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7-30 09:32:47来源: 意大利侨网
“浙江丽水市多年来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进程指数、农民收入增幅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流珠溅玉瓯江水,争奇竞秀括苍地。
在“八八战略”和“两山理论”的指引下,丽水人民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尤为如此”的重要嘱托,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打开“两山”转换通道,“既不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为单纯保护而放弃发展,既创建一流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又确保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而走上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的经济发展之路。”
九龙湿地 记者 雷宁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对于丽水来说,就是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跨越发展之路,是一条坚守之路,更是一条创新之路。这条创新之路,是理念的创新、是机制的创新、是产业的创新、是科技的创新、是文化的创新……
而“丽水之赞”,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丽水一以贯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肯定,更是期待丽水为打开“两山”转化通道继续奋勇创新实践的谆谆嘱托。
站在这个历史的节点,无论是回首还是前望,我们都清楚地知道,面对新征程,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生态更优,理念创新塑造美丽环境
早在2002年11月21日,调任浙江省委书记才3天,习近平就踏上了丽水的土地,他在调研时说:“从长远的眼光看,丽水的资源优势是无价之宝,是创新发展的潜在条件。”几年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重大理论创新,深刻地改变了丽水。
2013年12月,丽水市委审议通过《关于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丽幸福新丽水的决定》,提出“跳出丽水看丽水”,把丽水的发展放到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的大背景、大格局当中去谋划,把“绿水青山”作为丽水发展的最大资本,强化生态保护力度。
2017年9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率先把全省陆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丽水,建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空间格局优化、绿色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幸福、体制机制完善的“大花园”,打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国标杆和“诗画浙江”鲜活样本。
2018年6月,全省大花园建设动员部署会召开,确定把丽水作为诗画浙江大花园的最美核心区来打造。
“八八战略”全面实施以来,机遇接踵而至,让269万丽水人的梦想照进现实。生态就是最大的优势,让优势更优,把生态环境的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的优势,把“生态资本”变成“富民资本”,已形成共识。
2018年7月29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际研讨会在丽水举行。国际专家学者们以“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绿色发展”为主题,围绕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核算、生态产品价值挖掘和交易市场培育、政策制度体系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过程,既是绿水青山的价值实现过程,也是打开“两山”转化通道的应有之义,是践行“两山”理论的关键核心路径。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创新探索,丽水不断谱写一个又一个成功案例。
“山上的资源如何激活?”素有“浙南林海”之称的丽水,率先针对森林资源推广林权抵押贷款,并首创多种林权抵押贷款产品和模式。
“林权IC卡”,即森林资源资产信息卡,让林农不用抱着材料去贷款,提高了审批效率。林农小额循环贷款,解决千家万户林农贷款需求。“林权+信用”、“林权+担保”、林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生态公益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让林农最大程度享受普惠金融。
目前,我市林权抵押贷款累计投放205亿元,单笔平均贷款金额从2007年的5.2万元,提升到现在的16.3万元。
“人往哪里去?”“地处偏远”的庆元县,率先在机制创新上迈开了大步。
庆元乡村新貌。记者 陈炜 摄
聚焦区域生态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以及民生需求,从2006年开始,庆元县持续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已累计完成生态搬迁1.3万户、近4万人。
