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05 10:19:44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中新社北京7月3日电 题: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何哲学品格?
中新社记者 文龙杰
在中共建党百年的重大历史节点,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全面回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创造了一种新的政党政治模式。毫无疑问,该制度“吐故纳新”、借鉴和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既有优秀成果,但其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又在于其植根中国土壤、孕育于中国智慧。该制度彰显了何种中国智慧呢?认识和把握该制度的哲学品格,是理解这一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论语》的《雍也》篇中,“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质”作为一对哲学概念,前者指事物的外在形式,后者指事物的实质内容。“彬彬”是指相适合、相统一。“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才华胜过了内在的质朴就会显得虚浮。只有两者搭配均适,才能成为君子。”中国哲学历来重视形式和内容的辩证统一关系,不偏不倚,允执厥中。
就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内容”而言,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所从事的一切工作都是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与此同时,落实民主监督,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
就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式”而言,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就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在决策前和实施中,直接进行政治协商。
在“内容”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旧式政党制度只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利益大异其趣。其践行和追求的是人民民主,既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在“形式”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效避免了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时固执己见、排斥异己、撕裂社会,避免了政党倾轧造成政权频繁更迭,避免了否决政治、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能够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效果如何?实践证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符合中国国情和国家治理需要,有利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
仅以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事例观察,全国政协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支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平台参与广泛多层制度化协商,参与协商式监督,提出意见、批评、建议。2018年以来,围绕重点协商议题,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开展联合调研22次、共同举办协商活动24场,形成了沟通畅快、真诚合作、互相砥砺的局面和氛围,生机勃勃。
特别是自新冠疫情肆虐以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为抗击疫情出主意、想办法、干实事。据不完全统计,共有6万余名民主党派、无党派医务工作者投身抗疫一线,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报送意见建议近4000件,民主党派成员和所联系群众、无党派人士捐款捐物合计51.08亿元人民币。这与一些国家不同派系或互相攻讦或事不关己作壁上观形成鲜明对比。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决定的。既不可“质胜文”,也要避免“文胜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处理二者关系时,克服了畸重畸轻,做到了互相匹配适应的“文质彬彬”,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对立统一,体现了中国智慧中务实的哲学品格和中正的美学准则。想必,这可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一种来自中国哲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