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具有平台文化地位,它对其它文化具有强大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在国家软实力体系中将具有基础文化和核心文化的双重地位。
一个国家要构建高质量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教育文化体系,首先在教育的设计中不能将知识教育与文化教育混为一谈,或者说,我们一定要非常清楚,知识教育不是文化教育的全部。在操作层面,知识教育与文化教育当然要互相协同、互相促进、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和互相转化,但在概念、理念层面,我们必须完全认同这样的观点:文化教育是知识教育的升华。
知识教育,毫无疑问就是学科教育,从启蒙、基础到专业,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主线。置身于整个国家教育体系中,它属于纵向的线性教育,科学和理性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文化教育,毫无疑问就是应用实践教育,用学到的知识去触摸各类文化形态,它属于横向的复合教育,在这样的教育里面,实现理性、知性与感性的平衡。
国内很多专家在介绍日本的校园文化时把各级学校的文化社团机制作为重点来宣传,确实,校园文化社团就是让教育实现理性、知性与感性平衡的载体。但是,文化社团机制绝对不是日本教育文化的全部,日本的学校对交流文化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视、对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视、对礼仪和自我修养的重视,对基础研究和学术研究重要性的强调,对校园学术对话文化的完善,才是日本文化教育呈现给我们的景象。
日本为何能成为科学强国,为何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大量优秀的理工类人才,得益于日本校园文化中强调的是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学习,得益于理科文化社团对理科知识教育的升华。
国情决定了思政课在我们国家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不光牵涉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且对所培养的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思政课本身只是教学内容,也可以归入文化教育板块,这是因为,思想文化,本身就是文化的一条主线,你可以在这条主线上设计你的价值观体系,用文化教育的属性来柔化政治教育,反而可以触动灵魂,做到入脑入心。
新时代的中国为什么要按照总书记“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的要求去构建教育文化体系?这是因为,教育文化将为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发挥决定性作用,而且,将在实现目标后继续持续发力!
作者:嘉彦(笔名),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专职副秘书长兼宣教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