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4-07 12:45:44来源: 意大利侨网
自2012年省委、省政府向广大在外浙商发出了“回家”的深情呼唤起,嘉兴张开臂膀,热情欢迎浙商回“嘉”。
六年回归,六年榜首。我市“六连冠”的背后,是浙商的乡愁寄托,更是资本的理性选择;“六连冠”的背后,是项目数量的持续走高,更是项目质量的节节攀升,仅去年,我市引进开工建设15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项目3个,3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43个;“六连冠”的背后,还有我市着力营造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回归环境不断优化。
聚焦高质量
为城市发展再赋动能
“浙商回归,一定是一种高质量的回归,绝不能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眉毛胡子一把抓。”嘉兴市委书记鲁俊曾表示。嘉兴始终坚持以“八大万亿”、特色小镇、总部经济、资本回归等领域为重点,面向未来引进人才,全力推进“大、好、高”项目回归。
裘良东带回的装配式新型建筑产业基地项目就是“大、好、高”项目的典型。裘良东注意到,以往的建筑都是工人在工地,以钢筋水泥砌墙,工期长、耗费人力多。为了打破这一痛点,他将“砌墙”这一步骤移到了工厂内,由工厂生产出一块块墙体,作为“积木”,工人只需要将“积木”拼起来即可。与传统方式相比,同样的建筑,时间可以缩短一半,人力节省60%左右。不仅如此,由于制造过程中引入标准化,采用这种方式建造的房屋品质更高,抗震能力更强。
但由于“积木”体积大,物流成本高,因此,工厂必须建在目标市场周边,厂址选在哪里?“那肯定是回浙江啊。”裘良东说,他是绍兴人,虽然此前一直在上海发展,但遇到产业转移时,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家乡。在考察了多个城市后,最后将地址定在了海盐经开区。“海盐经开区是长三角的中心,到上海、杭州、宁波等大城市都很方便,区位优势非常突出。”裘良东对自己的选择很有信心。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占地500亩,将于本月迎来开工。
乡书何处达,归雁南湖边。像裘良东这样的回归浙商还有很多,位于桐乡市濮院镇的浙江桐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位于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阿里巴巴集团菜鸟城项目……一大批“大、好、高”项目纷纷落户嘉兴。
为进一步招引“大、好、高”浙商回归项目,我市制定“1425行动计划”,如今看来,成绩斐然:100个省外重点浙商或拟招引项目成功签约83个,预计全年签约项目数将达到90个以上;41个已签约的浙商回归项目已有30个在进行开工前期准备和已开工建设,预计全年签约项目开工建设达35个以上;20个已开工建设的浙商回归重点项目计划资金到位率已达75%,预计全年计划资金到位率达90%以上;5次浙商回归主题活动全部落实。全市引进15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项目3个,3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39个,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浙商回归高起点谋划,首要突出产业关联。”嘉兴市委副书记、市长胡海峰说。一个引擎性项目激活一条产业链,一家标杆性企业带动一片产业集群,我市聚焦八大万亿产业,积极“建链、补链、强链”,精准的产业链招商正成为嘉兴经济转型升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自从富通集团“工业4.0”光通信全产业链项目落子嘉善西塘以后,已经先后为当地带来了富通光导科技、富通光纤科技、富准精密模具3个“世界500强”项目。去年,又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循迹而来——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在国内注册的全资子公司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同样在西塘落地生根。据了解,该项目作为富通全产业链的配套,总投资2亿元,注册资金6000万元。
经过近年来的积累,产业链红利“火力全开”。在秀洲区,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浙商回归项目,正在带动当地打造拥有年产400万张床产能的100亿元产值的智能家居小镇,进一步壮大智能家居产业;在桐乡,戴德隆翠汽车有限公司,已吸引了总投资45亿元的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等关联企业用户,同时引来一批国内外汽车行业知名科技人才集聚;在海宁,通过引进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晶科能源项目,带动总投资51亿元、核心区占地面积1500亩的“阳光小镇”迅速崛起……
