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4 10:16:20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题:俄乌冲突之下,欧洲焉能安然?
——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
作者:崔白露
俄乌冲突骤然爆发并不断升级,欧洲再次成为军事对抗的战场,深陷大国博弈的漩涡之中。俄乌局势恶化对欧洲各国来说意味着什么?欧洲大国的外交斡旋以失败告终,当前对俄采取大规模制裁和对乌军事支援,又能否有助局势缓和?地区动荡会使欧洲更依赖美国主导的北约,还是进一步寻求“战略自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日前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作出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此次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的起因是什么?
冯仲平:此次俄罗斯对乌克兰实施军事行动,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是2月21日俄罗斯宣布承认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独立,二是2月24日普京宣布对顿巴斯地区采取特别军事行动。
俄罗斯迈出军事行动这一步,看似突然,实则不然。北约的五轮大规模东扩使俄罗斯感到自身战略空间被严重挤压,乌克兰不断寻求加入北约的行为又进一步加剧地区紧张局势。2021年底俄罗斯给北约划定一条“红线”,提出三条要求:一是北约不进一步东扩,特别是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二是北约不在俄罗斯邻国部署具有攻击性的军事武器和装备;三是北约在欧洲的军力部署,应恢复至1997年双方签署的俄罗斯与北约关系文件中的状态(文件规定,除协议签署当天已部署的军事力量之外,不得在其他欧洲国家的领土上驻扎军队)。
俄罗斯认为这条“红线”涉及国家安全的核心利益,需要西方提供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但美国和北约成员国一直未直接回应这些要求。在此期间,紧张关系不但没有缓和,反而不断升级。俄罗斯认为西方对自身要求采取无视态度,最终下定决心承认两个“共和国”和采取特别军事行动。
中新社记者:欧洲大国在此次俄乌冲突前曾进行多次外交斡旋,终以失败告终。冲突的发生给欧洲各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冯仲平:这次俄乌冲突,会造成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包括与欧洲国家关系的严重倒退,达到冷战结束后30年来的最低谷,超过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乌克兰局势不断恶化,欧洲国家可谓首当其冲,冲击无疑将极其严重。
一方面,俄乌冲突引发的难民危机恐难以避免。联合国难民署2月27日表示,自战争爆发以来已有超过36.8万人逃离乌克兰,预计将有多达500万乌克兰人逃往国外。如果这一预测成为现实,地理上相邻的欧洲国家将会面临战后70多年来最严重的难民危机。“阿拉伯之春”后,大量难民涌入令欧洲国家内部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更加突出,民粹主义由此大行其道。在现有问题依旧积重难返的情况下,目前欧盟和大部分欧洲国家并没有做好应对新一轮难民危机的充分准备。
另一方面,经济和能源上的冲击将更为严重。欧洲国家和俄罗斯在经贸和能源上联系紧密,一旦实施制裁,很多双边投资和贸易都会受限甚至停止。与美国不同的是,欧盟在俄的直接投资是美国的28倍,特别是在天然气、石油等能源方面,俄罗斯是欧洲国家的能源提供方,欧洲是俄罗斯重要出口市场。此次冲突下,德俄之间的“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项目被中止,欧洲油气价格迅速飙升,欧洲国家可能面临能源短缺甚至中断的风险。因此,制裁对俄罗斯打击当然很大,反之对欧洲也同样如此。
中新社记者:此次俄乌冲突是否会导致欧洲国家更依赖美国及其主导的北约军事联盟体系?对欧洲的“战略自主”目标又有什么影响?