2008年开始,庆元县东部乡镇为配合生态移民工程,取消了工业考核指标,把工作重点放在生态建设上。
2017年,该县又开始探索新的乡镇差异化生态考核,“不以一把尺子丈量不同的区域”。
生态移民变市民,庆元农业人口纷纷入城。由此带来的变化是:如今庆元坐拥“中国食用菌产业基地”“中国竹制品产业基地”“中国铅笔生产基地”三块金字招牌,生态工业、电子商务发展蹄疾步稳。到2016年,庆元绿色发展指数排名丽水第三位。
从庆元看全市,山区农民搬迁致富,从根本上改变了丽水贫困面貌。一大批山区农民搬迁至基础设施较好、产业相对发达的中心村、中心镇和县城,让位于生态,涵养了水土。
搬迁的农民通过在家来料加工,外出劳务输出,上山规模承包,下田特色经营,合伙创办企业,就地进厂打工,手拿丽水脱贫致富“老三宝”(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又捧起了丽水脱贫致富的“新三宝”(民宿农家乐、农村电商、来料加工)。
搬迁后比搬迁前,丽水下山移民户均收入增加1.65万元,人均增加3587元。2017年,丽水农民人均收入18072元,增长9.8%,增幅连续9年全省第一。
“钱从哪里来?”战略性支柱产业——生态旅游业捧出了“金饭碗”。
近年来,丽水全域旅游持续高速增长。2017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535.83亿元,全年旅游总收入是2015年高铁开通时的1.5倍。全市农家乐民宿经营户(点)3881家,接待游客2787.8万人次,实现营业总收入31.2亿元,增长34.0%,全市旅游从业人员4.5万人。
“山也青,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戏剧大师汤显祖主政遂昌五年期间写就的诗篇成为仙县遂昌乡村旅游发展最好的广告词。
作为全国乡村旅游的一匹“黑马”,遂昌县依托优越的生态禀赋,不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入推进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先后获得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县等一系列金字招牌。遂昌金矿、南尖岩、千佛山、神龙谷、王村口、高坪杜鹃花海……一系列景区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于乡野阡陌间。
2017年2月,丽水凭借好山好水好空气,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丽水正在变成一座大景区,民宿、农家乐、农业观光、农事体验旅游,5A级景区创建工作,让生态环境成为现实生产力。
“生态价值如何体现?”2014年9月,“丽水山耕”作为国内首个覆盖全品类、全区域、全产业链的地市级农业区域公共品牌,让农业“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电商化”同步的富民道路成效凸显。
自该品牌创建以来,全市生态农业协会新增入会企业314家,协会会员总数达590家;新增参与“丽水山耕”母子品牌运作商标258个,总数达555个;新建“丽水山耕”合作基地1008个;新培育“丽水山耕”背书农产品707个,销售额达35.7亿元,产品溢价率超过30%。
通过不断提升母品牌“丽水山耕”的影响力,我市还以“母鸡带小鸡”的方式,实现子品牌产品溢价,走活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之路。
“庆元800”和“景宁600”一经问世,就把当地海拔800米和600米以上的高山台地优势展现无遗。庆元的高山冷水茭白、甜桔柚和香菇,景宁的惠明茶、高山蔬菜和深山野蜜……这些农产品没有农药、化肥的侵袭,只有高山上阳光雨露的滋养,只讲究传统的农耕时令:春种、夏忙、秋收、冬藏,生态价值节节攀升。
围绕“两山”理论,丽水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让环绕我们的绿水青山加快释放生态红利。在参加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际研讨会后,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格雷琴·戴利(Gretchen Cara Daily)兴奋地表示:“丽水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标杆城市进行先进典型推广,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样板。”
扬长补短,产业创新催生美丽经济
欠发达地区,都面临着生态保护和加快发展的双重任务。201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对丽水市作出“不考核GDP和工业总产值”的决定。然而,松绑GDP考核,并不意味着不发展,而是要追求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具体而言,是将已经显现出来的体制机制、生态文化等优势进一步发挥好;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的优势;对于一些劣势,要通过努力转化为优势,或者避开劣势。”
如何厚植绿色发展优势?关键在于尽快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通过产业创新,依托绿水青山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新路子。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在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的基础上,同时推进产品绿色化、生产清洁化、能源高效化、污染减量化,丽水生态工业要实现这样的“爬坡过坎”,并不容易。
立足实际,丽水将围绕打造一批“千亿产业、百亿园区、十亿企业”,加快推进绿色、创新和融合三大试点示范建设,加速实现企业清洁用能、清洁生产、清洁排放,产业“生态化+”、“标准化+”、“机器人+”,园区绿色配套、绿色循环的全国生态工业发展先行区建设目标:
