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生态兴则文明兴,秀山丽水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时间:2023-08-21 14:20:20来源: 意大利侨网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22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激励的通报》正式印发,鉴于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突出,获得了国务院2022年生态文明督查激励。
 
  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成为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设立“丽水生态文明日”,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的方向前行,丽水20年来坚持绿色发展定力,积极打造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丽水样板,实现了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使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
 
  在2023年8月8日举行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美丽浙江建设推进大会上,丽水捧回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奖项——“大禹鼎”金鼎。此前,丽水已连续六年夺得“大禹鼎”。从铜鼎到银鼎,再到金鼎,“大禹鼎”成色的变化见证着丽水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守和创新。
 
  不仅如此,丽水已连续两年成为全国水和空气环境质量同时进入前十的城市,创成全国首个全域“中国天然氧吧”城市,发布全国首个空气质量健康指数地方标准。
 
  丽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已连续19年位居全省首位,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5年位列全省前列。瓯江山水工程作为首批“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中国山水工程项目的典型案例,在COP15—2上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表彰。
 
  山是江浙之巅,水是六江之源。“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丽水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2年,9县(市、区)的生态质量类型均为“一类”,且龙泉市、遂昌县、庆元县、景宁畲族自治县、云和县5个县(市)列全省前10位。
 
  丽水市99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总体水质优良,其中I类断面24个,全市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全市9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各县(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在96.7—100%之间。
 
  此外,我市还发布全国首个地市级层面白皮书——《丽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丽水历时三年完成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截至目前累计发现20余种全球新物种和大量新记录种。
 
  近20年,丽水的河(湖)长制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生态环保数字化监管不断强化;成功争取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公园设立标准试验区,并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同步验收,获得并列第二的好成绩;实现省大花园示范县创建“县县全覆盖”,18个项目入选省大花园耀眼明珠培育对象,11个案例入选省大花园建设优秀典型案例,我市一直在持续建设着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
 
  “两山”转化通道越拓越宽
 
  2019年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以来,丽水着力破解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市场化交易、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等方面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和应用体系、行之有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体系。
 
  松阳县积极探索文化引领的乡村振兴,在全国率先开展“拯救老屋行动”,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培育乡村新型业态,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青田县大力开展“稻鱼共生”系统建设,以系统思维协同综合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梯田湿地生态系统、稻田水土空间和养分系统、村落景观人文系统等多重优质资源。
 
  风光如画的瓯江山水,孕育了“丽水巴比松画派”。莲都立足山水资源和人文底蕴,打造了集创作、展览、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油画产业链,油画相关产业年产值达1.5亿元。
 
  ……
 
  近年来,丽水市连续发布3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集。越来越多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丽水经验”得以复制推广,不断走向全国。
 
  生态就是经济、经济必须生态。丽水通过创新构建具有丽水辨识度的“5+5”现代生态经济体系,率先探索以政府打造“丽水山耕”“丽水山居”“丽水山景”“丽水山泉”等“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牵引生态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全市累计组建“两山合作社”10家、“生态强村公司”173家,成为收储运营生态产品、培育发展生态产业的主导力量,并联合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共建中国(丽水)两山学院,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理论研究、开展实践指导。
 
  与此同时,丽水在全国率先建立各种体制机制,不断破解“绿水青山”可量化、可交易、可转化”的难题:在全国率先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价值核算评估机制,开展市、县、乡(镇)、村四级GEP核算并发布核算结果;探索试行与生态产品质量和价值相挂钩的财政奖补机制,建立基于GEP核算成果应用机制,建立GDP和GEP双考核机制,制定《丽水市GEP综合考评办法》,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专项审计;创新“两山金融”服务体系,推出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相挂钩的“生态贷”“GEP贷”等金融产品,实现GEP可质押、可变现、可融资。
 
  环境治理能力跃阶攀高
 
  作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目前省内唯一)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丽水气候投融资探索方兴未艾。5个项目入选国家气候投融资重点项目库,获37.5亿元优惠信贷支持;与央企、重点金融机构签约4个重大气候投融资项目总投资达75.2亿元;为3个气候投融资项目授信108亿元,涉及项目总投资超350亿元……
 
  丽水还以数字化支撑,开发建设“天眼守望”助力“两山”转化综合智治应用,依托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了“天眼+地眼+人眼”全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空、天、地”一体化的生态产品信息数据资源库。
 
  始终坚持用最顶格的生态标准、最严格的生态管理、最科学的生态补偿来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丽水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断跃升,全面实施红线管控,全域实施“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制度,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控“两高”行业进入我市。
 
  在考核方面,丽水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和绩效考核制度,在全省率先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全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在立法方面,丽水积极探索生态法治,出台《丽水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并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实施办法》等饮用水源保护制度,地方环境法规体系初步形成。
 
  在建设生态信用体系上,丽水紧扣“生态信用领跑者城市”定位,在全国创新探索生态信用制度体系,以企业、行政村等为信用评价主体,以信用智治探索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径,强化市场主体和基层村集体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自觉。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生态文明示范引领下,秀山丽水生态经济蓬勃发展,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绿色支撑,如期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丽水样本”。(来源:丽水网-《丽水日报》  记者:叶浩博 通讯员:陈一诺 董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