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8-03 09:11:30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丽水之赞
“浙江丽水市多年来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进程指数、农民收入增幅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云海仙境。 记者 戴昕律 摄
生态优先,让“绿水青山”的底色不褪色、不变色;绿色发展,使“金山银山”的分量更大、成色更足。
千好万好,绿水青山最好;千难万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什么都不难!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先行先试的改革优势,让秀山丽水的绿色发展底气更足、步伐更稳健,城乡处处呈现生态“高颜值”、发展“高质量”的美丽画卷,为全国同类地区践行“两山”理念和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两山”实践,丽水先行!作为“两山”理念的重要发源地、实践地,十多年来,丽水矢志不渝地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的谆谆嘱托,从列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开始,到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浙江省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再到如今的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建设,始终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打开“两山”转化通道为首要任务,在生态环境保护、山区集聚发展、绿色产业培育、全域旅游示范、统筹改革试验等方面不断发挥探路者、模范生作用,形成了一大批在全国可推广、可复制的丽水实践、丽水经验、丽水标杆,努力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打造“两山”理念实践样板、发展标杆。
勇立潮头开新篇,奋楫扬帆启新程。丽水将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以“丽水之赞”为引领和动力,不断拉高标杆、担当有为,全力发挥和巩固绿色发展先行优势,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高标准、更大手笔,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把“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更高效率、更好效果、更大效用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勇当绿色发展的探路者和模范生,争做践行“两山”理念的全国标杆!
莲都区轩德皇菊基地。 记者 戴昕律 摄
秀山丽水 天生丽质
“秀山丽水、天生丽质!”2002年11月2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第一次到丽水调研时由衷地赞叹道。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牵挂丽水发展。主政浙江期间,曾先后8次到丽水调研,尤其是2006年7月29日第7次到丽水调研时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并叮嘱丽水“守住了这方净土,就守住了‘金饭碗’”“一定要走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山是江浙之巅,水是六江之源。丽水自然禀赋优越,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81.70%,号称“华东生物基因库”。丽水生态地位独特,有着“中国生态第一市”的美誉,是浙江省的绿色生态屏障,被誉为“浙江绿谷”“华东天然氧吧”。时至今日,丽水的生态环境质量已在全国持续“领鲜”,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4年领跑全省。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生态已成为丽水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最响亮的名片。坚持走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这不仅仅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也是丽水实现后发赶超、绿色崛起的科学选择。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广泛共识!近年来,丽水始终坚定不移保护好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不断强化生态自信、发挥生态优势、打造生态样板,不断增添生态文明的内涵和价值,逐步形成了勇当践行“两山”理念的地市标杆和全国样板的浓厚氛围。
回首绿色发展之路,早在2000年撤地设市之初,丽水就确立了“生态立市、绿色兴市”发展战略;2004年,制定实施《丽水生态市建设规划》;2005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8年,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08-2020)》;2013年,明确提出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全面深化改革,确立建设美丽幸福新丽水的奋斗目标;2014年,列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地区;2015年入选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2016年,“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要打造“两山”样板;2017年,丽水成为全省唯一的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正全力建设诗画浙江大花园的最美核心区;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又立足“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全力支持创建丽水国家公园。
值得一提的是,丽水还建立了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领导干部评价考核体系。探索健全自然资源产权、资产管理和监管体制,组织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订出台《丽水市生态环境损害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试行)》,在全国率先开始“审山审水审空气”。
此外,丽水在生态产品价值的核算、空间开发保护规划的制定,实现路径的设计以及政策的设计等方面不断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目前,浙江省已经同意将丽水作为全省唯一地级市上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支持丽水进一步探索实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争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市,为全国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经验。
坚决破除GDP“紧箍咒”,推动发展理念由抓GDP向抓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转变!丽水生态资源的富集程度已在全国遥遥领先,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聚宝盆”,为全国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示范经验。丽水刚刚在全省率先发布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和生态资产核算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至2017年,丽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从2096.31亿元增长到4672.89亿元,增加了2576.58亿元!自然生态系统面积增加了496.9平方千米,优良等级生态系统面积比例提高了70.8%,生态资产综合指数提高了27.5%。
“丽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没有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同时不断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坚定不移走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道路,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对全国、全世界具有借鉴意义。”在日前召开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主任欧阳志云,对丽水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通道点赞道。
最近,长江经济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培训班在丽水举行。来自长江经济带的16个省市以及全国首批13个“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的学员们深入丽水,通过现场实地教与学,深入学习“两山”理念在丽水的创新实践经验。福建省长汀县副县长林有在参加培训后表示:“丽水的经验让大家看到在保护‘绿水青山’中是可以带动‘金山银山’的,我们对坚持走‘两山’道路更加充满了信心!”
