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6 10:48:37来源: 意大利侨网
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复杂国际国内形势,正确处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的推进和拓展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提出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这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我们不断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发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孕育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实现了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理论的超越。
在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两个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确保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在现代化的前进方向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对于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在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上,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整体系统,要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每个“全面”都要放在整个战略布局中来理解和把握。
在现代化的指导原则上,强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从理念层面回答了现代化的动力、路径、目标等重大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新发展理念主旨相通、目标指向一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系统化的内在逻辑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指导原则。
在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新征程上,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上,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既要用好市场这个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又要把国内国际循环统筹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在现代化的安全保障上,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在现代化的世界方位上,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开创了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把握的若干重大问题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我们必须科学认识和处理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关系,以新的战略思维和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我们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彻底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视角、新路径和新范例,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一般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遵循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充分借鉴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又要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深刻理解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基于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走出来的。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富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注重效率,坚持高质量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做大“蛋糕”,又促进公平,完善分配制度,更高水平地分好“蛋糕”,在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统筹协调推进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具有内在关联性和根本一致性,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柱。协调推进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是推进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我们要从基本国情出发,遵循大国经济发展规律,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更加重视两个循环的平衡和协调,把国内国际循环统筹起来,形成相互促进、彼此支撑、融合发展的新发展局面。畅通国内循环的关键是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之有机结合起来,夯实国内循环体系的体制基础,畅通国内循环体系的基本环节,优化国内循环体系的空间布局,筑牢国内循环体系的产业根基。畅通国际循环的关键是提升控制力和稳定性,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强化国内外产业链的关联和互动,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既要发挥制度优势又要提升治理效能。制度好不好,是可以从治理效能中体现出来的。发挥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必然要求。正确处理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关系,需要把握两个彼此关联的环节。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成熟定型、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完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体制机制。要不断加强制度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集中突破“中梗阻”,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推动国家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二是强化制度的执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提高制度执行力,把制度执行到位、将政策贯彻到底。(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占斌 黄 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