培育发展环境偏好型产业,如医药等健康产业,铅笔等文化教育产业,青瓷、宝剑、石雕等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发展环境利好型产业,如节能环保新型装备等特色装备制造业、缙云智能化机床、龙泉汽车空调环保型零部件;提升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如依托绿谷信息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丽水(杭州)海创园等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平台,培育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软件研发和信息服务、智慧安防、智慧健康、VR(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产业……
与生态工业的转型升级不同,丽水的生态旅游更擅长于“变废为宝”。依托民宿经济的崛起,原本无人问津的丽水古村落,正成为长三角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松阳县四都乡“过云山居”民宿一房难求,依托“互联网+”,开启了全县民宿经济“云上淘金”的新模式。庆元县“寻客栈”立足进士村大济的人文资源,成为远近闻名的招牌民宿。云和县“云上5天”以梯田爱情故事,唤起都市青年回归乡野的热情……
莲都区下南山村,是距今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现保存近50幢古民居,依山而建,垒石而筑。下南山村老村改造项目从2016年11月启动,整村改造计划总投资7000万元,以绝不破坏古村风貌为原则,打造乡村旅游的民宿升级版,在业态经营上融合餐饮、咖啡吧、书吧、讲堂、农超、养生、手工等多种服务形式,并计划充分运用线下资源,以“古村+众创”的互联网分享模式探索合作经营理念。
“真想不到,我们家也能成为一个旅游景点,破旧老屋成了高档客房,全村变成民宿综合体!”下南山村吴家,共有吴美娟、吴美芬、吴美芳、吴美萍和吴美慧五姐妹。她们于2018年新年,齐聚在村头古树下合影留念,纪念这个创新变革的新时代。
作为全省首个农村电商创新发展示范区,丽水已建成20个“中国淘宝村”,7个县(市)入选“全国电商百佳县”,密度居全国第一。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农村发展、农民需求的“痛点”,成为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
2007年前后,遂昌县积极探索在网上销售竹炭产品和农特产品。2012年,遂昌县与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次年,成立首家县域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赶街网点),创造性地实践了“一中心、三体系”的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即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和公共服务、农产品上行、消费品下行三大体系。
如今,赶街模式已经覆盖全国17个省、42个县,建设超过8200个赶街村级电商服务站,统一培训、统一采购、统一仓储、统一配送、统一物流、统一包装、统一服务。
“赶街”还催生了“一村一品”的区域产业,先后涌现出“茶叶村”“青糕村”“笋干村”“番薯干村”等20余个遂昌网上销售产品特色村,不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17年,遂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00元,同比增长10%。
除了“赶街”,丽水农村电商还有“北山模式”,推动缙云县壶镇镇北山村农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从2006年的3300多元增加到2017年的1.8万元;催生了莲都“倪老腌”——互联网辣椒酱第一品牌。
创新是“生命力”,人才则是第一资源。如何最大程度地释放人才的创新活力,为丽水打开两山转换通道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
2016年10月,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试点实施工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一年多来,浙江农林大学徐海顺博士担任五养堂的科技特派员,与公司共同开发了具有改善睡眠作用的灵芝保健食品,攻克三叶青的干燥和灭菌环节造成有效成分流失的技术难题,最大化地发挥了工业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浙江五养堂药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徐海顺还为该企业试生产“改善睡眠浸膏”,预计一年可为企业新增约500万元的销售收入。
截至今年7月,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派驻44名工业科技特派员,协助企业攻克了生物医药、环保装备制造、新材料等行业的诸多技术难题。
面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选调毕业生,是丽水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又一项创新之举,分别在2013年和2016年,选调北大、清华毕业生25人。此时,扎根丽水的选调生们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新时代丽水绿色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庆元县“星期天工程师”柔性引才机制,探索着引才聚智机制。在宏鹏家庭农场食用菌基地里,菇农胡惟鹏正用着由“星期天工程师”尚晓冬牵线搭桥研制成功的食用菌热泵烘干机。“一台新设备,一年能为我节省成本2万元!”
