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7 10:16:53来源: 意大利侨网
5月8日,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开行十周年成果展暨纪念号班列发车仪式在西班牙马德里阿布罗加尼货运站举行。
一条班列,满载十年辛勤耕耘的丰硕成果与辉煌荣耀,跨越一万三千多公里的壮阔征途,以一场震撼人心的展览——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开行十周年成果展,集中展现在世人面前。
西班牙当地时间5月8日上午,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开行十周年成果展暨纪念号班列发车仪式在马德里阿布罗加尼货运站举行。这是一场跨越国界的视觉盛宴,是对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过往十年的深情回顾,也是对其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展望。在这里,一个承载着合作与共赢精神的传奇佳话被细细述说,每一幕都闪耀着深情厚谊与友好交流的璀璨光芒。
这不仅仅是一场展览,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与碰撞。它让人们领略到文化交流所带来的独特魅力,更让人们深刻体会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彰显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理念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成就。
展览吸引众多观众前去参观。
展览开幕以来,赶赴现场参观的中西两国嘉宾和观众络绎不绝。500平方米的空间,2000余幅展板与新媒体画面,以新颖的创意、巧妙的设计、丰富的内容,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多姿多彩的展览背后,凝结了潮新闻策展团队无数次的交流、磨合与包容,他们在分歧中寻求共识,在互信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从文案的精心撰写到设计的巧妙构思,再到制作的细致入微和布展的精心安排,在短短81天内,将一场精彩绝伦的展览呈现在世人眼前。此刻回望,个中况味,值得细细述说。
讲好故事,是展览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篇经典美文,一场电影佳作,让读者和观众沉浸其中、心醉神迷的究极原因,是能把一个故事讲好。同样,一场优秀的展览亦是如此。
在有限的空间,用有限的文字讲好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的十年故事,并非易事。自2014年开通以来,这趟班列一直备受瞩目,围绕着它所产生的各类报道比比皆是。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事例中精选出最能触动心弦、最能诠释主题的故事,对于团队来说,挑战巨大。
展览以“新丝路 新动能 新发展”为主题。
考虑到展览在海外举办,且观众多为热情的西班牙人民,团队深入研究关于班列的每一条报道,探寻其中的精髓与灵魂;倾听历史的回声,感受每一趟班列背后的辛勤与汗水,以及它所带来的喜悦与希望。历经数次的筛选与讨论,最终确定了展览的框架脉络:以“路”为意象,通过“新起点”“共奔赴”“心联通”“向未来”四个章节,回顾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故事与情感,贯穿在展览的每一个场景和角落。它展示了班列带动两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消费;它讲述了在班列影响下,体育、文艺交流如何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它描绘了在班列的见证下,互生爱慕的两国青年男女喜结连理,编织出浪漫的爱情故事……
展览内容丰富,以各种暖心故事串联,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体验感。
这些故事的融入,为展览增添了丰富的维度,同时也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灵。它们不仅是画面的补充说明,更是情感的桥梁,承载着背后的深远意义和强烈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在欣赏展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温暖与力量。
在这精心编织的叙事框架中,观众不只是观众,更是故事的参与者与感受者。当他们踏入展厅,便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在展览中自由畅游,与故事中的人物共命运、同呼吸。那些动人的情节,都牵动着他们的心弦,让他们与展览中的人物“共情”,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这种参与和互动,也让展览不再是一个单向的展示,而是一个双向的交流。观众在欣赏展品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感受、思考、体验丰富着展览的内涵。他们的每一次驻足、每一次沉思、每一次微笑,都为展览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和温度。
前来观展的嘉宾中,有一对最为特殊。他们是西班牙小伙赫苏斯·加西亚和妻子——来自中国义乌的杨赛君。展览中关于“跨国爱情线”的故事章节,讲述的就是他俩的浪漫爱情。
赫苏斯·加西亚和妻子杨赛君(中)赴现场观展。图据“YXE义新欧”微信公号
十年前,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开通后,赫苏斯·加西亚来到义乌,做起了西班牙火腿和红酒的生意,并在义乌娶妻生子。十年后,在展览中看到自己的奋斗过往,他感慨万分,笑言中欧班列见证了他们的事业和爱情。
这场展览,如一场绚丽多彩的视觉盛宴,又似一曲深沉而悠长的心灵交响乐。它不仅用画面和色彩编织了一幅幅生动的图景,更用故事和情感构筑了一座心灵之桥,让观众能够触摸到彼此的真诚热情,感受到那份深厚的友谊与美好的祝愿。
从“零经验”到惊艳马德里
两个多月,两千多幅精制画面,汇集三千余字的深情叙述,跨越一万三千多公里的漫长路途……这一切的努力,终于化作一朵娇艳的花,在马德里明媚的春天里激情盛放。
在团队一次次开会讨论中,展览结构逐渐完善,内容逐渐丰富。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最难啃的骨头,是展览的文案。
从浩如烟海的文字资料中提炼出最“称心如意”又“恰如其分”的精华,团队时常陷入对每一个数字、每一个词语的推敲之中,彼此争论,有时甚至面红耳赤。从资料合编,到精挑细选,到审核修改,再到定稿上版,字数的增减,不仅仅是数量的简单变化,更是灵感与智慧的碰撞、创意与汗水的结晶。
展览物料在国内做好后打包装车起运。
为确保万无一失,展览物料运送马德里之前,团队在义乌当地按1:1比例原模原样搭建了一个“预展览”,“所见即所得”。在所有策展人员现场观摩、提出建议并多次磨合,重新制作后,才将物料分两批分别从温州和上海空运出国。
到达马德里后,大家顾不上“倒时差”,马不停蹄地赶往施工现场。展览场地并非标准的展馆展厅,而是位于马德里火车货运站的一个仓库里。在那里,不仅要面对设备设施的不足,还要与当地施工团队进行深入的沟通与磨合。每一处细节、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双方密切协作,以确保各个环节都能达到预期效果。
布展过程中,他们发现展板中关于班列开设线路的模块,有一条线路与沿途城市没有完全对应。本着严谨的态度,团队决定撤下展板,重新设计,并找当地的工厂连夜印刷制作。
布展现场。
为赶进度,大家加班加点工作,吃喝在现场。
事实上,这样大大小小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展览中多处设置的立体字模型。因路途遥远,运输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一些模型掉漆严重,如不补漆修复,会削弱整体展示效果。不得已,团队又跑遍马德里的各大建材市场,最终在一家华人店面找到了与原先批次、颜色、质地相匹配的油漆,重新粉刷上漆。
展览吸引大批中外媒体采访报道。图据新华社
展览自开幕后吸引了大批观众前去参观,受到了中西两国各界人士和媒体的普遍盛赞。人民日报、新华社驻西班牙分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西班牙记者站、CGTN、China Daily、凤凰卫视,以及西班牙当地媒体机构等竞相采访报道活动盛况。西班牙经济贸易企业部国际贸易与投资总司司长阿莉西亚·瓦雷拉表示,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开行十周年,是两国实现多赢的十年,未来西班牙还将赢得更多。
接下来,这场视觉盛宴将继续在马德里展出,让更多观众感受其独特魅力与非凡风采,激发思考和情感共鸣,也让更多观众进一步体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远意义,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和重大价值。(来源:浙报集团-潮新闻)(团队成员:黄昕 葛熔金 汤潇潇 徐洁 陈海伟 樊成友 龚子皓 梅雪飞 卢超 梁淑敏 骆颖馨 谢丹阳 蔡李皋 胡祥宇 金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