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08 11:04:03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走向实践、从愿景变为行动,进展和成果超出预期,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影响力和号召力日益增强。这种成效的取得,文化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因此,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必须深入挖掘“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内涵。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5000多年的历史,厚重地承载了人类社会的各种认知、 经验和感悟。通过“丝绸之路”,我国古人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广泛的文化交流,书写了人类历史共同发展的壮丽篇章。古代丝绸之路上下3000年,几乎是一部古代文明整合的历史,它加强了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四大文明”的对话和中世纪儒家、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文化圈的交流,沿线国家在平等互尊、求同存异、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中谋求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强调“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核心理念,强调“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个合作重点,强调“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等三个共同体的建设,这些原则中所蕴涵的文化精神和丝路精神一脉相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都能找到它的基因和根脉。因此,“一带一路”建设是将“古丝绸之路”延续千年的经济、文化、商贸友好交流传统继承下来的重要举措,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华文化自信的充分体现
“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华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对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实践也会慢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文化自信是更深层次的民族品格。”
“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将中国发展融入世界共同发展之中,为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交融与合作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中国文化节、建立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以及文化交流年等多种形式进行,可以说,“丝路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往领域的集中展现。“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已经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带一路”建设是世界文明互鉴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文明互鉴能促进民心相通,民心相通在于文化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历史、语言、宗教、风俗等社会生活的民间认知和交流是民心相通最广泛的领域。“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心相通就能使国际关系“亲、诚、惠、容”准则渗透于各国人民的生活和心田。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文明互鉴而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族和宗教众多,政治立场、利益诉求、行为模式都存在巨大差异,“一带一路”建设能充分发挥文明互鉴的向导力、融合力和创造力,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互学互鉴,从而起到消除偏见、化解歧见、增进共识的效果,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新时代,“一带一路”是沟通世界文明的新纽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经济发展之路,也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它有利于将各个文明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人类文明创新,从而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之路。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