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荒芜的戈壁滩,如今却崛起了一座令人瞩目的“能源新城”。塔吊林立、机声隆隆,这是现代化产业奔涌的节奏。6月23日,2025“追梦中华·大美新疆”海外采访行继续在昌吉州展开,采访团一行走进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感受新时代新疆的奋进脉动与精神血脉。
准东开发区是全国面积“最大”、成立时间“最短”、新疆发展“最快”的开发区。
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横跨昌吉回族自治州三县、总面积1.5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正以“晨光”般的蓬勃生机,勾勒着国家能源基地的发展蓝图。而当夜幕降临时,林立的烟囱与智能化工厂的璀璨灯火交相辉映,宛如戈壁滩上绽放的璀璨星河,诉说着传统能源基地向现代产业新城的华丽转身。
2012年9月15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准东发展以来,得到国家部委和区州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赋予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第十批新型工业化示范(硅铝)基地等发展定位,历经10余年发展,准东产值突破千亿大关、年均增长27%,是新疆26个国家级园区中唯一一个产值过千亿的园区。
开发区内准东煤田是国家确定的第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田西起昌吉州阜康市东界,东到昌吉州木垒县老君庙,北至昌吉州北部界卡拉麦里山南麓,南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缘,是新疆五大煤田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整装煤田,预测储量3900亿吨,占全国预测储量的7%。
作为我国最大整装煤田所在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能源报国”的印记。
白天,煤炭清洁利用项目的生产线开足马力,硅铝新材料基地的建设者们抢抓工期;夜晚,智慧化矿区的监测屏幕闪烁微光,煤电一体化项目的厂房依然机器轰鸣。
开发区相关人员介绍,准东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近年来加快推进资源就地转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提升高端化、智能化、清洁化水平。“我们的目标,是让资源‘流得出来’,也‘留下来’,为新疆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准东开发区是自治区新型工业化主战场,发展现代煤化工处于刚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后劲最强。立足煤炭资源禀赋,依托国家对新疆发展的战略定位。目前,一批现代煤化工产业项目已迈入高端化、循环化、绿色化发展轨道。
采访团深入企业展示中心和开发区产业学院参观,感受到新疆如何以产业为引擎、以人才为根本,在沙漠边缘绘出“绿色发展”的新图景。一位来自欧洲的媒体人表示:“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西部大地的实践,充满希望。”(意大利侨网采访部)(摄影:魏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