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最权威的党媒人民日报、央视就接连点名痛批AI伪创新,直言不讳地说:95%的公司都是来骗钱的!
文章指出,什么都不干,手拥概念估值就不断飙升,这把人工智能的火,咋看上去有些虚呀!俗话说,物极必反,人工智能现在如日中天,总有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人工智能虚火的另一种表述,就是人工智能市场泡沫的泛滥其过头迹象越来越明显。如今的人工智能,就跟20年前创业者们名片前面加个“WWW”,后面加个“.com”,马上就光环笼罩一般。
AI概念早在1960年代便被提出,虽在历史经历2次大热潮,但却呈现“热5年、冷10年”趋势,短暂热潮后出现的是更长的寒潮。
文章引述史丹佛大学人工智慧实验室主任李飞飞说法称,AI虽是个“真货”,但也在许多随意和缺乏严谨性的交流或展示中被强烈地夸大,进而影响政、商、投资者。
报道称,各界低估AI基础理论和核心关键技术的难度,是反覆出现冷热潮的主因,在新技术之下,不少乘机炒作、骗取资本的人士,将AI炒得越热,做大潜在的AI泡沫。
而就在今天,继中央权威媒体《人民日报》在11月对人工智能创新喊刹车后,另一家中央权威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栏目,再批人工智能的伪创新——不要像“炒作明星”一样炒作人工智能“创新”。
就在浙江乌镇举办第四届互联网大会期间,另一个中央级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反其道行之直接批互联网大会的主题词人工智能。因为对于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而言,中国与发达国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甚至BATK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及相关研究机构,正在深度参与人工智能全球化竞争。
其实中央的策略就是,政策上积极扶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但同时也必须营造一个去泡沫化、更务实的发展环境。
根据对中国以人工智能为驱动技术或业务的非上市公司的信息整理,其中,25.7%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成立于2015年,2017年截至10月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数量就与2015年整年相当。随着产业环境越趋成熟,还有国家整理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强,人工智能创业潮有望再次涌现。
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目前的人工智能市场泡沫泛滥,95%以上的概念公司都只是凑热闹来骗钱的。而另一个事实是,投资圈也开始谈论人工智能的泡沫了。
除了客观的技术局限,中央广播电台还专门批了企业故意造假。国内的聊天机器人项目,国外的会议秘书,都曾先后被曝以人力辅助或替代软件,欺骗公众和投资人。
不仅是新闻事实,央广还专门配发评论《杜绝忽悠,人工智能需要的是扎实和冷静》,以忽悠来痛批伪人工智能,用力真狠!
文章称:一些装上简单的预设程序的音箱、机器人,就敢冠以人工智能;一些自动化设备也偷换概念,被包装成人工智能。甚至有做内衣的企业,也炒作自己是人工智能。类似这些“伪创新”的炒作,炒得越热,潜在的泡沫就越大,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伤害也越大。阿里巴巴前CEO卫哲,前段时间发文论断——就是今天的人工智能项目当中,存在大量的“伪人工智能”。伪人工智能比例可能高达 90%,或者 99%。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项目是“穿个马甲”,流行什么就贴上什么标签,以为贴上了人工智能标签,就真的是人工智能了。
世界对于中国创新能力可谓有目共睹,举世瞩目。然而,不知什么原因,中国的创新,却总是伴随着闯祸这个卵生兄弟。记得20年前,一位至今已进入中央最高层领导,曾经要我写一篇评论,题目是创新与闯祸。他认为如果创新等于闯祸,那么,还是不要创新。
创新是有规律的,是必须尊重科学的,创新必须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创新必须避免闯祸,更不能去闯祸。我们对于创新闯祸教训已经极其深刻,比如平台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电商平台本来是很有创新力,其优势无法估量,然而,一些电商平台却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天堂,以至于中国至今假冒伪劣商品盛行,市场公信力严重下降,至今市场诚信难以恢复。再比如P2P等互联网金融,本来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降低贷款成本,方便广大资金需要者,然而像大学生贷等许多互联网金融变成了敲诈勒索、暴力犯罪、金融诈骗的天堂。再比如共享单车,本来是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难题,然而,至今共享单车却成为城市一大通病,不仅妨碍城市交通,还有不少共享单车公司卷款跑路,成为骗取消费者押金诈骗犯罪。(文/章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