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电视节目聚焦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与中国贡献

时间:2025-10-23 19:34:03来源: 意大利侨网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0月21日,意大利主流媒体ClassCNBC电视频道在晚间黄金时段播出评论访谈节目《远航》,围绕近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80周年致贺信,聚焦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受邀参与节目讨论,并指出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关键引领者。

        粮食安全的全球挑战与结构性困境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副总干事毛里齐奥·马尔蒂纳在节目中指出,尽管世界农业总产量在过去25年增长了50%,但饥饿问题仍未根除。拉美和亚洲部分地区的饥饿率下降,但非洲仍是“饥饿大陆”。疫情与战争让“零饥饿”目标更加遥远,而气候变化和经济冲击进一步加剧了不平等。数据显示,全球仍有7.33亿人长期饥饿,近30亿人无法负担健康饮食;与此同时,20多亿成年人超重,近10亿人肥胖。农业体系正在被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所撕裂。

        面对这种局面,马尔蒂纳特别提到:“一个重大挑战显然就是国际贸易——要保持市场开放,并努力在国际贸易中建立公平的规则,以确保各国之间,包括与那些较弱小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是公正而平衡的。”

        “南南合作”:共赢的中国智慧

        粮农组织正在推动“携手并进”(Hand-in-Hand)倡议,该倡议已在76个国家开展,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使农业食品体系更加可持续和具有韧性。

        日前,在粮农组织成立80周年的贺信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推动乡村发展和粮食体系转型、提高各国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将一如既往支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国际粮农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节目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殷欣介绍了中国多年来在全球粮农领域的合作情况。中国不仅是粮农组织的创始成员国,更是“南南合作”机制下最具影响力的贡献国之一。“中国捐赠了1.3亿美元,用于设立一个南南合作信托基金,以促进农业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粮农组织框架下的南南合作机制中,中国也是提供资金支持最多、派遣专家人数最多以及实施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例如,中国的杂交水稻已经在五大洲近70个国家得到推广和应用。”

        中国模式: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并行

        
节目嘉宾南非农业商会首席经济学家万迪勒·西赫洛博表示,一些非洲国家仍然面临饥饿问题,它们需要获得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而中国的农业发展路径已形成一套兼顾安全与创新的“复合模式”:

  • 以科技为引擎:从杂交水稻、北斗导航农机,到AI农田分析与无人机植保,中国农业的数字化进程加速推进。万迪勒·西赫洛博指出:“农业数字化、人工智能与精准农业,将成为未来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投入令人瞩目。”
  • 以可持续为底色:中国推动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努力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实现“生产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殷欣以大豆为例,介绍了中国不仅在国内强化粮食储备和供应链安全,也在国际上通过多元化进口与战略储备,保持全球市场稳定。“目前,中国已经逐步摆脱了对进口的依赖,虽然仍然会受到贸易战等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但国家已经具备保障稳定供应的能力,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对粮食安全的威胁。”

        从“中国经验”到“世界方案”

        从“南南合作”到“数字农业”,从粮食安全到绿色转型,中国正以务实的行动推动全球农业进入一个以合作、创新与共赢为核心的新阶段。无论是在非洲稻田、拉美农场,还是在亚洲的科研实验室,中国的智慧与实践正在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节目总结指出,“粮食不是用来划界的武器,而是人类携手发展的纽带。”在全球粮食体系面临深刻变革的今天,“中国方案”已不仅是一种经验,更是一种推动世界走向可持续未来的力量。

        《远航》栏目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欧洲总站与意大利克拉斯传媒集团共同策划制作,节目可触及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约6000万观众。(记者  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