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文明交融:海外华文媒体在克孜尔石窟感受新疆文化魅力

时间:2025-10-27 19:19:18来源: 意大利侨网

      10月27日,以“物华民丰”为主题的海外华文媒体采访活动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启动。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20余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齐聚于此,通过实地探访深挖阿克苏的历史文化脉络与现代发展活力,旨在向全球受众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新疆故事,而此次采访的首站,便是有着“丝路瑰宝”之称的克孜尔石窟。

      克孜尔石窟坐落于拜城县东南,距县城62公里,背靠木扎提河北岸,开凿于却勒塔格山对面的断崖之上。石窟群整体呈东西走向,绵延约三公里,现存编号洞窟269个,不仅是龟兹石窟中规模最大、保存壁画面积最多的一处,更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1961年,克孜尔石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它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作为古丝绸之路文明交流的结晶,龟兹石窟文化源起丝路,始兴于汉,繁盛于唐,深刻印刻着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一体多元的文化特质。从公元3世纪至公元13世纪,这里见证了新疆古代佛教文化的辉煌历程,其石窟艺术不仅对敦煌等中国内地石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更在东联西引的交流中,向西辐射并丰富了中亚佛教文化,成为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经典范例。

     此次采访中,媒体代表们获得了难得的机会——走进部分用于保护学术研究的石窟。近距离凝视洞窟内色彩虽历经千年却依旧鲜活的壁画,一位来自东南亚的华媒代表不禁感叹:“每不禁线条、每一幅画面都在诉说着先辈的智慧,这种跨越时空的艺术震撼,让我真切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与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一位欧洲代表则对石窟的艺术成就赞不绝口:“龟兹艺术将佛教故事与当地生活完美融合,这种独特的创造力,足以让它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当听闻大量珍贵壁画曾被德国、日本等列强偷盗、破坏,许多代表难掩痛心。南美华媒代表看着壁画上残存的痕迹,语气沉重地说:“这些伤痕不仅是文物的损失,更是人类文明的遗憾,我们必须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珍惜当下的保护成果。”而当了解到中国文物保护人员长期在此坚守,通过科技手段修复壁画、监测石窟环境时,意大利代表由衷点赞:“从修复技术到日常管护,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中国对文化遗产的重视,这种坚守令人敬佩。”

        聆听讲解人员对石窟历史与保护工作的介绍后,媒体代表们认为此次探访让他们对“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更好地守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瑰宝。”一位来亚洲的媒体代表说,“这次经历不仅增进了我对新疆的认知,更加强了我们海外华文媒体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许多代表表示将以此次探访为契机,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克孜尔石窟的魅力与新疆的文化传承故事,让这颗丝路明珠被更多人看见,让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多元包容,通过海外华文媒体的传播,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意大利侨网采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