右,其中超半数产品与客户联合开发,杨彦君透露,目前已有客户暂停了出货业务,计划先观察市场再予以反馈。
“目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如果高关税压下来,客户还要分析消费者购买力等市场数据后再有动作,反馈到我们的信息至少还要20-30天的时间。”他坦言,在不确定因素增加的时候,大家的想法都是先“等等看”。
“我们今年3月底把客户订单出完后,他们的态度暂时也是观望。”从事日化清洁用品、户外工具制造出口的绍兴外贸企业负责人刘先生同样表示,公司对美贸易额占了总规模的5成,受特朗普上台后多轮关税政策影响,目前公司美国客户对后续订单尚无计划,但刘先生持乐观态度,“这几天身边绍兴、宁波的企业负责人也都在热聊,我们有信心,没有美国市场还有其他国家的市场,我们并不沮丧。”他表示。
“这么高关税加下去,生意已经没法做了,大部分企业的心态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这几天,宁波市跨境电商协会秘书长谢尚伟也在密切关注着身边跨境电商企业的动向,他告诉记者,取消“小额豁免”待遇为跨境电商带来了考验,不过目前宁波采取的9810模式(即“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为企业留下2-3个月的缓冲期,可规避关税生效后的即时冲击。“海外仓提前几个月就备货了,这批已交税的商品不受加征关税影响,因此企业还有时间再观望。”他透露。
“西方不亮东方亮”
高关税压力之下,企业如何应对?此前的“贸易战”中,产业转移曾是热门选项。不少企业曾赴印尼、越南设厂,试图以转口贸易规避风险,但新政彻底打破幻想——美国此次实行无差别征税,越南、柬埔寨等地的关税同样升至40%以上。
“上周我们还在讨论是否考虑去东南亚,这个情况出来后,我们就不再考虑了,不如安心在这里做好。”杨彦君说,一个积极的信号是,美国客户对中国市场的意愿仍较为强烈,公司已与客户约定好,针对此次关税问题将借广交会契机来中国见面细谈。“客户都知道中国产品性价比高,还需继续经营,我们要讨论未来布局和合作开发事宜。”他表示,尽管近年来公司在美销售规模有所增长,但公司对其不确定性情况有所预期,这两年也在着力开拓新兴市场,通过持续投入产品研发开发匹配“一带一路”等市场的适销产品,因此影响仍在可控范围内。
面对高举过来的“关税大棒”,更多浙企已未雨绸缪开展多维破局。一方面,近年来,浙企积极拓展新兴市场,通过多元化、全球化布局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风险,这种“西方不亮东方亮”的策略成为浙企共识。“从去年开始,我们公司在欧洲的一些灯具上加大了开发力度,加大力度拓市场,接下来我们计划拓展东盟市场。”刘先生透露。
“这或许是一次产业链重构的机会。”一家兼顾汽车零配出口与内销的宁波企业海外业务负责人直言。面对近年来美国关税的一系列动作,公司早在前几年已开始往俄罗斯、欧洲及东南亚拓展市场。“之前也有美国客户来问询相关项目,但我们觉得有风险就婉拒了。”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其他市场可能会出现波动,但影响较轻微,公司对国内市场很有信心。
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浙江对主要新兴市场进出口增长6.3%,其中,对中东、拉美、非洲进出口增长3.2%、11.8%、7.1%。
另一边,加大产品研发、培育自主品牌是浙企应对“出海”风险的又一条路径。近年来,浙江积极推动企业从“产品出海”转向“品牌出海”,不断加大自主品牌扶持力度,助力企业通过品牌溢价、供应链优化提升利润空间,对抗关税壁垒。据杭州海关统计,今年1-2月,浙江省自主品牌商品出口979亿元,增长6.3%,占全省出口总值的15.5%。“以跨境电商业为例,很多跨境电商在海外卖的品牌是自己的,海外定价权由企业定,相对有更大的空间,在本轮风波中展现的韧性会更强。”谢尚伟举例称。
值得注意的是,“对等关税”席卷全球,也有部分外贸从业者认为“危中有机”。关税压力或将倒逼部分企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进而推动产业升级,而从长期看,“对等关税”将引发部分国家反制,在美国推行逆全球化倒退之举背景下,此次“关税战”或将成为中国深化与其他国家经贸合作的契机。“在美国‘无差别攻击’下,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机遇,可以借此机会与其他国家友好相处,开拓更多新兴市场。”此前,一位义乌外贸从业者告诉记者。(记者 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