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与欧洲华商商学院共建中欧人才战略新平台

时间:2025-09-22 08:37:35来源: 意大利侨网


        9月21日,北京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代表团一行莅临位于意大利罗马的欧洲华商商学院考察,副院长周文霞与欧洲华商商学院执行院长戴小璋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协议明确,双方将在人才研究、政策对接、智库共建、校友赋能等方面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政策-智库-企业-人才”四位一体联动。此次签约不仅为海外华商群体注入新动力,也为中欧人才交流与经贸合作开辟了新的战略空间。

        政策智库走向海外

        作为北京市委组织部直属的新型研究机构,北京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近年来持续深化人才理论研究和政策创新,形成了涵盖人才规划、项目评估、大数据建设与国际合作的综合体系。研究院不仅服务于首都的人才战略,也为国家层面的“人才强国战略”提供智力支撑。

        此次代表团赴欧洲考察,既是研究院国际化布局的延伸,也是对海外华商人才群体的重视。副院长周文霞在座谈中强调,华商企业家群体在经济与社会层面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已经成为中国人才战略版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

        华商商学院的八年探索

        欧洲华商商学院自创立以来,坚持“无围墙学院”理念,立足欧洲,链接中国,八年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知识与人才平台。学院汇聚了包括黄卫平、彭剑锋、吴晓波、包政、杨杜、宋华、周禹等一批在内的国内顶尖学者,构建起覆盖战略管理、组织建设、供应链、财务金融等多学科的课程体系。

        执行院长戴小璋在介绍中指出,学院的使命不仅是教授知识,更在于帮助欧洲华商企业走向品牌化、本地化和数字化转型。通过“星链计划”,学院逐步建立起覆盖教授、校友、企业与社会资源的知识网络,把“课堂”转化为“智库”,把“学习”转化为“行动”,让知识真正成为推动华商成长的力量。

        深度对话:需求与战略的对接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人才战略研究、国际合规、智库共建、校友赋能等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欧洲华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杨晓峰指出,随着欧洲市场合规要求不断提高,华商企业在经营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在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和税务法律等方面,迫切需要专业化人才支持。

        商学院法律顾问杨迪熙补充说:“单靠企业自身,很难应对复杂的欧洲合规体系。我们需要一个跨国、跨界的人才合作平台,既懂中国,也懂欧洲。”

        周文霞副院长在回应时表示,北京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愿意把欧洲华商商学院作为海外合作的重要窗口,共同推动研究成果落地,把海外华商纳入中国人才战略体系,实现政策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协议签署:合作迈入新阶段

        在热烈的气氛中,周文霞副院长与戴小璋院长代表双方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协议明确,双方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长期合作:人才研究:共同开展中欧人才发展课题研究,形成定期报告;政策对接:推动国内人才战略与欧洲本地政策的衔接;智库共建:打造跨国研究与咨询平台,服务华商企业与政府决策;校友赋能:建立中欧人才交流机制,培养具备跨文化能力的新一代企业家。

        这一签署不仅意味着合作关系的正式化,更标志着双方交流进入实质性阶段。它让“智库对话”真正走向“合作落地”,让战略共识转化为制度安排。

        人才合作的战略意义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在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背景下,中欧之间的人才交流合作正进入新阶段。

        对中国而言,海外华商不仅是经济上的纽带,更是难得的人才资源。华商熟悉欧洲规则,了解本地市场,又与中国保持紧密联系,是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桥梁。

        对欧洲而言,华商群体是本地经济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带来的创新、资本与就业机会,正在成为中欧合作的现实成果。

        北京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与欧洲华商商学院的携手,不仅是一次机构间的合作,更是一次战略层面的突破。它为中欧人才合作提供了新桥梁,为华商企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未来中欧关系的深化增添了新的战略支点。戴小璋执行院长表示:“人才是推动企业成长的关键变量,海外华商正是连接中欧的稀缺资源。”(图文:意大利侨网 王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