生态文明有了法制保障!日前召开的丽水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丽水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议案及说明,决定批准《丽水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由市政府全面组织实施,标志着丽水正全力朝着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前进。
集聚澎湃新动能,树立示范新标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丽水正深入推进“重大改革行动”,加快形成“绿水青山型”制度供给。重点突破“最多跑一次”、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农村(绿色)金融、农旅融合等重大改革试点,继续深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农村“三块地”改革、山海协作示范区、农村电商创新发展、省级生态工业试点市等重大改革创新,全力推进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市域统筹改革试点、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先行先试改革,架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桥”和“船”,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共享“两山”理念带来的绿色发展“红利”。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是丽水绿色发展的最大资本、最大优势所在。从绿水青山中创造“金山银山”,是丽水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路径。
丽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在全国具有典型性。经济总量在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区中处于中游水平,人均GDP与全国水平基本相当。山地多、平原少的地形地貌在全国、特别在南方省区具有典型性。丽水的绿色发展,对全省乃至全国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山区,将产生直接的示范作用。
作为浙江省最大扶贫致富项目、水电工程,滩坑水电站十多年来借助流域的封山育林、绿化造林等生态屏障建设,水源得到良好涵养,水库蓄水量逐年上升。自2009年全面建成并网发电以来,年均可用水量超40亿立方米,年发电量达12.2亿度,比项目设计预期增加了整整2亿度电。按每度电0.67元计算,增加的价值为1.34亿元,真正实现生态价值的释放。
被誉为“绿洲中的黄金世界”的遂昌金矿,把曾经废旧矿洞打造成为AAAA级旅游景区,推出以观光旅游、矿业科普宣传、现代金矿生产流程展示为主题的“中国黄金之旅”,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流金淌银的“金山银山”。2017年共接待游客量24.76万人次,实现旅游营业收入4113.78万元。
得益于优越的生态优势,在丽水,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苔藓,也能变成一个新产业。丽水市润生苔藓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国内最大的苔藓研究和种植中心,在苔藓植物的育种、组培、快繁、规模化栽培、造型及环境控制等多个领域弥补国内多项苔藓应用领域的空白。通过技术整合与创新改造,既美化环境又净化空气的第3代苔藓空气调节器一推出就受到了市场欢迎,今年公司的销售额预计将超2000万元。在迅速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民的增收致富。
绿色发展,让传统手艺绽放新光彩。今年端午,中央电视台将镜头对准遂昌,向全国观众介绍遂昌长粽。“遂昌长粽”变身传统美食中的“高富帅”,也成农民增收创业的新渠道。仅端午前后,遂昌共卖出大龙粽3万余根、小长粽120万余根,销量额3000余万元。
近年来,丽水通过一系列在全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改革和创新,撬动一方山水资源,不断激活新动能,加快实现绿色崛起!从2006年开始,丽水率先开展林业投融资改革试点,全面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创新试点,让广大林农的绿树变成了活钱,初步破解困扰农村金融的瓶颈。2007年,在稳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的基础上,又试水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的抵押贷款。目前,已完成农村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水权、村集体经济股权等“六权”的确权和赋权工作,让农村沉睡资源变成了“活”资产,提供了信贷支农的“丽水经验”。
远山如黛,青葱满目,清新雅致的别样风情令人心旷神怡。一池菏花旁,幢幢白墙黑瓦的小楼错落有致……这是“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莲都区大港头镇利山村的美丽景致。最近,全省实施民族乡村振兴计划启动仪式暨“双百村结对行动”动员部署会就在这里召开。可谁又会想到,这个大山里的畲族村落,几年前还是一个房屋破旧、人均年收入仅有4000元的贫困村。
从2009年开始,受益于危旧房改造信用贷款,利山村顺利完成了全村危旧房改造。随后,中国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指导银行机构在利山村推广“民宿贷”,向30户农户授信800万元,扶持建成民宿31家,共有450张床位,利山村由此成为莲都区第一个成规模、专业化的民宿特色村。利山村的巨变是丽水农村金融改革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如今,农村金融改革已使丽水这片“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区发生蝶变:农业变强、农村更美、农民致富。丽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6年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元,增加到2017年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40元,增速连续9年排名位居全省首位。
2013年1月,丽水成为全国首批三个“扶贫改革试验区”之一,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全面推进产权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大扶贫格局等全面深化扶贫改革,形成了扶贫改革的“丽水样板”。早在2015年,丽水就全面消除了农村家庭人均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9个县(市、区)顺利摘掉了“欠发达”帽子。2017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1124元,同比增长16.5%,增速居全省第一。
“丽水山耕”是全国首个地级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曾入选农业部全国“互联网+农业”百家实践案例,荣获“2016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截至今年6月,“丽水山耕”品牌销售额累计已达104.69亿元,平均溢价率超30%!
