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09:24:13来源: 意大利侨网
【点击链接进入中新网带视频页面】http://www.chinanews.com.cn/dxw/2023/06-22/10029716.shtml
中新网北京6月22日电(莫红娥 张东方)说起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中餐、武术、中医,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远不止这些。那些体现在思想观念等方面更深层次的中华文化,如何让西方人更好地了解和接收?
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副主任王心源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中华文化不断吐故纳新,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近年来,得益于影视作品的传播,中国功夫被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所熟悉。王心源认为,从文化交流层面来说,这只是表象,停留在这个层次上显然不够。
在他看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表现在吃、住、行、用这些形而下的方面,更表现在思想、意识、观念、精神这些形而上的方面。如何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更深层次传播,是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讲究“以文入器,以器载道”。文化附着在器物上面,一个蕴含文化的器物本身常常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形而下的“器”与形而上的“道”常常相生相伴,相得益彰。
王心源以玉为例解释说,玉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玉文化是中华文明有别于其他文明的一个标志。
他说,玉,美石也。它有美丽的花纹、漂亮的色彩以及温润的质地,这是表象;而更深层次的传统玉文化,则体现在古人把玉比作君子,认为玉象征着“仁、义、智、勇、洁”五个美德。所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常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说。中国人在古代爱把玉别在腰间,时时提醒自己向君子修行。此外,圆形的玉璧象征着天,方形的玉琮象征着地,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天圆地方。
王心源进一步指出,一些玉文化展览,就是将玉器放在博物馆里,做点文字说明,这种做法难以推动文化深层次的交流与传播。
如何让西方人更好地理解一块“石头”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王心源建议,结合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元宇宙技术等来实现。
“通过专家的研究,解读它的产地、制作工艺、阐明其象征意义,用元宇宙、3D等技术把它展示出来,再加上声光电文字说明,就比较好理解了。要想深层次传播中华文化,要走这条路。”王心源说。
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侨”力量:意大利侨领姜际春在杭州市发起成立“龙门书院”
2025-11-24
成都锦江原创话剧《星空里的歌者》赴京首演在即
2025-11-20
《语言决定唱法》郁钧剑新书发布暨读者分享会在京举办
2025-11-17
第五届中国商业伦理大会郑州召开
2025-11-13
海外华文媒体“新文化”智库:如何理解文化为经济提供支撑?
2025-11-13
雷圭元設計文獻展亮相香港 攜手書寫深港雙城文化交融的新篇章
2025-11-10
XIE PEIKANG:全面解剖朝鲜足球,提升中国足球发展能级!
2025-11-10
让黄河之声唱响大江南北 非遗音乐剧《大河长歌》全国巡演盛大启幕
2025-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