冯仲平:欧盟的强项是经济贸易和政治方面的软实力,但缺乏军事安全方面的硬实力。自二战结束后,欧洲国家过于依赖美国和北约这一军事同盟组织,安全和防务的自主性较低。以前每次发生地区性危机时,欧洲人都会深感自己是“纸老虎”。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抛弃盟友的诸多做法,2021年美国阿富汗撤军和澳大利亚核潜艇事件,都让欧洲国家意识到不能在安全问题上过于依赖美国。但到目前为止,欧洲国家之间还无法在共同安全与防御问题上达成真正共识,更不用说形成有效的安全机制,只是“雷声大雨点小”。
欧洲国家很多,加上欧盟这一集团,其对待美国的态度不能简单化,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细化分析。
在地理上距俄罗斯较近的中东欧国家,如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波兰等,视俄罗斯为主要安全威胁,希望通过北约来保护本国安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欧洲战略自主持反对态度。它们担心欧洲搞战略自主会加快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其结果是美国不再给欧洲提供军事保护。
这次俄乌军事冲突,美国总统拜登就乌克兰局势发表讲话称,美军不会在乌克兰与俄罗斯交战,但是将保卫北约国家的每一寸领土。我们看到,乌克兰不是北约成员国,北约可能不会派兵作战,但存在向乌克兰提供军火和在北约东部成员国增加军力的行为。由于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这些国家都是北约成员国,对于它们来说,这场冲突反而更加坚定了其对北约的依赖。
对于支持战略自主的其他欧洲国家,特别是法、德这些欧洲大国,这场危机实际上是一场极大的考验。法国是欧洲战略自主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017年入主爱丽舍宫后便提出重塑欧盟等主张,一直力推欧洲战略自主。德国国内虽对战略自主既有支持也有反对,但总体上还是希望通过与法国合作,扩大欧盟的整体实力以减少对他国的安全依赖。
此次危机爆发前,法、德在回应俄罗斯要求和安全问题上并未发挥积极作用。当战争一触即发时,它们意识到普京的耐心很可能已经耗尽,便开始采取外交斡旋的手段,但外交手段失败后,随即迅速转而使用制裁手段,特别是欧盟在俄宣布两个“共和国”独立的第二天便第一时间宣布制裁,措施比美国、英国还严厉。
对于这些国家来说,无论是采取斡旋还是制裁,均与欧盟战略自主有很大关系。在事关自身安全利益、经济发展、与最重要邻国俄罗斯的关系问题上,欧盟过去的表现被普遍认为过于软弱。因此,我认为法国等欧洲大国不会因这场冲突而放弃战略自主,反而可能更加认识到战略自主的紧迫性。但这毕竟是一个长远目标,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因此这些国家一方面会与美国保持现有的军事同盟关系,同时继续追求战略自主的目标。
中新社记者:本次俄乌冲突将对国际格局带来什么影响?面对危机,欧洲其他国家应发挥何种作用?
冯仲平:这场冲突对国际格局和大国关系带来的影响将是深刻而长远的。二战结束后形成美苏两极对峙的国际格局,世界经历了长达40年的冷战时期。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30多年的后冷战时期,尽管当中出现了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和西方制裁、孤立俄罗斯的局面,但俄罗斯和西方仍维持着相互接触的关系。
随着美国开始联合盟友对俄实施大规模的制裁,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不断加码,俄乌局势变得更为复杂。我认为,这次危机将引发大国关系新一轮的大调整,西方和俄罗斯的关系会进入一个新的全面对抗时期,这将给国际格局带来极大变化。当前,围绕俄罗斯这次军事行动,西方国家要求世界各国选边站队,声势动作很大,施压明显。当前事态在不断变化,乌克兰局势会如何发展,俄乌谈判结局如何,中美俄欧之间如何深刻互动,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在瞬息万变的局势中,欧洲应致力于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手段解决乌克兰问题。俄乌问题的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经纬和国家利益,不能因为某些国家强迫选边站队就随波逐流,各国应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情况下理智、谨慎地决定自身立场和表态,给紧张局势降温而不是火上浇油,推动外交解决而不是使局势进一步恶化升级。
【受访者简介】
冯仲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中国-中东欧研究院(布达佩斯)院长、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理事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欧洲研究》主编;中国欧洲学会会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欧洲战略问题、欧洲一体化、中欧关系、欧美关系、北约、中国外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