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中国调整疫情防控策略 “乙类乙管”意味着什么?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2-12-28 01:42:04 
分享:

【解说】12月26日晚,中国政府宣布,将于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方案还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为何更名?为何实施“乙类乙管”?记者就此对相关专家进行采访。

【解说】疫情发生之初,中国将新冠病毒判断为乙类传染病,但提级采取甲类传染病的管理方式。“乙类甲管”和“乙类乙管”有何区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魏晟介绍,二者侧重点不同。

【同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 魏晟

从传染病防治法的角度而言,它的管控措施、报告的时限要求都是有很大区别的。大家知道甲类传染病就两种,霍乱和鼠疫,甲管主要是在防。“乙类乙管”重要的就是在于治疗,而且病人主要是一种被动发现,就是病人去就诊,由医疗机构发现,然后报告,报告完了之后就来治疗他,不是像我们以前那样要在社区里去筛他,策略是不一样的。

【解说】回归“乙类乙管”后,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在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等。

【解说】魏晟表示,回归“乙类乙管”后,短期内会有不少老年人感染和医疗资源挤兑风险,在此之前,应做好药品、医护等医疗资源的准备和动员。

【同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 魏晟

从医疗上来说,我们要针对这些老年人所需要的这些重症的药品,重症所需要的医护资源,包括病床的准备,都要进行积极准备和动员,就是应对这种可能来的感染的高峰。

【解说】记者注意到,中国政府在这份方案中还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魏晟认为,随着人们对新冠病毒认识的深入和目前感染后临床特征的变化,“肺炎”已经不能反映新冠的全貌。

【同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 魏晟

“肺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表现,但是它并不是唯一的表现,而且绝大部分不会发展成肺炎,所以你把它定义成“肺炎”的话,不能够反映它感染的一个全貌。所以我觉得它(“肺炎”)变成一个“感染”的话,我个人觉得对它认识就更全面了一些。

【解说】谈及三年来中国对新冠病毒“乙类甲管”的措施效果,魏晟表示,中国实施的“乙类甲管”政策,顶住了早期阿尔法和德尔塔这些致病性较高的新冠病毒的侵袭,维护了广大国民的健康,它的重要性和意义不容质疑。

【同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 魏晟 我们国家其实展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主义的体制的力量,你一个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尤其是这种危害不太明确,或者说危害很严重的传染病的侵袭的话,我们国家就有相当好的经验和措施,这些可以应对。如果将来再有类似的事情的话,我相信我们国家也可以做得很好的。

(点击文字进入中新社视频页面)

相关Home news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