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展览中感受光影魅力

时间:2024-10-11 11:29:14来源: 意大利侨网

 

微信图片_20241011083630.jpg

“从影响到突破”国际大师对话展

 

  地点:丽水摄影文化中心2F

  时间:10月9日至12月31日

W020241009642260521662.jpg

  “从影响到突破”国际大师对话展以国际著名摄影大师罗杰·拜伦的创作风格为核心,采用“1+N”形式,不仅展出了罗杰·拜伦的杰出作品,还呈现了宗宁、仇敏业、洪澄欣、托马什·卡韦茨基(Tomasz Kawecki)四位风格相近的中外摄影师作品。他们将与罗杰·拜伦共同上演一场虚构的奇幻剧,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罗杰·拜伦是21世纪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摄影艺术家之一。自1970年代开始摄影生涯以来,罗杰·拜伦的作品已跨越50多年,荣获了包括2019年Bokeh SA Awards的终身成就奖在内的多项荣誉。至今,他已出版个人摄影集近20本,作品被50多个国际著名博物馆收藏。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罗杰·拜伦尝试发展被称为“纪实虚构”的摄影风格。在他的作品中,幻想与现实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他运用了绘画、拼贴和雕塑技术,创造出复杂的布景。个人照片和玩偶等道具取代了现实元素,呈现出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

  罗杰·拜伦的作品因其独特风格和主题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也影响了众多摄影艺术家,其中包括来自香港的洪澄欣。此次展览中,洪澄欣带来了自己的照片拼贴系列作品《失落灵魂的废墟》。作为家族中唯一未患马凡氏综合征的成员,她巧妙地利用鸽子和蜘蛛两个元素,探索了这一遗传病对她和整个家族产生的影响。

  洪澄欣坦言:“我一直很喜欢罗杰·拜伦,他的作品有趣且极具个人色彩,总能触动人心,引起共鸣。对于这次能近距离看到他彩色、老鼠、幽灵、动物、宝丽来等五个系列的作品,特别是首次在中国展出的宝丽来系列作品,我感到无比激动。”

  来自河北邯郸的观众李湛祺同样激动不已:“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罗杰·拜伦这种风格的摄影作品,它带给我极大的震撼,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摄影艺术的无限可能。这次来丽水,真是不虚此行了。”

  “从影响到突破”国际大师对话展将持续至12月31日,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欢迎广大观众前来观展,共同感受摄影与艺术的魅力。

 

“历史基因与文化传承”全球非遗影像主题展

 

  地点:丽水市美术馆

  时间:10月9日至10月15日

W020241009367699615915.jpg

  世界辽阔,每一处都蕴藏着人类文明的宝藏。我们或许无法亲自踏遍每一寸土地,去探寻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历史基因与文化传承”全球非遗影像主题展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得以透过摄影师的镜头,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

  此次展览以独特的角度讲述那些关于世界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人故事。在这里,您可以看到浙江龙泉坑口民宿的青瓷碗盏跃然墙上,千年陶瓷的辉煌历史仿佛触手可及;意大利阿尔皮诺农民身穿的乔乔亚拉服饰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情,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国度;山东微山湖渔家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又或者是加拿大温哥华的努特卡湾地区原住民面具艺术,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据了解,该展览自征稿以来,便受到了全球各个国家的摄影师、非物质文化研究者与爱好者的热烈响应,共收到1500余幅投稿作品。经过策展团队的专业评审,最终精选了39名摄影师的340余幅佳作进行展出。这些作品,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表达,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明演进的时光显影。

  策展人姜纬表示:“很多摄影作品所展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令我大开眼界,其中不少是我从未听说过的,这让我既震撼又感动。因此,我们在挑选展出作品时,十分注重展出作品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涵盖了来自国内外、跨越不同时期的作品,力求全面展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内容和精神风貌。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能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毕竟,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细细品味。”

  此次“历史基因与文化传承”全球非遗影像主题展,不仅是一场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观众在光影交错间,深刻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同时,展览将进一步促进全球文化交流与融合,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

 

“地球影像”主题展

 

  地点:摄影文化中心2F

  时间:10月9日至10月15日

W020241009640913982975.jpg

  围绕国际性和学术性,本届大会举办了由2024FIAP世界摄影人大会组委会、英国林业局、英国皇家地理学会、Photoworks摄影节和赞助人帕克·哈里斯联合组织的“地球影像”主题展览。展览旨在借助图片背后的主题和故事,鼓励人们就全球居住环境、地理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展开对话与反思。

  该展览自公开征集以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摄影师和制片人提交的影像和动态影像作品4000多件。参与者中既有摄影新人,也有资深艺术家。征集活动结束后,由摄影、电影、地理和环境等各领域专家组成的评审团,从中挑选出了97位摄影师的200多幅作品进行展出。这些参展作品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我们呈现出关于脚下这个星球最引人入胜的故事。