丽水的乡村振兴,同样离不开创新人才。
今年3月,“乡村变迁:松阳故事”展览在德国伊达斯建筑论坛上开幕。松阳的红糖工坊、农耕馆、石门圩廊桥等9个实践案例在展览上集中展示。这些作品均出自浙江省“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青年建筑师徐甜甜之手。
自2014年受邀来到松阳,徐甜甜在三年里,来往松阳与北京之间50余次,参与古村落改造,建成平田村农耕博物馆;修建竹林剧场,用青竹围搭成一个鸟笼形状,像极了明代画家仇英的《独乐园图》……她参与设计的松阳县大大小小10多个乡村建筑,带动了一个又一个乡村从衰败走向振兴。
共享成果,文化创新带来美好生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真挚情怀。
正因如此,习总书记在八次调研丽水时,和当地干部算的最多的,是老百姓的增收账。正因如此,习总书记谆谆告诫,丽水一定要走绿色发展之路,开辟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通道,奋力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变现通道,让最广大的丽水群众都能坐享“生态红利”,畅享“天蓝风清”的美好生活,过上富裕幸福的美好日子。
目标既定,万众一心。要共建共享,“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局面”,首先就从文化创新破局。
文化创新是“软实力”,总是“润物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之中,成为绿色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正所谓“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
延续传统文化之魂,赋予其现代化之力。遂昌汤显祖戏曲小镇的建设,就源自“和莎士比亚跨越时空的牵手”,彰显着丽水的文化自信。
作为东方的戏剧大师,汤显祖和西方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公元1616年一同仙逝。400年后,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特福市和遂昌县,一起为两位戏剧大师举办了盛大的纪念仪式。
2010年至2014年,遂昌县曾4次组团访问莎翁故乡,并与浙江昆剧团合作,两度将《牡丹亭》带到英国演出,创新性地交流两国戏剧文化。
为了这一年的牵手,一座遂昌汤显祖戏曲小镇应运而生,建成后,成为了戏曲养生的福地、戏曲体验的乐地和戏曲爱情的圣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如果说汤显祖戏曲小镇、古堰画乡、龙泉青瓷小镇等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是向全国展示文化魅力的丽水地标,那么丽水大地上星罗棋布的农村文化礼堂,则是丽水人民真正的精神家园。
扎根农村,来自草根。1981年春节,吴绍利等几个村民相聚在一起,敲起锣鼓,拉响弦琴,在月山村会堂唱起山歌……这,就是最初的月山春晚,比央视春晚还早办两年。
2018年1月,坚持了近40年的月山春晚,早就搬进了修葺一新的农村文化礼堂,继续演绎农民日常的《农活秀》,唱起《东方红》。与此同时,2018年乡村春晚大集在丽水龙泉主会场,在福建武平、广东佛冈、宁夏盐池、江西吉水四个分会场同步启动。来自全国16个村的村民代表登上龙泉市宝溪村文化礼堂,同台“斗”春晚,“让艺术回归人民,让人民享受艺术”。
乡村春晚、人文讲堂、送戏下乡、家训乡风、祈福敬老、便民服务、来料加工、幸福食堂、民俗节庆、红色教育,甚至农村电商、养老服务、乡村博物馆、好人文化传播、特色文化传承……如今的丽水农村文化礼堂,成为了包罗文化创新、文化传承的公共空间,是一个乡村文化的“众创空间”。
除了农村,城市书房也是丽水城市的新景点。社区、市政府、百货大楼、旅游景点、精品民宿……丽水几乎随处可见各类图书,随时随地可以博览群书,人民群众不断在“精神粮仓”里获取文化滋养。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文明是城市最美丽的风景。一座“捡不到烟头”的城市,一座“文明礼让”“文明排队”“微笑服务”的城市,正向全世界展现她的城市品位和文化个性。
在2017丽水摄影节上,傅拥军策展团队以丽水“七条小巷”做道场,运用摄影、装置、电影、手工书和画报等多种形式,立体呈现“小巷故事”,让七条小巷的居民成为了丽水摄影文化的主角,反映丽水人的文明素养。
此次摄影节围绕“一个主题,十个大家,一百个学术展,一千个平行展,一万个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来展开活动,力求将其打造成为中国第一、国际有影响力的摄影节,实现“让摄影告诉世界,中国有个丽水;让丽水告诉世界,摄影让生活更精彩”的美丽愿景。
一条景宁生态绿道,连接着大均畲乡之窗4A级景区和景宁县城,人们可以在绿道上骑行健身;一场庆元廊桥国际多日赛,让各国选手奔跑在古廊桥、古树、古道、古民居、古村落之间,让远方的客人呼吸丽水的清新空气;一座大木山骑行茶园,屡屡上演婚纱摄影的“求爱之旅”,见证着人们的幸福日子。
环境就是最大的民生。“绿水青山”是丽水实现“金山银山”的最大依靠,守着绿水青山去要饭,群众不答应;让群众饿着肚子搞生态,生态也搞不好;不顾生态的硬发展,也将是“生产发展了,生命反而缩短了”。
共建共享,以“丽水之赞”为引领和动力,推动丽水人民不断打开“两山”转化通道,实现科学发展、包容发展、永续发展。
追梦未来,全域创新成就丽水样本
