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提升城市群的“软实力”

时间:2018-11-08 13:42:52来源: 意大利侨网

    探索以文化为重心的新型发展模式,是当今城市群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发展文化产业能为城市群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消费升级
  建立“文化和价值的区域合作机制”,促进和引导各城市成为“文化发展共同体”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在当今世界的重要形态。过去十余年间,城市群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发展。仅以长江沿岸为例,自东向西就依次分布着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国家级城市群,形成集聚效应。
  据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6》: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等9城市群的GDP达到31万亿元、人口近6.3亿,分别占全国的66%和46.6%左右。
  以生态、文化和生活质量为主要评判标准的“文化型城市群”,正日益成为全球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的主流。建设城市文化功能,正在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未来发展中优先考虑的战略布局。
  新型城市群,重心在文化
  “我当初选择来上海发展,也是看中上海不单单是上海,更有着长三角的整体优势。”从新加坡回国创业的张辉告诉记者。
  家住南京的王女士在国庆节,选择和朋友们一起去上海。连着5年的上海简单生活节,今年时间线拉长到了国庆7天连办,对于包括王女士在内的文艺青年们来说,这可是一年一度必须“打卡”的盛大节日。
  长三角,我国经济总量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举世公认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如今,在长三角,越来越多的人突破单体城市的概念,过上了“双城记”甚至是“多城记”的生活。
  “这是文化对城市群的重要性。”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教授感慨,“长三角为什么可以做到相对融合协调?除了经济、交通等方面的融合,更深层的原因是有共同的江南文化等文化资源。”
  早在明清时代的太湖沿岸,已集聚着一批如今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如苏州、杭州等。
  “多年来,这些城市已形成明确的功能分工。”在刘士林看来,一个好的城市群共同体,互为补充、互为支撑,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协调发展的成本比较低。“有着共同的文化支撑,在经济领域追求兼顾各方需求、留有余地,城市之间也能做到兼顾每个城市之间的发展,带动整个区域都很发达。”
  曾经,出于经济发展的强烈需要驱动,我国城市群选择了以“经济区”为代表的“经济型城市群”发展模式,短期内经济总量、交通基建和人口规模增长很快,但“硬实力”和“软实力”不协调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探索以文化为重心的新型发展模式,已是今天城市群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以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上海为例,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明确指出,“丰富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是上海的宝贵资源,要用好用足。”以海派文化为显著特征的上海文化,正脱胎于平和而又内蕴生动的江南文化。江南文化,以水为媒、融通交流,给予海派文化充足养分,后者也从不吝于反哺。
  2018年5月,上海正式对外发布《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把“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大文化资源转化成为品牌建设原动力。从上海发展的战略目标来看,文化正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借势文化,促进消费升级
  各大城市群借势文化、错位发展,势在必行。那么,向“文化型城市群”转型,各城市群潜力如何?
  刘士林逐一分析:长三角城市群受到江南文化的影响,步入城市群发展高级阶段,城市群内部协调分工体系相对完善;长江中游、成渝处于城市群发展初级阶段,城市之间“同质竞争”较为普遍;珠三角拥有共同的岭南文化,为其区域一体化提供了内在支持,在区域文化协调和联动上做得比较好;京津冀城市群的文化发展指数一枝独秀,是中国名副其实的文化中心……
  同样,中西部城市群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开发,关键在于依托自身优势,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地区“经济型城市群”的建设新路。
  各城市群正在行动。作为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的上海,正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多人才、平台、文化等方面的服务。
  经济多讲拉动,文化常说改变。有人评价,“核心城市的吸引力,或许就在于那里可以享受到全国最优质的文化资源,美术展、演唱会,甚至是一间小小的书店、博物馆……”
  注重文化,对城市群发展而言,有着诸多益处。“发展文化产业,能为城市群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消费升级。”刘士林认为,这也是“文化型城市群”的魅力所在。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上海嘉定的一家私人家具博物馆里,举办了一场明式榉木家具特展。“榉木家具是吴地本土细木家具中的最佳代表,向来文雅恬淡。”展览项目负责人陈材介绍,这一江南明式文人家具特展,吸引了不少长三角区域的参观者。
  而在上海浦东,中国内地首座迪士尼——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溢出效应,正在辐射整个长三角地区。“谈及上海迪士尼的溢出效应,通常指经济层面,而对于文化层面的拉动作用少有人提及。”申迪文化发展研究院副理事长金涛感慨,“迪士尼这一现代服务业的超级复合体,除了对工程建设、制作技术等有看得见的提升,还对消费观念等软环境产生影响。”
  探索文化区域合作机制
  回溯过往,我国各大城市群并不是没有文化传统所依承。如长三角区域的江南文化、珠三角的岭南文化、京津冀的北方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东北文化……各大城市群之间,除了区域经济联系,也都有浑然天成的区域文化背景。
  在刘士林看来,利用好我国深厚丰富的区域和城市文化资源,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的人文、生态和优质生活质量需求为发展目标的“文化型城市群”,将大有可为。
  当然,对于长三角城市群而言,仅仅意识到文化储量丰厚、传统相关度高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的是实现江南文化的重建与当代转换。如今,上海着力对江南文化的重建,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在探索它的当代转化方式。
  “城市群的协同发展,要有政策、机制方面的‘霹雳手段’,还要有以文化、价值为核心的‘细水长流’。要更多地考虑建立‘文化和价值的区域合作机制’,促进和引导各城市真正成为‘文化发展共同体’。”刘士林说。
  今年6月1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审议通过,覆盖12个合作专题,将长三角一体化带入快车道。9月27日,上海市及江苏、浙江、安徽省文明办领导共同签署了《关于开展长三角全国文明城市(区)创建工作共建备忘录》,成为三省一市在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中、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签署的首个正式文件。
  就在同一天,长三角旅游一体化高峰论坛举行。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宗明表示,长三角地区地理相近、人文相亲。从“梧桐树下老洋房”到“黄山归来不看岳”,从“春风十里扬州路”到“欲把西湖比西子”,历史与现实,文化与美景,在这里融会贯通、互为表里。“可以预见,未来长三角旅游业将享受一体化发展的红利,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