  在拍摄地球生态影像上,不少摄影师创新拍摄手法,通过宝丽来移膜技术、拼贴、显微摄影、AI图像生成、古典工艺等特殊艺术手法,多元呈现我们美丽星球的无穷魅力。

  如英国摄影师艾姆斯的作品《英国藻类的照片-AI印象》(Photographs of British Algae-AI Impressions),利用人工智能(AI)图像生成来渲染“AI印象”的样本,创建了一种新的模拟藻类视觉分类。艾姆斯的作品模糊了真实与人工之间的界限,突显了自然世界与模拟超现实之间日益脱节的情况。

  也有通过拼贴组合将内容重构的摄影作品,如美国摄影师内奥米·怀特的作品《挖掘》(Excavations)。她通过撕扯并焚烧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片,再一层层叠加,构造出新的空间。这些裂缝和裂纹仿佛相机一般,记录了真相,见证了过往。

  “我认为这个展览非常精彩,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地球的美丽与脆弱。”这是市民黄雅琳在看完“地球影像”主题展后的评价。打动她的不仅有摄影师们的独特视角和创意手法,还有作品背后的感人故事。

  该展览中有一张作品名为“母亲的拥抱”,拍摄者是摩洛哥摄影师伊扎·斯拉维。在2021年创作“坦德拉拉,敬上”系列作品期间,她不幸遭遇车祸离世。她的生前挚友阿德里安·拉兹明斯基为了完成她的心愿,三年来坚持自费将伊扎·斯拉维生前最后的摄影作品带到世界各地展出。2023年,伊扎的系列作品《坦德拉拉,敬上》第一次来到丽水,参加了2023丽水摄影节,其中就有“母亲的拥抱”这幅作品。一年后,这幅作品凭借伊扎对反映自然灾害问题独特的拍摄视角和创作实力,从4000多件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并成功入选。这张作品能在一年后再次来到丽水展出,既是阿德里安与摄影师伊扎之间伟大友情的诠释,也是伊扎的生命在摄影艺术中再一次得到了延续。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技法,不同的故事。“地球影像”主题展在让观众充分领略摄影之美的同时,也对全球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所带来的问题给予多维度的关注和表达,这正是摄影艺术的现实意义和独特魅力之所在。

 

机构主题展

 

  地点:摄影文化中心1F

  时间:10月9日至10月15日

W020241009367698325842.jpg

  本届摄影人大会共设有展览568个,其中机构主题展览是FIAP世界摄影人大会创办以来首次采用委托第三方的形式来具体承接办展任务,优选了中国摄影网、九州摄影、大扬影像等多家机构承办主题展览。

  九州摄影是一家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综合性摄影平台,他们负责承办的主题展览名为“美好家园”。该展览以家庭、家园、家乡为视角,从宏大到微观,通过影像方式记录社会生活、反映时代变迁、抒发个人情感。展览聚焦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展现了祖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策展人曲倩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展览汇聚优质影像资源,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进中外摄影文化交流互鉴与合作。

  综合性摄影文化创意企业大扬影像,专注于摄影培训、采风活动、影展策展和作品呈现。其承办的主题展览名为“影像之媒介”。该展览聚焦于在新技术背景下影像媒介的演变,探索摄影艺术的多元可能性,并引导观众关注自然、环境保护等重要议题。

  “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多元化的作品呈现。”大扬影像工作人员薛龙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影像媒介正不断突破传统边界。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利用这些新技术进行开放式创作,这为摄影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始创于2000年6月的中国摄影网是国内最早的摄影专业门户网站,其承办的“中国摄影网影像艺术展”共分为“鸟瞰视界”“街拍视界”“工业文化”“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专题作品”四个主题版块。内容广泛涵盖了自然景观和社会人文景观等多个方面,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生动而富有深度的视觉盛宴。

  在“鸟瞰视界”版块中,观众可以欣赏到从高空俯瞰大地的独特视角,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辽阔。这一主题的作品通过航拍技术,将山川河流、城市乡村尽收眼底,展现出大地的宏观之美。

  “街拍视界”则聚焦于城市的街头巷尾,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瞬间和人物故事。这些作品通过摄影师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构图,呈现出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情味。

  “工业文化”版块展示了工业时代的痕迹和变迁,通过镜头记录下工厂、机械、工人等元素,反映了人类工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思考。

  本次机构主题展览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承接展览,展示了摄影的多样性和深度,既让观众感受到了摄影带来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促进了摄影艺术的发展和传播。

6.jpg

(来源: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