持续推进农村金融、扶贫等国家试点改革,实施生态资源配置市场化、资源资产化改革,探索绿色GDP核算和碳汇、推进旅游“三化”改革,探索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成本评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核算、生态损害评估技术体系,创新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丽水施行的种种生态之举,助推着社会各个层面的改革创新。
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庆元县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大力推行代办制,推行“标准地”改革,大幅缩减投资项目审批时限。梦天木门项目从土地摘牌到正式开工,仅用95天,小微企业孵化园项目仅用37天,刷新了当地生态工业和政府项目的落地纪录。
项目早落地、早开工,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这是丽水所有市民和企业的需求,也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题中之义。
根据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最多20天”的改革目标,丽水对审批时间进行客观分析,对流程进行重新优化精简,制定并印发了《丽水市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此外,我市还对照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最多20天”,启动了政府投资项目开工前全流程“最多100天”的相关改革。
多年来,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坚持以普惠金融为方向,截至2018年6月末,全市两权(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分别为49.39亿元、7.08亿元。同时,丽水探索推出茶园、石雕、农副产品仓单、股权、农村水利工程产权等抵(质)押贷款产品,五类抵押贷款余额截至目前已达到10亿多元。
生态资源转变成农民贷款和创业资本,最后变为富民产业,再回到涵养生态、做大绿色发展“蛋糕”的出发点上。聚力动能抓改革,同样的创新,还体现在“河权到户”、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上。
青田县章村乡“河权到户”制度,集保洁、渔业、采砂、建设等为一体,形成了政府、村居、承包户、村民多方面共赢共享的良好局面:在该乡留守老人较多的黄肚村,由村老人协会承包辖区内河道经营权,经营收入用于村“幸福食堂”经费保障。在农户改革试点需求强烈的颜宅村,村党支部书记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30余村民按每股2000元入股,采用“河田一体”开发模式,在稻田里养鱼、田螺、毛蟹等,在河道里养殖石蛙、畜禽等,建成了200多亩的河道生态“经营圈”。
为了守住浙江这片绿水青山,浙江各级财政部门坚持“加大投入”与“完善制度”两条腿走路,不断探索践行“两山”理念的财政路径。
污染物年排放总量收费制度、出境水水质财政奖惩制度、对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奖惩制度、提升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与“绿色指数”挂钩制度、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两山”建设财政专项激励政策……
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在丽水大地开始“生根发芽”,而这些全省范围内的“规定动作”,并没有减少丽水对增厚“绿水青山”底色所给出的“自选动作”:
组建成立全国性的绿色产品价值评估公司、设想成立国家“两山”学院、梳理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案例集、发布《丽水绿色发展白皮书》、深化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研究……
作为“两山”理念的坚定执行者,下一步,丽水还将把丽水生态产品功能空间分为物质供给区、调节服务区、文化服务区3大类,在重点衔接主体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生态保护红线等重要空间规划的基础上,科学编制丽水空间功能分区开发保护规划方案。
正因为丽水在体制机制上不断改革,着力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增强了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的活力,使关系丽水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体制改革实现大幅跃进,促进了各类要素公平、公正、公开配置和向有活力、有效率、有竞争力的领域集聚,全面显现了改革添动力、开放增实力、创新注活力的生动局面。
创新,在丽水这座山水城市中无处不在;人民,在这种创新思维中持续打开了“两山”转化通道,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初心。
“特别肯吃苦、特别有能力、特别有韧劲、特别善创新”。丽水正为践行“两山”理念、丰富“八八战略”,贡献出更多丽水智慧、丽水元素、丽水力量,不等不靠,“点绿成金”,创造性地演绎着化腐朽为神奇的生态奇迹。(丽水网-丽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