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意大利私自撕毁中国合约,拒付70亿赔偿金却自食恶果

时间:2022-07-30 10:59:19来源: 意大利侨网


       “忘恩负义的小人”、“犹豫而狡猾的商人”……在2019年,英国媒体BBC竟然将这些标签贴到了同为欧盟成员国的意大利的身上。

       而这起事件的根源,竟然和中国有关!

       原来,意大利总理朱塞佩·孔特顶着高达70亿美金的违约金,单方面撕毁了与中国签订的意法高铁合约。

       要知道,当年为了与中国签订合约,意大利可是熬走了三任总理,如今朱塞佩·孔特却是直接翻脸,可谓是令人匪夷所思。

       同时,中国是救助非洲的大国,是减少难民涌入欧洲的关键所在。

       因此,英国人如此讥讽意大利也就不难理解了——中国处处帮忙,意大利人却在背后捅刀,不是小人难道还能是君子?

       那么,意大利的操作到底有多“谜”?意大利人为何要这么做呢?“自食恶果”的意大利现状如何呢?

       一、一波三折,中国夺魁

       在意大利接近六千万的人口中,约有50%的技术人才集中在北部重镇都灵,安全、快捷和有效的交通基础设施对都灵而言十分重要。

       二战结束后,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投入不足,导致都灵地区的主要铁路仍然是战争时期所建,损坏严重、时速较低,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此背景下,意大利政府经过反复考虑,在与法国协商后,在2002年提出了连接都灵与法国要地里昂的“意法高铁”项目,并于2013年完成了前期的线路勘探工作。

       “意法高铁”是意法两国在高铁项目上的首次合作,更是法国前总统奥朗德口中“环球高铁”建设的重要一环。

       这一项目举行全球招标后,最先由日本企业拔得头筹——日本已故前首相安倍晋三亲自游说,最终获得了意大利政府的认可。

       事实上,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长期是意大利的主要投资来源国,在意大利“孵化”了一系列项目,意法高铁便是其中之一。

       在意大利总理恩里克·莱塔主政时期,日本开始投入数百万美元对意法高铁项目开展可行性研究。

       2014年,恩里克·莱塔黯然下台,马泰奥·伦齐走马上任,这是一位极力推崇“大国平衡”外交理念的“鹰派”执政者。

       在他的引领下,意大利宣布与中国开展高铁技术磋商,对日本“一家独大”的格局进行一定程度的平衡。

       中日围绕意法高铁项目的博弈自此开始。

       马泰奥·伦齐面对严重匮乏的基础设施状况,提出“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将基础设施建设置于意大利的优先发展方向。

       意法高铁开始进入马泰奥·伦齐政府的议事日程,并拟在中日方案之间作出选择。

       同年8月,中日各自派出元首特使赴意大利面见马泰奥·伦齐总理,推荐各自方案。

       八月的意大利酷暑难消,中日两路人马为了各自的使命展开一番唇枪舌战,地中海沿岸的风光,只有“胜利者”才有资格享有。

       两个月后,意大利前国企部长科拉多·克利尼宣布放弃日本方案,并称中国方案是意大利的唯一选择。

       自此,意法高铁项目尘埃落定,中国似乎要在亚平宁半岛重现“基建狂魔”的称号。

       翌年,中意开始就合建项目进行洽谈,确立全线修建里程为270公里,设计时速为220公里每小时,项目总估值为190亿美元,违约金达70亿美元。

       不过,贼心不死的日本人并未善罢甘休——同年7月,中方提交项目方案,日本也同时提交了项目方案,中日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出乎意料的是,中日两国提交的方案均被驳回,与印尼高铁的遭遇如出一辙。