作为丽水第一战略支柱产业,生态旅游业在丽水风生水起,生态旅游总收入连续11年保持25%以上高增长,位居全省前列。2016年2月,丽水被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2017年6月,又以排名第一的佳绩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在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旅游业发展引导机制、旅游公共服务体制、旅游市场监管机制等领域进行综合改革,为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旅游发展提供了借鉴示范。
在丽水,一根网线、一台电脑,让“网货下乡”成为现实,让藏在深山里的宝藏崭露头角。2012年,丽水成立全国首家市级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在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拓宽丽水优质农特产的网销渠道上,探索出一条具有丽水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之路。到去年底,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网店)1万家,从业人员3万人,实现农村电子商务销售100亿元,正向着建设成为能示范、可复制的全国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示范市迈进。
在秀美山水之间,在生态工业园区内,一个个规模不大但在行业领域内叱咤风云的“隐形冠军”企业,创下了一个个业界第一:浙江畅尔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用一条“汽车制动钳支架高速精密加工全自动生产线”打破国外垄断,部分指标更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并返销欧美多个国家;浙江金马逊机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325重型数控弯管机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格的缠绕式数控弯管机;绿水股份有限公司一举成为我国最大的离心机制造企业,环保装备制造赢得了世界瞩目……
文化自信 逐梦未来
青山画城、绿水兴城、文化荣城。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文化软实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丽水用自身特有的文化魅力,展现了一幅以文化兴发展、以文化促民风的生态图景。
丽水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并具有多样性的文化传承,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既有蜚声中外的“丽水三宝”(龙泉青瓷、龙泉宝剑、青田石雕),也有依托革命老根据地的红色文化,还有作为全国唯一畲族自治县的独特的畲族文化传承,以及充满异域风情的侨乡文化等。它们如同迥异其趣的文化细胞,嵌入了处州大地广博深远的精神脉络,融入丽水人敢为人先、自强不息、改革创新的人文精神。
作为首个地级市级别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丽水拥有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和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两项世界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素有“戏剧活化石”美誉的松阳高腔,是全省唯一尚能演出的高腔剧种;有着400多年历史的“遂昌十番”,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去年10月,为了向党的十九大献上一份别出心裁的礼物,以表达畲族儿女的感恩之情,畲民蓝咏梅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编织一条长190厘米、宽5.6厘米的畲族彩带,寓意着56个民族一家亲。今年3月,她编织的畲族彩带荣获“第二届中国少数民族(畲族)工艺品设计制作大赛”畲族装饰品类金奖。
值得一提的是,大型音乐剧《畲娘》还成为浙江省唯一剧目赴京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这是继大型畲族风情舞蹈诗《千年山哈》后,丽水文化再一次站上全国最高舞台。
在传统文化熠熠生辉之时,现代摄影艺术在丽水迸发出了惊人的能量。早在1999年,丽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命名为第一个“中国摄影之乡”。从2004年开始,丽水就与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合作连续举办“丽水国际摄影展暨摄影节”,至2017年已连续举办8届,为丽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持续打造“国际摄影名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丽水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让丽水迅速打开了一条通往全球化的文化路径。丽水摄影文化与旅游产业“碰撞”激发了明显的文旅融合效应,因为摄影元素,每年到丽水的游客增加数十万人次。
19世纪30至40年代,在法国巴黎枫丹白露的巴比松,诞生了一个“画我家乡、走向自然”的巴比松画派。米勒、柯罗当年绝对想不到,100多年后,他们会在中国浙江的一个小镇激起历史的回响。瓯江之畔的古堰画乡,风景如画,这些年吸引越来越多的画家来此写生,形成了“丽水巴比松”,并带动了旅游,富裕了农家。2015年,莲都区与巴比松市结为友好城市,还在法国举办了联合画展。2016年前来参加中国首届写生大会的法国国家美协主席雷米·艾融说,在丽水,写生创作与大自然得到了完美融合,也很好地提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
