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2 10:18:53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中新网12月11日电(记者 上官云 黄方)近日,由国家民委民族画报社、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读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与共同发展”国际研讨会于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召开期间成功举行。
在这场国际研讨会上,近20位国内外相关领域政府官员、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参会,与会嘉宾围绕“多元一体与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共同发展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两个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杨圣敏表示,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承认国家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各民族多元一体,共同发展,这种国家观念比欧洲的所谓“民族国家”观念进步。
他提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的进程中,各民族得以融合发展,在“大一统”的环境之下,经济上可以互补,文化上顺畅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他说,这种文化上的互相学习与融合,早在夏商周时期已有充分的表现。“夏商周三个王朝是分别由不同部落建立的,经历了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融合之后,最终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族’。”
“秦统一全国之后,疆域更为辽阔,周围各民族的文化不断传入。”他举例道,以前汉族人的服装是“上衣下裳”。下裳类似裙子,衣袖也较为宽大,后来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裤腿和衣袖都改窄了,劳动和作战都更方便了。棉花的种植也是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来的。
他表示,与此同时,中原地区发达的农业技术等先进文化,也不断传到周围去。文化交流融合,中华民族一直在延续,中国的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杨圣敏称,中国哲学讲究“整体论”“天人合一”,追求和谐,主张“和而不同”。所谓“和而不同,同则不继”,也就是说世界维持多样性才可能和谐,否则就会停止发展进步。
他说,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自古就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在,中国有56个民族,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杨圣敏认为,“读懂中国”需要从多方面去解读中国,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
数十家境内外媒体走进广西南宁:感知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脉搏”
2025-10-24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 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2025-10-24
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2025-10-24
第三届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开幕 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5-10-24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5-10-23
走進香港教育大學 黃亞洲、衣向東倡以文學與歷史對話 助力師生建立國家認同
2025-10-22
三星堆研究院:神秘三星堆背后的“解码者”
2025-10-21
世界市长对话·景德镇:共绘文明繁荣新图景
202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