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侨网:让“嘉庚精神”照亮新时代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时间:2024-05-18 08:52:47来源: 意大利侨网



        5月15-17日,“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2024海外华文媒体福建采访行参访了多个与陈嘉庚有关的纪念点位,如鳌园、陈嘉庚纪念馆、归来堂、陈嘉庚故居、“嘉庚精神”的发源地集美大社、华侨博物院、厦门大学等,这些点位以大量实物、图片、文献资料生动地表现陈嘉庚一生的光辉业迹。

        整整三天的参访,我在陈嘉庚纪念馆仔细端详您慈祥的面容,您柔和的目光饱含深情地注视着远方;我故居细细地看展柜里那顶您戴了多年的帽子,沿边早已经破损;还有您手中曾经拄过的文明杖,它曾与您一起丈量过脚下这片土地;您那打着补丁的衣物、您生病时简单的治疗工具、用过的简陋家具……节俭的是自己,慷慨的是他人;在大社的宗庙祠堂、寻常巷陌,人们在传颂着您的故事……

        在参访过程中,我深深感到:爱国,是贯穿陈嘉庚87年生涯的一条主线。更可贵的是,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的。

        首先,从辛亥革命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主要表现为倾资兴学、以商养学。他以“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为信条,自1913年在家乡集美兴办小学开始,一生资助或创办的学校有118所。

         其次,从九一八事变到1949年全国解放,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主要表现为抗战救国、明辨是非。“敌人前方的炮火一日不止,后方筹款工作一日不停。”1938年,陈嘉庚担任南侨总会主席,奔走筹款,当时,厦门大学交给国家公办,集美学校的经费依然紧张,为了抗日筹赈,陈嘉庚“常月捐,至战事终止,每月国币贰仟元”。自1937年至1945年,华侨捐款达13亿多元(国币),还不包含各类物力捐款,其中南洋华侨捐献比例最大,有力支援了祖国抗战。

        1940年,时年67岁的陈嘉庚历时9个月慰劳15个省份,不顾日军轰炸的危险,亲赴前线慰劳将士,也因为这次慰问,使他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表现,开始倾心向往共产党。

        再者,新中国成立后,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主要表现为支持社会主义建设、坚决维护祖国统一。

        1949年,陈嘉庚应毛泽东的邀约到北京参加新政协会议,第二年就回到祖国定居,直到1961年逝世。回国后,他以高龄参政议政,晚年的陈嘉庚,请人在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念念不忘国家统一,这位老人最后的遗言是:“最要紧的是国家前途”“台湾必须回归中国”。他说:“人生在世,不要只为了个人的生活打算,而要为国家民族奋斗。”

        正如陈嘉庚在他1946年撰写的《南侨回忆录弁言》中写道的:“公——永无止境的奉献;忠——永不动摇的爱国;毅——永不言败的坚强;诚——永不毁诺的铮铮傲骨。”他以一生的行动践行了他的信念。

        可见,嘉庚爱国精神强调的是与时俱进,强调的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担当。

        当今社会,国家已经不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与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嘉庚以其拓展海外市场、推动中国工业化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实际支持,这种责任担当的精神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嘉庚爱国精神还强调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不断创新,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迎接世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从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三天的走访,我认识到,继承和发扬嘉庚爱国精神,不仅是对他个人的尊重和纪念,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与时俱进的爱国精神,恰恰最值得广大华人华侨学习。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我们需要在继承传统爱国精神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内涵,让嘉庚爱国精神在当今社会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芒。(李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