1981年春节,庆元月山村头一回办起乡村春晚。38年间,每逢春节办一台“农民演、农民看”的乡村春晚,成了丽水农村过年喜庆气氛的“标配”。在龙泉2018全国乡村春晚大集启动仪式上,全国各地十余个市、县的农民带着精心准备的节目,兴致勃勃来丽水“斗”春晚。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的传播,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基层老百姓的乡情、乡韵、乡愁与乡乐。如今,乡村春晚已成为时下最火爆的中国年典范、乡村文化样本,成为驱动乡村发展的“文化密码”和“生态引擎”。到2017年春节,11000多位农民自创节目、100多台特色春晚激活了乡村旅游,丽水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春晚总部,形成“春晚红利”达14.13亿元。
松阳县四都乡陈家铺村是一座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崖居式传统村落,在陈家铺的老房子里,先锋书店开业刚刚一个月,就成为了网红。现代化的书店、600多年历史的古村、绵延的竹林云海,在陈家铺村和谐共生。
沉睡的乡村资源被唤醒了,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型经济业态建立了,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传统文化遗存同样也是金山银山。在松阳,一条以文化为引领的乡村振兴路线图正日渐清晰、扎实推进。百余位知名艺术家陆续进驻松阳乡村,开展艺术创作、作品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以及培育文创、艺术品交易、艺术培训等产业,重新焕发乡村魅力。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两次到松阳考察,认为松阳复兴传统村落文化为全国作出了示范和贡献,值得推广。
八百里瓯江,孕育多彩的瓯江文化。2016年7月19日,国家文物局正式致函龙泉市政府,明确将“龙泉窑大窑—金村遗址”纳入我国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推荐项目“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遗产点名单。“海上丝绸之路”涌现丽水元素,再次让全社会聚焦瓯江航运对丽水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丽水正加快推进文化绿谷建设,文化发展正向着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为绿色发展提供丰润文化滋养和有力文化支撑。今后5年,通过“十百千”工程,即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计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计划、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计划、文艺精品繁荣计划、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计划、文化体制改革创新计划、网络内容建设计划、文化走出去计划、文化人才培育计划等“十大计划”,重点抓好百项工作,着力培育千亿级的文化产业,将丽水打造成一个公民素质优良、社会文明进步、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名家活跃、文化氛围浓郁、文化特色鲜明的文化绿谷,建成国际级休闲度假养生地、国际级文化艺术创作地、国际级工艺名品创新地、国际级文化用品生产地。
三美融合 主客共享
“丽水是中国最美丽的土地,应与世界人民一同分享。”2013年,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来到丽水,发出了“此行无悔,浙江丽水”的感叹。
秀山丽水、诗画田园、养生福地、长寿之乡。丽水是一座会呼吸的生态之城,是一座宜居宜游的魅力之城。凭借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坚定信仰,以及对城乡品位提升的执着,丽水正不断推进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主客共享”,生动体现了绿色发展的智慧和担当,成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建设“两美浙江”的实践样本。多项民生实事满意度全省夺魁: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10年第一、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连续9年第一、食品安全满意度连续9年第一、群众安全感连续4年第一、民生改善满意度连续4年第一……
近年来,丽水先后被授予全国首个地级市“中国长寿之乡”、全国唯一的“中国气候养生之乡”、全省唯一的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今年,丽水新增百岁老人121位,其中女性75位,男性46位。
早在2008年,丽水就启动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的“六城联创”,连续9年持续发力,在先后创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去年11月14日,在中央文明办发布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中,丽水以“地级市全省第一、全国第四”的优异成绩一举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创下浙江省历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考评的最好名次,一举摘取这颗城市文明称号中的“皇冠明珠”!