据悉,我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开展有针对性招商,寻找和弥补当地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打造产业集群优势。“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浙商回归工作对嘉兴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浙商回归已逐步成为嘉兴新兴产业培育的‘孵化器’、产业集聚壮大的‘吸金石’、产业动能转换的‘发动机’。”嘉兴市合作交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顺势趁势造势
“回嘉”引力不断放大
回乡投资,报效桑梓。浙商回归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这不仅是游子对家乡的渴望,也是资本对市场的青睐。嘉兴缘何拥有让资本青睐的魅力?“顺势、趁势、造势。”市合作交流办相关负责人用六个字总结。
顺势,浙商群体总量庞大,遍布全球,在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背景下,顺势而为回归家乡。趁势,“最多跑一次”持续深化,我市浙商回归项目审批、落地速度不断刷新。例如总投资7.2亿元的海宁火星人智能集成灶产业园项目,从项目技术改造备案到土地购买、交付、三通一平、三证办理再到建筑施工,总用时3个月,构筑“火星人”产业园项目“快速路”。更为关键的,则是“造势”,我市着力打造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让浙商回归有底气、有信心。
从2012年开始,嘉兴就把浙商回归政策作为“一类政策”,突出“一条龙服务”,同时要求“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市、县两级党政“一把手”不仅坐镇指挥,还亲自率团招商、亲自盯引项目、亲自协调问题,大大调动了各级领导干部抓浙商回归的干劲。
浙商回归,我市主动“跑出去”,真情“请回来”。去年,我市各地浙商回归“一把手”带队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区域进行高频精准招引,共发放推介项目册1000多份,推介项目200个,累计排摸汇总在外禾商、嘉兴籍知名人士信息12262条。
平日里,加强与浙商的联系、沟通和服务,组织“浙商之春”等走访慰问系列活动,让浙商随时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浙商有困难时,随时答疑解惑。去年全市浙商服务中心累计接收浙商咨询电话160个,集中受理事项106个,解决浙商回归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6个。每季度开展浙商回归项目服务推进中存在问题和困难排摸活动,对问题项目按协调解决层级进行交办、督办。
百尺竿头
确保浙商回归“节节高”
回乡投资创业,难舍的是故土情怀,更是天下浙商在故乡再创佳绩的衷心期盼。浙商回归,凝聚的是一种不甘落后、勇于创新的精神,凝聚的是一种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创业力量。
站在“六连冠”的肩膀上,我市将按照“有声有色、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以“5213行动计划”为抓手,全面构筑“量质并举”的浙商回归新格局,努力提高浙商回归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绩效化水平,为打造嘉兴经济“升级版”发挥重要作用。
数量上,我市将落实浙商回归省外到位资金的底线目标,确保实现增速10%以上目标;质量上,要落实重大项目占比的底线目标,确保八大万亿产业和特色小镇等项目到位资金占产业项目到位资金的80%以上,总投资15亿元以上特别重大项目有新突破。
在招引项目上,我市将继续按照“大、好、高”的要求引进企业,构建“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的工作格局,全市落实总投资50亿元以上特别重大项目1个,总投资1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个,总投资3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技术产业项目20个。此外,还将重视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处在转型升级“风口”上的行业和企业,特别是一些规模不大但极具发展前景的项目。
如何才能让好项目走进来、留下来?未来,我市将统筹联动,提高活动推介时效。本月,我市将组织走访省外嘉兴商会,5月份拟赴上海等地开展浙商回归项目推介会,10月份拟组织市外商会家乡行活动等;同时,深化接轨上海工作,把上海作为浙商回归招引的主阵地,提升城市能级,增强高端人才和项目吸引力,计划全年从上海等重点区域引进浙商回归到位资金200亿元以上。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外浙商是市场经济的弄潮儿,是新兴产业的先行者,也是抱团合作的行家里手,因为那一抹乡愁,因为那一份乡情,更因为看好嘉兴的发展前景,广大浙商正携手回归,回“嘉”之路,一路凯歌!(嘉报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