       时任经济统筹部长皮耶尔・卡洛・帕多安解释道,中日方案都不适合意大利国情,意法高铁沿线共有6-10个站点,高铁的最高时速仅达200公里。

       因此,中速铁路更加符合意大利的实际需要,工程造价不仅缩短为原来的一半,而且运行时间仅多出21分钟。

       对此,中方迅速作出回应,表示理解意大利的需求。

       相比之下,日本方案需要意大利政府提供担保,也需要意大利财政预算承担部分费用,计划工期长达15年,明显不如中国方案。

       经过对比和权衡,马泰奥·伦齐政府最终选定中国方案。

       意法高铁从签约到动工仅用了3个月时间,但项目进展却远不如预期顺利。

       项目在动工仪式启动一周之后,就因为征地和行政许可两大难点问题而暂停。

       高铁沿线的地价开始快速上涨,有的地方上涨了4-5倍。

       2018年2月,意大利总理朱塞佩·孔特上台后不久,意大利就传出“征地进度仅达55%”的新闻,2025年如期竣工已经无望,捅破了意法高铁的“虚假繁荣”。

       当年,关于意大利将会毁约的消息也是甚嚣尘上。

       果不其然,翌年,意大利单方面撕毁条约,朱塞佩·孔特装作“委屈”地说道:

       “意法高铁正在推进实施,但可以预计的是,未来也将不会一帆风顺。”

       意大利学者也表示:

       “即使高铁项目的建设工作已经开始,意大利政治、经济、环境、宗教和劳工问题将来都有可能导致项目的失败。及时止损实为良策。”

       消息传出后,舆论被瞬间点燃——中国已为意法高铁项目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岂是说废止就废止的呢?

       面对着群情激愤的中方企业,意大利不痛不痒地抛出了“高铁的建设影响环境问题”这一观点。

       而这无疑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因为在项目招标书上,中国企业已经就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加以阐述,并得到了意大利政府的认可。

       如今,朱塞佩·孔特竟然单方面毁约,置以往的交流于不顾,可谓是居心叵测。

       那么,如果因“环境问题”而毁约这一观点站不住脚的话,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为何中国企业拥有难以匹敌的融资能力、实力雄厚的施工能力和世界领先的高铁技术水平,意法高铁项目还是中途折戟呢?

       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意法高铁虽然是商业项目,本身并没有政治含义,但由于项目具有超乎寻常的影响力,已经出现“经贸问题政治化”的现象。

       二、疑点重重,只为环境?

       意法高铁的“政治化”问题的出现,是意大利政治结构的使然。

       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意法高铁一波三折,这与意大利根深蒂固的“反华排华”情绪,以及“中国威胁论”等论调息息相关。

       意法高铁这一项目,自始至终就被民意所裹挟。

       与美、日、韩等长期“深耕”意大利的国家相比,中国投资在意大利历时较短,意大利社会对中国投资的认同度还不高,“价廉质低”的固有观念至今难以消除。

       在意法高铁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意大利社会时常出现“莫名的反感”,所谓中国的“新式殖民主义”等相关负面消息不时见诸报端。

       当项目的两名中方员工被指控为“非法劳工”,并被意大利当局遣返后,“中国投资入侵论”一度甚嚣尘上,对项目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而事实上,这两名中方员工有着合法的工作签证,不曾违背任何一条法律。这很难不让人怀疑这起事件是否是意大利人刻意而为的。

       在意大利人民的阻挠下,意法高铁迅速“政治化”,项目的启动实施并未使意大利社会对中国好感度的提高,反而产生负面效应。

       2016年底,英国BBC开展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意大利社会对中国的负面评价急剧上升。

       可见,意法高铁的推进伴随着意大利对华负面观念的上升,意大利精英、极端宗教势力和社会群体完全可以抓住项目中的细微问题,利用社会的负面观念和情绪夸大其词,煽动民众抵制项目的实施和运营。

       在民意的抵制下,意大利政府并无作为,放纵“反华”情绪的蔓延,甚至高举“大国平衡”的实用外交策略,有意使中日形成竞争,坐收渔翁之利。

       在项目进程中,迫于来自日本的竞争压力,中方不得不作出让步,甚至放弃意大利政府对贷款的担保,致使中资企业承担了更多的经济风险。

       2019年7月,中国某市市长应邀会见意大利投资协调委员会的一位司长时,对方表示:

       “欢迎中国汽车企业到意大利投资建厂,这样有助于打破日本汽车企业的垄断局面,助力意大利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从这一事例看出,对于中日竞争,乃至中资企业之间的竞争,意大利政府和社会实际上都十分欢迎。

       围绕意法高铁项目,意大利自然乐得促成“鹬蚌相争”,不断压低投资价格。

       一方面,朱塞佩·孔特政府通过中日竞争将项目确定为商业项目, 将主要风险责任推向中方,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另一方面,确定项目由中方投资建设之后,在项目的采购、技术转移和就业方面,意大利政府依然对中方设置很多条件限制,对中国工人的限制也没有松绑。

       根据双方合作协议,项目建设所需的工程承包、设备和材料的本地化率均需达到75%以上。

       为提高意大利企业的施工水平,规定意大利企业WIKA必须承担30%以上的土建工程。

       工程建设所需的50%原材料需要从当地采购,大多数铝合金必须在当地生产,而且只要意大利当地生产的建筑材料和设备质量合格,就必须使用当地产品。

       只要意大利技术人员可以胜任的工作,就需要雇佣当地工人。

       对此,中方承诺向意大利转移高铁技术,帮助意大利培训高铁管理和运营人才,承诺每年给意大利增加4万个就业机会。

       纵然如此,朱塞佩·孔特仍然在意法高铁项目上“压榨”中国企业,那这究竟是为何呢?

       原来,意法高铁的巨大影响力意味着较高的政治“投机”价值。

       因此,在意大利反对派看来,意法高铁项目很容易与意大利“反华排华”、中国威胁论等议题挂钩,成为他们钳制朱塞佩·孔特政府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一方面,反朱塞佩·孔特的政治精英通过抹黑意法高铁项目,煽动社会对中国投资的负面情绪,寻找机会攻击朱塞佩·孔特政府。

       意大利极端宗教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媒体在其中充当打手,借机扩大自身影响。

       尤其是近年迅速上升的极端宗教组织,只要是朱塞佩·孔特支持和推动的事情,他们就必定反对。

       而另一方面,身为执政党的朱塞佩·孔特政府不仅要推动意法高铁,还必须顾及反对派的凶猛攻击。

       因此,朱塞佩·孔特在融资、担保、就业、技术转移等方面对意法高铁项目设置了诸多条件限制,目的是为了迎合反对派的诉求。

       尽管是自己的前前任通过半公开的招标方式,将意法高铁授予中国企业,持反对意见的政客仍然指责朱塞佩·孔特是亲华派,是中国的“利益代言人”。

       在2018年的总理大选期间,朱塞佩·孔特的政治对手马泰奥·伦齐为迎合民族主义情绪,表示若其当选,将对意法高铁等中资项目进行重新评估。

       意大利捍卫者阵线极端宗教组织甚至宣称中国工人是乔装的“解放军”,中国在意大利兴建意法高铁具有军事入侵企图。

       中国修高铁是假,修军事基地是真,目的是实现“中国式殖民主义”,伺机占领意大利,剥削意大利人民,掠夺自然资源。

       这些阻力不仅妨碍意法高铁的顺利实施,也使朱塞佩·孔特政府的“地中海高速公路”战略受阻。

       各派政治力量也通过自己在政府任职的高官来阻挠项目,比如航空部长德米歇里倾向于采用中国方案,交通部长德米凯利则倾向于采用日本方案。

       对此,朱塞佩·孔特曾在内阁会议上对他们进行指责,批评他们的分歧影响了意大利政府的形象和权威,给国外投资者留下不良印象。

       但实际上,朱塞佩·孔特本身就缺乏足够的权威和能力来化解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分歧。

       最终,在2019年,人心尽失的朱塞佩·孔特只好选择撕毁意法高铁项目来挽救岌岌可危的政局。

       就其个人而言,他无疑是成功的,因为他保住了自己的总理之位,甚至得以连任;

       而对于中国而言,朱塞佩·孔特的行为无疑是深深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先是长达数年的沿线考察,再是长达数年的扯皮推诿,意大利的谜之操作给中国企业带去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中国企业并未打算将此事“轻轻放下”,而是义正言辞地要求意大利赔偿70亿美元的违约金。

       然而,昔日的经济强国意大利早已是国库空虚,入不敷出,如今又主动背上了70亿美元的债务,可谓是“自食恶果”!