近年来,丽水从看似很小的一个烟头入手,追求打造“捡不到烟头城市”的目标。“捡不到烟头城市”已成为丽水响亮名片,2016年入选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十大案例,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及多家中央媒体的点赞。
在丽水,“文明礼让斑马线”已成为丽水驾驶员的一种“条件反射”、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市民深受其惠,外地游客一样交口称赞。丽水公交车、出租车礼让率均100%,社会车辆90%以上。来访的国际友人也惊讶:丽水文明礼让程度赶上了欧洲城市!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丽水,文明的模样一定有“小荷志愿者”的影子。截至目前,丽水“小荷”志愿服务队先后开展了1000人以上的志愿服务活动83次,日常志愿服务活动4000余次,全城共30多万人次参与了志愿服务活动。
丽水“诚信奶奶”陈金英老人的事迹感动了全国。53岁创业办厂,87岁了还在家“练摊”卖羽绒服,偿还企业欠的200多万元债务。帮助“诚信奶奶”的行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小荷志愿队成为了行动的“主力军”。负责人汤伟红介绍,经过一个月的帮扶,陈金英欠银行的55万元已还,网上销量估计有30多万元。人们买的是衣服,暖的是人心。丽水是一座有温度、有爱心的城市。
最近,两个小孩的不幸遭遇,再次让人们感受到了丽水这座爱心城市的温暖。7月25日,龙泉市上垟镇五都垟村只有19个月的杨章龙,经历了一场车祸,受伤严重。由于其家庭困难,养父杨建开无力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孩子后续治疗难以为继,命悬一线。网友们自发组织爱心群捐款,仅4小时,线上线下的捐款额就超过了32万元;7月26日上午,一条“爱心接力!遂昌学霸得急性淋巴白血病”的筹款消息,刷屏了众多市民的微信朋友圈。短短3个多小时,第一次筹款金额80万元就全部完成,当80万元网络筹款目标达到的时候,还不断有人留言询问新的捐款渠道。
无偿献血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充分体现。我市已八度蝉联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连续17年实现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和安全供血“零”事故。全市献血人数达50万余人次,全市千人献血率达16.06‰,位居全省第二,医务人员献血率24.6%,居全省首位。去年,临床用血103%来自无偿献血,除了保障丽水的用血需求,还发扬互助友爱精神,支援其他兄弟市血液达1650U(单位)。
丽水还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平安之城。去年3月31日,丽水以平安考核总分全省第一和群众安全感测评全省第一的好成绩,夺取全省“平安金鼎”。在去年9月19日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丽水又被中央命名表彰为2013-2016年度“全国综治优秀市”,这是我市政法综治和平安建设领域在国家层面获得的最高荣誉!
在丽水,群众和企业办事涉及到哪里,“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就要延伸覆盖到哪里,改革的成效就要体现到哪里,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通过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发展,丽水正全力打造政务服务环境和营商环境最优市。目前,全部1953个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
因为在街头绿地建设上取得的突出成绩,早在2014年,丽水就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得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表彰。丽水还先后探索出12种街头绿地建设模式,其中拆墙建绿透绿和借地租地增绿更成为全国街头绿化样板。
近年来,丽水在全省“四边三化”基础上,又对自身提出了更高要求,增加了“两边”(村边、城边)和“三美”(城美、村美、房美),大力度打造成片连线的美丽城乡风景线。目前,山边、水边、村边、城边的“边上”风景已成为丽水全域景区化的窗口,该项工作机制还荣获了“2015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自2013年启动该项工作目标考核以来,已连续5年获得全省第一。
生活在丽水的市民说:“平安是老百姓最大的福,在这里我过得放心、舒心”;投资在丽水的企业家说:“在这里投资很踏实,只需做好生意人该做的事”;来丽水旅游的游客说:“丽水不仅有迷人的风景,更有让人羡慕的和谐环境”。
在丽水,秀山丽水、天生丽质的美丽环境是底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美丽经济是特色;文化自信、逐梦未来的美好前景是亮色;三美融合、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是本色。丽水将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贯彻习总书记对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丽水之赞”为引领和动力,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潮中,勇立潮头,争做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