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17 11:07:38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中新社北京1月16日电 题:“坚持统一战线”如何让中国共产党站在执政“C位”?
作者:叶子鹏【清华大学首届党建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统一战线教研室教师】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统一战线是百年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作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法宝,统一战线直至今天一直支持着新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统一战线的历史演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本规律,也展现出中共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呼应时代主题、适应时代变迁的品质,促使着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执政“C位”。
统一战线的演进变奏与政治史话
“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一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就是一部统一战线不断拓展、深化的历史。具体而言,在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阶段中,中共领导下的统一战线主要经历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四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中国共产党掌握全国政权,统一战线的内涵、形式和功能发生相应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统一战线就被赋予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法定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更加重视统战工作,统一战线实现长足发展,先后历经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爱国统一战线两个阶段。
中共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的建设与发展直接指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这一伟大梦想,又与中共成立以来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内在旨归高度契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围绕统一战线的性质、地位、作用、实质和统战工作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宏观阐述和微观指引,形成了全面完整系统的统一战线思想体系,把统一战线这一法宝的政治优势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战略位置,有效强化了中国共产党在同心圆中的圆心地位,巩固了“众星拱月”的良好局面。
统一战线的本土生成与规律总结
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在本土政治场景中,倘若没有一个能够代表整体利益的政治力量,势必导致分崩离析和四分五裂;相反,如果没能够在代表整体利益的政治力量领导下广泛照顾各方面的具体利益诉求,也就无法统筹全局。正是在这样的条件和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诞生了。
以统一战线中处理和协调政党关系的基本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为例,以更宏大的视野看待世界政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英国创建了两党制,法国创建了多党制,苏联创建了一党制,而中国建构起了与上述三种政党制度迥然不同的新型政党制度。这一全新政党制度打破了既有的制度类型格局,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后发国家的政党制度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参考。伴随“华盛顿共识”高光时刻的风逝,新自由主义所留下的“废墟”与中国近些年的国家治理成长形成强烈对照,秉持相对中立立场的人们都能够意识到,西方既有的政党制度并非完美,更不会是“人类历史的终结”。
纵观中国共产党领导统一战线的实践史,统战的原则、策略、范围、对象等都处在不断变化调适中,但在“变”的同时亦坚守“常”的初衷,“变”与“常”互为表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内外部环境变化,不同阶段统战工作采取的原则、策略以及统战工作范围和对象都在因势而变。而在“变”的过程中,统一战线的“常”则主要体现在始终服务大局,发挥调和剂、润滑剂的作用。
统一战线的战略前瞻与发展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这为新时代进一步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更加积极主动、居安思危的态度建设和发展统一战线,需要进一步认识并区分好执政的根基力量是谁、同盟军是谁、朋友是谁、敌人是谁以及可敌可友是谁。
同时,需准确把握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而准确把握原则性和灵活性统一的落脚点,正是正确处理“一”与“多”的关系。其中,“一”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致性,即目标一致、旗帜一致、道路一致等,“多”则指向利益结构多样化、群体结构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及价值理念多样化。
统一战线的话语建构与学人使命
当前,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成就及变革之间,正相关性的阐释仍然不够充分,在此基础上作为中共法宝的统一战线,其话语权亦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这的确可以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在曾经的“学步阶段”中一直受惑于西方话语霸权的思维惯性,难以逃离“西方中心主义”的窠臼中找到原因,但也确实反映出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在理论自觉和制度自信方面的“势差”,常常不自主地使用西方的理论嵌套和解释中国的实际,而这反过来又不仅限制着“中国故事”的有效传播,还可能对中国道路发展的实际进程产生不利影响。
系统反思一段时间以来包括统一战线在内的中共相关研究在议题的框定、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式的使用、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西方化”倾向,摒除“历史终结”的所谓政治正确教条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实现将政治发展普遍规律从单一的西方形式中解放出来的认识论革命,才能真正实现话语自立、学术自觉和理论自信。
毋庸讳言,中国的经验也好、中国面临的问题也罢,都已经超出了既有的西方所谓“普适性规律”所能解释的范畴,或者更确切地说,中国已经不可能再单纯依靠“西方化”来总结中国经验并应对问题了,此时不得已而反求诸己,其实恰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选择。一如过往那种“非西方世界不是已经向西方模式靠拢,就是处于顽抗西方模式的过渡阶段,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的“路径依赖”已该扫入历史的垃圾堆,在“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里,只有真正树立起自信,激活本土民主理论与政党理论,使之能够更贴合地解答理论问题、回应现实挑战、引领中国发展,进而在世界民主与政党的理论和实践中赢得与中国发展实际相匹配的话语权,才能真正实现对西方话语垄断的突围。
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毛泽东望着连绵雄伟的太行山,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初掌政权是赶考,长期执政亦是赶考,而新百年的“再赶考”之路不是中共的“千里走单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如今,中共领导的统一战线已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广泛联盟。统一战线,这一中共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正不断为中共长期站在执政“C位”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完)
【受访者简介】
叶子鹏:清华大学首届党建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统一战线教研室教师,主要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理论,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和《中国青年研究》《思想教育研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等学术杂志刊文多篇,主编理论读物入选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东西问丨庞安安:儒家人权观和西方人权观如何实现互鉴?
2024-11-23东西问丨意大利汉学家梅毕娜:人权理念研讨有何现实指向?
2024-11-22东西问丨刘志强:中华典籍中的人权理念为何受到世界关注?
2024-11-22东西问丨鲁广锦:“轴心时代”中华文明的人权思想对今天有什么启示?
2024-11-21东西问丨王飞:东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共促全球发展?
2024-11-21东西问丨瑞士前驻华外交官贺彼得:汉字“仁”代表了怎样的人权观?
2024-11-19东西问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方强:中西古典人权观,有何异同?
2024-11-18东西问丨柴瑜:中拉合作有何全球性意义?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