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7 11:15:04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东南网4月16日讯 四月的武夷山云雾缭绕,一列绘有“朱子文化”水墨画的列车缓缓驶入站台,百名银发旅客在乘务员的协助下踏上站台,他们手中的丝巾与站台上的“清新福建”标语相映成趣。这是江西开往福建的“赣闽风华号”银发专列,也是福建三年内开通的第三趟跨省旅游专列。 从北国雪原到长三角都市圈,从银发康养到国际线路,旅游专列正以钢铁动脉的强劲脉动,书写着福建文旅从“流量”到“留量”的跃迁故事。
从“市市通高铁”到“省省通福道”
福建是全国首个实现“市市通高铁”的省份,四通八达的高铁路网将八闽大地串联成线,以更便捷、更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2023年,随着“市市通高铁”的福建迎来首趟跨区域旅游专列——“清新福建号”,一场关于空间重构的文旅革命悄然开启。这趟从东北始发的列车,串联起吉林长白山、辽宁千山与福建武夷山,让“山海关外”的游客在7天6晚的行程中,体验从林海雪原到碧水丹霞的奇幻穿越。沈阳铁路局数据显示,该专列开通首年带动入闽北方游客量激增175%。 这一空间突破在2024年达到新高度。“丝路梦享号”以上海为起点,创新采用“高铁+邮轮”联运模式,长三角游客上午在陆家嘴品咖啡,傍晚已漫步于武夷山的漫山茶香间。车内配备五星级酒店式上下客大堂和超大景观车窗,东方美学与丝路文化在此交融,部分客房设180度全景车厢,旅客在行进中即可卧观沿途胜景。 2025年,“赣闽风华号”银发专列的开通则标志着“2小时旅游圈”的成型。列车采用“夜行日游”模式,江西老人晚餐后登车休憩,醒时已置身福州三坊七巷的晨光中。时空压缩效应下,原本3天的跨省行程化为“周末轻度假”,成功激活银发群体的碎片化出游需求。
美景成链 乘高铁畅游八闽山海
福厦高铁从群山环抱的生态园林城市福州出发,南行经妈祖文化发源地莆田、著名侨乡泉州,直抵滨海鹭岛厦门,串联起福建东南沿海城市群的“黄金旅游带”,“坐着高铁看大海”从愿景变为现实。 在平潭猴研岛的礁石上,84岁的熊启文老人对着镜头比出“剪刀手”,身后是“赣闽风华号”专列定制的“朱子家宴”餐车。这一细节,折射出福建旅游从“一车千人”到“一厢一主题”的深刻转变。 “过去旅游专列是‘铁轨上的旅行团’,如今则是移动的主题度假村。”南昌铁路旅游公司负责人坦言。以银发专列为例,列车配备血压监测手环、夜间发光地标、适老化扶手等238项适老设施,餐车推出低糖低脂的“商周文化宴”,连文艺联欢会的曲目单都精心筛选《南屏晚钟》等怀旧金曲。精准服务带来显著效益——专列客单价达普通团费的1.8倍,复购率超40%。 福建文旅借旅游专列持续深耕细分市场。在“丝路梦享号”上,非遗大师于车厢开设建盏拉坯体验课,外籍游客捧着亲手制作的茶盏感叹:“这比博物馆的玻璃展柜生动百倍!”而在“清新福建号”亲子车厢,AR技术将土楼墙面变为动画幕布,孩子们点击屏幕即可观看“数字蟳埔女”讲解夯土墙中的建筑智慧。 “福厦高铁让全国各地旅客领略到泉州作为‘世遗之城’的历史底蕴。”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对外交流科科长曾世彬介绍,短短一年间,泉州接待省外游客占比从三成跃升至六成,“‘高铁+非遗’精品路线推出后,泉州文旅在福厦高铁助推下步入2.0时代。”沿福厦高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已成众多学生群体的生活日常。
为文旅产业赋能 乘着列车走出去
夜幕下的武夷山茶博园,专列游客围坐“移动茶席”旁,茶艺师用俄语讲解岩韵奥秘。这一由旅游专列衍生的“列车+茶旅”项目,带动当地茶企销售额季度环比增长62%,更催生“茶山认养”“云上斗茶”等新业态。 值得关注的是,旅游专列的“火车头效应”持续释放。南铁在瑞昌西、云霄等小站增设停靠,使汀州古城墙、东山岛等“养在深闺”的景点接入全国客流网。列车菜单化身福建美食“推荐官”,平潭“十二金钗海鲜宴”、顺昌灌蛋宴借势登陆北上广高端餐饮市场。中欧班列搭载的“福建世遗数字展箱”,更让土楼影像在柏林中央车站循环展播,实现“一趟专列即一场国际文旅博览会”。 站在福州站月台,望着刚抵港的“丝路梦享号”与即将发车的“赣闽风华号”交会而过,交通运输专家李教授感慨:“福建正从旅游目的地进化为‘山海资源配置中心’。” 更令人期待的是“流量反哺”效应。三趟专列开通后,东北赴闽投资额同比增长23%,长三角企业在武夷山设立康养基地数量翻番,赣闽联合开发的“中央苏区红色专列”已进入勘测阶段。当钢铁巨龙载着人流、资金流、文化流呼啸而过,福建文旅的边界早已超越地理意义上的八闽大地。 从“清新福建号”汽笛初鸣,到“赣闽风华号”穿山越海,疾驰的列车正为福建文旅写下无限可能。(记者 陈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