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新闻联播”的首位华人主播

时间:2021-03-16 14:42:43来源: 意大利侨网

       人物名片

  马颖

  ◇匈牙利M1电视台主持人

  ◇匈中文化艺术中心副主席

  ◇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领事协助志愿者

  在匈牙利,很多人见过马颖——因为她是匈牙利M1电视台(国家电视一台)主持人,主持国际新闻节目中的华语新闻。这个节目,匈牙利华人圈称它为“匈牙利电视台的《新闻联播》”。

  在匈牙利,很多人认识马颖——因为她是匈中文化艺术中心的负责人,经常出席各种匈中文化交流活动,很多时候会以主持人身份登场。

  在匈牙利,很多人需要马颖——因为她是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的领事协助志愿者,能够为很多在匈华人排忧解难。

  从1998年留学匈牙利至今,马颖旅匈23年,这里已成了她的第二故乡。她热爱中国,也热爱匈牙利。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的匈牙利人了解中国、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匈牙利,减少双方因为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

  1 匈牙利电视台首开汉语新闻节目

  匈牙利M1电视台用汉语播报新闻节目始于2016年1月4日。此前,匈牙利国家电视台一直希望开通汉语新闻节目,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主持人,节目开播时间一推再推。最后,电视台决定举办一次选拔。就在这次选拔中,有着流利双语优势的马颖脱颖而出,成为匈牙利国家电视台首位华人主播。

  除了播报新闻,马颖还要负责挑选新闻、编译稿件,然后配音、剪辑。完成所有工作,下班时往往已是下半夜。

  每次上节目,马颖都要提早很长时间到达演播室,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比如化妆、熟悉稿子等。有时也会遇到意外情况,这对主播的应变能力是一个考验。有一天,直播快结束时,马颖突然看到最后一条没见过的稿子,而且翻译得完全让人看不懂内容。“我的‘应急机制’迅速启动,一边试图理解稿子的意思,一边在脑子里组织语言,同时面部还不能显露异常,嘴上也不能有停顿。就这样完成了当日的播报,也算是有惊无险。”马颖后来才知道,这条新闻是后台工作人员在她去化妆的时候临时加上的。从那以后,马颖的工作流程就调整成了:备稿、化妆、再对稿,或者边化妆边对稿,上镜之前最后确认一遍。

  中文新闻节目受到了观众尤其是华人的欢迎,收视率很快上升到外语新闻频道中第二位(匈牙利外语频道包括汉语、德语、俄语、英语),成为公众了解匈牙利政府对华交流和向东开放政策的窗口。而马颖也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收获了不少粉丝。

  2 留学匈牙利,活成真正的“斜杠青年”

  马颖是北京人,出生在一个外交官家庭。父亲从匈牙利罗兰大学历史系毕业回国后,先是新华社驻匈牙利记者,后又担任中国驻匈使馆文化参赞。那时匈牙利语人才少,所以父亲总是在国外常驻,一待就是4年,回国休息一段时间,又出国。“那时我就很好奇,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把我爸给拴住了,让我总也见不着我爸。”马颖笑着说,“可能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埋下了与匈牙利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我报考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匈牙利语专业,从此开始忙着各种与匈牙利有关的工作。”

  “母亲随父亲第一次出国时,我才读小学5年级。”马颖说,她很小就开始当家了。“我上初中后,我哥上大学住校了,家里就我一个人。每个月我都去我妈单位领工资,105元,给我哥50元做生活费,剩下的我就交水电费、买菜做饭。”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早已去世,北京也没什么亲戚朋友,这就是马颖和哥哥的真实生活状态。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日子对于未成年的我来说还是挺艰苦的。虽然也是历练,让我很早就学会了自立,但远离父母的那种孤苦难以形容。”

  1992年,马颖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匈牙利语。毕业后,先在国内工作了两年,1998年到匈牙利留学,同时上了两个学校。“我用了5年时间拿到了两个学位。一个是布达佩斯外贸学院金融证券专业的学士,另一个是布达佩斯理工科技大学的MBA。”

  马颖说,她就是从那时候起开始习惯忙碌的节奏。“好像形成了一种惯性,刹不住了。我的生活就像上了发条,进入一种不断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每日不学点、做点新东西,就会觉得是在荒废生命。”

  马颖行走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像块海绵一样,不停地吸收各种养分,也成了一名真正的“斜杠青年”。

  她练街舞。刚到匈牙利的时候还参加了一支“老外”舞蹈队,定期为布达佩斯某电视综艺节目伴舞。舞蹈队后来解散,她改跳爵士,每星期3次,每次一个半小时。“要是一星期不跳舞,我就会浑身发紧。”

  她学调酒。“我喜欢调酒是因为喜欢它的色彩和动作。学了半年,就拿到了调酒师的资格证书。”

  她学瑜伽。花了一年时间拿到了瑜伽教练和私人健身教练的资格证书,全欧洲有效。

  她学室内设计。花了两年半的时间拿下了室内设计师的资格证书。

  忙,成了马颖的一个标签。马颖说:“确实,听起来我做的事儿杂且零碎,但如果规划好,还是能应付过来的。时间不是用在这件事上就是用在那件事上,你什么也不干,时间也存不住。而且,学到的技能永远都是自己的,可以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因此,我从来不怕失业。”

  3 领事协助志愿者热心为华人奔波

  除了忙工作、学习,马颖还忙碌于各种社会事务。她是匈牙利华文媒体《新导报》的主要编译人员,匈牙利中资企业商会秘书长,还是一家大型中资企业的首席顾问,以及很多其他团体的参与者……在她众多的社会兼职工作中,最让她难忘的是在担任使馆领事协助志愿者的一次经历。

  2019年5月29日,布达佩斯天降暴雨。马颖所在的电视台收到报料人消息称,多瑙河有船相撞。随着消息的不断传来,马颖的心悬了起来。“有消息说有人遇难!遇难者有亚洲人!”

  电视台很多记者都在跟踪这个新闻,但是谁也不能证实遇难者国籍、人数等信息。作为使馆领事协助志愿者的马颖第一时间和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取得联系,在使馆相关负责人的指示下,她和其他几位志愿者一起,分头给布达佩斯各区警察局打电话。但警方拒绝透露任何细节。“我们又给各个医院打电话,但医院的人也说不清楚具体信息。我们就分头从所在地赶往医院。”

  “医院门口有警察戒严。警察本想阻拦我们,我们表明身份后,警察让我们进了医院。”一行人分头搜集信息,得知船上的都是韩国游客。但我们又怕万一其中有中国人,于是又各种求证,几乎一夜无眠。最终确认船上没有中国人,大家的心才算放下。

  工作之外,马颖还为匈中文化交流投入巨大精力。2009年1月,马颖出任匈中文化艺术中心副主席。“文化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最便捷最直接的沟通载体。作为生活在匈牙利的中国人,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融入到匈牙利的文化中去。比如,无论新老华侨,至少都要学一点匈语,如果无法进行基本交流,就谈不上融入和扎根。”马颖说,“我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匈牙利人了解中国,也愿意帮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匈牙利,减少双方因为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

  马颖热爱中国,也热爱匈牙利,不愿意听到有人说匈牙利不好。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居住在匈牙利23年了,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匈牙利人民善良、简单、温和,很少排外,看到需要帮助的人都会相助。我们生活在这里,就要维护这里的质朴,保持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2019年10月,作为匈牙利侨胞代表,马颖回国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在天安门广场观礼,让她感触颇深:“那一刻,真是由衷地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祖国就是我最大的靠山。这让我底气十足!”(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