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持续推进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的进程中,提出了“文化+科技”“文化+民生”“文化+旅游”这一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并以此作为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能级的工作部署。“先行探索”使命在身的浙江如何把这方面的工作做的更精,使之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浙江范本”。提三点看法——
第一,思想上要高度统一。充分认识到这是浙江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突破口,三个口子就是三条主线,怎么设计、怎么布局、怎么发展对其它口子接下去强势跟进有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意义非同一般。
为什么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新时代的中国(浙江)如此重要?因为这是党的纲领性文件(二十大报告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规定的一项工作,也是总书记对全党的要求,是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项不可替代的重要工作,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高度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放眼全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各条主线在内容与形态上与西方的多元文化有一定的重叠,换句话说,这是一个与西方文化正面竞争的板块。我们可以淡化意识形态,但不能弱化竞争属性。对于这个问题,决策层和执行层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二,三个+,三个部门的新挑战。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新工作,没有任何模式和经验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参考,但要进行改造。
科技部门:做好“文化+科技”的文章——做好科学文化体系的设计工作,从制定发展理论、发展纲要到确定文化形态;做好“科学文化”的宣导工作(主要针对各级学校)、传播工作(主要针对海外华侨华人新生代和相关国家的主流社会)。科学技术(简称科学或科技),在知识普及、研究层面属于文化,在成果转化和应用层面归入经济,这是全球公认的一个标准。省科技厅是主管单位,省科协是主要执行单位。
社工、民政部门:做好“文化+社会”的文章——做好社会文化体系的设计工作,从制定发展理论、发展纲要到确定文化形态;做好“社会文化”的宣导工作(主要针对社区)、传播工作(成果归入大外宣体系)。省委社会工作部、省民政厅是主管单位。
文旅部门:不仅要做好“文化+旅游”的文章,设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文化体系,更要做好文化融合,催生新的文化生命体这篇史诗级的大文章。单一的文化类别或形态可能无法发挥强大的凝聚力,这个时候就要研究不同的文化融合发展是否可以发生裂变。“苏超”也好,“浙BA”也罢,都属于文化融合发展的有益尝试,我们无法判定它能够走多远,但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思路。
第三,大外宣、大统战要强势注入“文化+”。“文化+”是浙江创造“新文化”的方向,一定会不断产生成果,这些成果肯定是国际传播的重要题材,老外在这些题材中会读懂最新的浙江。“文化+”肯定也是浙江对海外华侨华人新生代开展文化引领的重要抓手,它比传统文化具有更强的参透力、感染力,所以,在促进“文化认同”的过程中一定要运用好“文化+”的成果。
勇立潮头的浙江在文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不断谱写新的绚丽篇章,这是200多万浙江籍侨胞的共同期待。
(海外华文媒体新文化智库 主理人:洛伦索-武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