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01 11:25:44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中新社长春10月30日电 题:不确定性增加,东北亚之结怎么解?——专访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吴昊
中新社记者 李彦国
东北亚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全球安全局势较为复杂的地区之一,其局势的变动会影响整个亚太地区,牵动整个世界。共建“和睦、互信、团结、稳定”的东北亚环境,既是域内各国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基石。
然而,这一愿景实现起来遇到诸多困扰。后疫情时代全球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东北亚到底该如何破解此结?对此,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吴昊近日接受了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东北亚的和平与发展面临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形成的历史与现实原因有哪些?
吴昊:当下,谋和平、求发展仍然是全球需要解决的根本性课题。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非常突出。
从发展方面看,东北亚地区既有属于最发达经济体的国家,也有新兴经济体国家,还有经济非常困难的发展中国家。东北亚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非常突出,实现共同发展仍然是东北亚地区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从和平方面看,东北亚地区的问题更加突出,纷繁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矛盾相互交织,地区和平仍面临严重威胁。例如,东北亚一些国家间存在悬而未决的领土、领海或者海洋权益纠纷,一些国家在历史问题上分歧尖锐,朝核问题等影响地区局势的突出安全问题长期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东北亚地区面临的发展问题最主要的起因是和平问题,即由于和平问题一直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从而影响了一些国家的发展战略选择及区域合作的深入开展。
从历史的角度看,二战后形成的冷战格局结束了,但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却没有消除。美日同盟、美韩同盟仍然存在并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分歧仍然是影响地区安全的重大问题。此外,东北亚是全球少有的对二战及以前的历史没有进行根本清算的地区,进行殖民侵略的国家没有认真反思历史,因而也无法获得其他国家的充分谅解。
近年来,东北亚地区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地区和平的新矛盾。最突出的就是美国等国对中国的和平崛起还没有完全适应,甚至不接受其自身实力相对下降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同盟建设,构筑对中国的包围圈,积极推动各种脱钩战略,干涉中国内政。这就必然成为影响东北亚和平的最突出潜在风险。
中新社记者: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东北亚其他五国贸易额约4179亿美元,同比增长26%。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如何看待这一成果?
吴昊: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遭受严重冲击,国际贸易也受到严重影响,但中国对外贸易额在持续增长,特别是与东北亚国家的贸易增速非常高。其首要原因是东北亚地区各国的经贸关系非常密切,已经形成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区域生产网络,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生产网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东北亚其他五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均为中国。中国迅速控制疫情,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为区域及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然,也需要看到贸易关系是双向的。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内市场迅速扩大的过程中,其他国家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反过来中国经济增长也越来越深地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作为全球工业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之一,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要中国坚持对外开放,一些国家鼓噪的脱钩战略就不会得逞。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
中新社记者:世纪疫情、百年变局会给区域各国更进一步合作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
吴昊:从挑战方面看,最突出的问题是全球秩序正在遭受严重冲击,必然会对东亚特别是东北亚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给东北亚区域合作增添新的障碍。例如,受缺乏政治互信、历史认识分歧不断等问题影响,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图们区域合作也举步维艰。因此短时期内东北亚区域合作还很难有所突破。
当然,东北亚区域合作也面临一些新机遇。受百年大变局和疫情冲击影响,逆全球化或反全球化浪潮不断泛起,国际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这种严峻现实使东亚各国,特别是东北亚各国越来越认识到推动区域合作和稳定区域政治经济秩序的重要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RCEP谈判终于在2020年底达成一致。从一定意义上讲,RCEP就是东亚各国一致反对逆全球化和维护多边主义原则的产物。因此,域内各国需要见危思机、遇危谋机,与有关各国探索合作应对全球性冲击措施,从而将区域合作不断引向深入。
中新社记者:互信、安全是东北亚域内各国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您认为中国可以在哪些方面作出推动?
吴昊:目前,东北亚和平稳定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但对东北亚局势也不能持过度悲观的态度。应该说目前是冷战结束以来形势最严峻的阶段,但还是比冷战时期要缓和得多。东北亚地区总体局势可控,各国之间沟通渠道畅通,也建立了各层次的紧急事态管控机制。因此,短期内爆发严重冲突的可能性不大。
当然,在历史矛盾和分歧未解决的情况下,一些消极因素却在不断发酵和积累。特别是美国不断强化“印太战略”等遏制中国,区域内一些国家则随风起舞,不断炒作“中国威胁论”,加强军事能力,损害中国国家安全利益。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不可能短时间内完全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但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方面仍可有所作为。
首先,应该联合一切积极力量为地区和平稳定而努力。在这方面中俄应该加强合作与沟通,不断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联手发挥东北亚地区和平压舱石作用,降低各种破坏地区稳定力量产生战略误判的可能性。
其次,做好新时代中国内政外交的对外宣传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形象不断改善,我们应积极加强政策阐释,加强与世界所有国家的政策对话,增进各方相互了解。
最后,努力开展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地方外交、民间外交、1.5轨外交在维护东北亚和平方面的积极作用。民心相通是国家间友好关系的基石,在官方关系比较困难时期,应鼓励开展地方交流和民间外交。
总之,我们既应保持战略清醒,充分认识局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同时也要看到维护地区和平的积极因素和力量,在推动地区和平稳定方面多做工作,从更加长远的利益考虑和谋划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的措施。(完)
【受访者简介】
吴昊,现任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东北亚论坛》主编,经济学教授,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长期从事东北亚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东北亚区域经济、中国东北地区经济等领域的科研工作,在《求是》《新华文摘》《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及党政部门重大委托项目40余项,曾多次赴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蒙古国等地做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
东西问丨庞安安:儒家人权观和西方人权观如何实现互鉴?
2024-11-23东西问丨意大利汉学家梅毕娜:人权理念研讨有何现实指向?
2024-11-22东西问丨刘志强:中华典籍中的人权理念为何受到世界关注?
2024-11-22东西问丨鲁广锦:“轴心时代”中华文明的人权思想对今天有什么启示?
2024-11-21东西问丨王飞:东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共促全球发展?
2024-11-21东西问丨瑞士前驻华外交官贺彼得:汉字“仁”代表了怎样的人权观?
2024-11-19东西问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方强:中西古典人权观,有何异同?
2024-11-18东西问丨柴瑜:中拉合作有何全球性意义?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