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青春:壮族兄弟巧手织就壮锦“破圈”路

时间:2025-11-18 06:40:44来源: 意大利侨网

 
在广西忻城县莫土司衙署的百年老宅——“大夫第”内,墙上悬挂着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壮乡故宫》真丝壮锦。这幅作品出自织匠梁恒源之手。他俯身于一台古朴的竹笼织机前,手指在细密如云的1.6万根经线间往复穿引,将近4千万根纬线一一引入织口,终以经纬为笔,将这座古建筑的灵魂织入锦中。
 
图为梁恒源在织壮锦。翟李强 摄
 
从竹笼织机到“数字化织机”
 
走近细观,青砖飞檐跃然锦上,衙署建筑的雕花与瓦楞清晰可辨,仿佛历史在丝线中低语。这幅作品不仅耗时数年、投入巨大,更是将壮族历史“织”入方寸之间的创新实践。
 
“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有‘竹笼机’,我从小耳濡目染,知道织锦,却不懂其文化价值。”梁恒源回忆。离家求学后,他才逐渐认识到壮锦的珍贵。
 
壮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以原色棉、麻线为经,彩色棉线、丝绒为纬,采用“通经通纬”或“通经断纬”的织法,色彩对比强烈,图案丰富绚丽。作为广西壮锦起源地之一,忻城县在明清时期几乎家家户户织锦。然而,受市场经济冲击,忻城壮锦生产与织锦技艺传承一度陷入困境。
 
2015年,家中长辈离世,促使梁恒源与表弟兰培文决定返乡传承这一壮族瑰宝。“当时全县掌握全套壮锦技艺的仅剩3人,整套提花系统如同无解的‘密码’,全靠口传心授。”梁恒源说。
 
兄弟俩走村串寨,将老艺人的口述工艺整理成教材,并开创性地引入电脑画图软件,数字化记录提花系统。“过去手工描图需数月,现在借助电脑几天就能完成。”梁恒源介绍。这套壮锦织锦技艺数字化方法让古老技艺搭上科技快车。
 
图为境外媒体人体验壮锦织锦技艺。林馨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