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下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曲折中前行

时间:2020-12-29 08:59:45来源: 意大利侨网


       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下,国际贸易投资萎缩,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逆全球化思潮泛起,造成全球化进一步受挫。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曲折中坚定前行。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实现形式为区域贸易协定,一般包括两国间经贸协定和区域内多国或跨区域多边协定。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12月23日,已送达WTO的区域贸易协定的通知累计达713个,正在生效实施的区域贸易协定有305个,协定数年增速连续第三年保持在2%以下,较本世纪第一个十年里动辄每年10%的增速明显走弱。尽管如此,在全球范围内,区域贸易安排的总量仍在上扬,且于2020年达成了世界最大的区域贸易安排。可见,区域贸易协定仍是各国扩大对外经贸合作、确保区域安全、加快全球布局的重要手段。

  提高区域内经贸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破除通关障碍,是区域贸易协定的一般要求。除此之外,近年来区域合作安排的关注点开始向“边境后”议题延伸,由传统货物贸易扩展至投资、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等领域。而区域贸易协定的规模也由原来的双边协定为主转向多边、跨区域协定为主。当前的国际经贸格局呈现出欧洲、北美、东亚三大市场相互竞争合作的趋势。相应地,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这3个经济体量大、活跃度高的地区的区域合作也吸引了最多的目光。2020年,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的新特点和趋势与这三地密不可分。

  欧洲长期被称为区域一体化的代表。根据WTO的统计,该地集中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区域贸易协定。不过,近年来英国脱欧使得欧洲一体化发展面临高度不确定性。多方担心英国的离开或将推倒大面积“脱欧”的多米诺骨牌,将欧洲一体化进程置于停滞乃至倒退的危险境地。

  在大西洋的另一边,北美一体化进一步发展。7月1日,“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正式生效,这一协定在美国主导下签署,墨、加两国在美国的压力下作出了许多妥协与让步,放开了国内一些长期保护的领域。尽管该协定进一步提高了北美地区的一体化程度,但受特朗普政府“公平贸易”和保护主义的影响很大。更新版的北美自贸协定设置了更严格的原产地规则和所谓的“毒丸条款”,导致北美区域合作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不少学者担忧,这会对全球化形成割裂。

  与欧美情况不同,11月15日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东亚地区对于区域一体化路径的新探索取得重大突破。

  RCEP的意义显而易见。对于东亚地区来说,RCEP统合了5个“东盟+1”自由贸易协定(FTA),大大消除了东亚地区自贸协定网络相互重叠交织的状态,能够大幅降低贸易成本。它为占全球总量约30%的总人口、经济体量和东亚区域内最重要的中间品贸易提供了一个一体化大市场,还首次将中日这两个经济体直接纳入一个自贸区框架中。这些无疑使得RCEP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极大提振了全球范围内区域合作的信心。

  更重要的是,RCEP涵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囊括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为部分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的国家提供过渡期,充分考虑了成员间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差异,帮助发展中成员特别是最不发达成员充分共享经贸合作成果。它表现出的多元性、包容性,为南北型贸易合作提供了新模式,也为促进多边主义和地区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应该说,由于范围相对较小、伙伴选择自由度更高,达成区域贸易协定的难度小于推动全球多边经贸合作的难度。特别是在遭遇逆全球化思潮、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因素干扰的当下,以WTO为核心的多边经贸体系遭受巨大冲击。能够带来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区域合作安排,对部分国家来说,已经在无形之中成为更重要、更保险的选择。同时,致力于区域合作和贸易便利化的东盟、中国等经济体,已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积极推动力量。

  当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仍面临许多制约因素。印度未加入RCEP、英国与欧盟达成“脱欧”协议等表明,纵使是区域性安排,甚至是盟友间的合作,也会遭到国内保护主义的阻滞。在疫情冲击下,相对脆弱的国际供应链让不少国家以怀疑目光看待对外贸易依赖。换言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