       三、自食恶果,咎由自取

       历史上,意大利虽然是经济强国,但在多重危机的冲击下,意大利的经济发展落后于欧元区的平均水平、已无法被欧盟整体发展所带动。

       2008年至2019年,意大利国内GDP不断下滑。

       欧债危机以来,意大利债务深重,经济停滞不前,对意大利整体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而动荡的政局给意大利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公共债务一路攀升。

       意大利是一个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国家,中小企业虽具备独特的技术,但大多靠出口获得资金,此外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小型企业至关重要,加深同中国进出口合作以及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意味着意大利的中小企业可以获得中国的资金与基础设施建设支持。

       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出口市场,对于严重依赖对外出口的意大利来说是重要的新目标。

       不过,在朱塞佩·孔特亲手撕毁意法高铁合约后,许多中国企业对意大利失去了信心,甚至出现了一波“中资企业撤离潮”。

       这使得意大利的经济再度雪上加霜,而这只能说是意大利咎由自取。

       另一方面,意大利作为南部国家,是受到难民危机困扰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给本就低迷不振的意大利国内经济造成了更大的冲击。

       难民危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非洲地区陷入战乱、发展缓慢而导致居民流离失所且被迫迁移。

       难民的迁移不仅为欧洲国家造成了难民危机,同时也因为地中海险恶的环境造成大量难民遇难。

       因此,意大利政府意识到解决难民问题需要从根源入手,从伦齐在任起,意大利政府开启重新重视非洲政策。

       而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为意大利提供了非洲地区经济稳定发展,这将有助于非洲社会摆脱贫困,减少移民欧洲的数量。

       然而,面对着中国这样一个得力的助手,意大利竟然在背后捅刀,使得欧洲社会嘘声一片。

       而意大利国民则是反呛欧洲,甚至威逼“退出欧盟”。

       一些欧盟成员国的领导人直接批评意大利“犹豫而狡诈”。

       这使得意大利甚至爆发了“疑欧民粹主义”,意大利人把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归咎为欧盟的不作为:

       “是欧盟冷漠的财政紧缩政策以及让地处南欧的意大利独自承受难民压力。”

       自此,原本属于中意两国之间的矛盾竟然导致了意大利与欧盟之间的龃龉。

       意大利长期积累的失望感使意大利产生了“逆反心理”,拒绝对欧盟政策的“言听计从”。

       而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经济继续下行,难见回头之日。

       如今,70亿美元的违约金和持续下行的经济成为了压在新任意大利总理马里奥·德拉吉心间的巨石。

       而纵观意大利的种种迷幻操作,只能说其是“自食恶果,咎由自取”,并不值得同情。

       后记:

       其实,意大利的迷幻操作至今仍未停止。

       长久以来,意大利政府都希望可以复兴国内港口建设,并通过开展港口建设以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缓解意大利持续已久的高失业率。

       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意大利来说不仅是重塑国际地位的重要机遇,同时也将带动意大利海运领域的发展,以缓解疲软的经济。

       因此,尽管70亿美元的违约金尚未交付,意大利又想着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分一杯羹。

       中国本着合作共赢的精神,一度应允了相关的开发合作。

       然而,由于加入“一带一路”倡议这个举动引来了美国的强烈不满,倍感压力的意大利政府再次做出了迷幻操作,声称是中国迫使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

       这般首鼠两端的行径可谓是令人大感不耻!

       面对着这样的“意大利”,中国已是耐心渐失,意大利的虚伪与犹豫,终究害了自己。(来源:紫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