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古琴台:见证知音情谊,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时间:2024-05-13 22:11:56来源: 意大利侨网

 

        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海外华文媒体“遇见无处不在”知音湖北行5月13日在武汉市汉阳区古琴台启动。启动仪式结束后,来自日本、法国、美国、埃及、澳大利亚等五大洲16个国家的19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以及来自中国香港的5位作家代表参访了这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的文化地标——古琴台。此次参访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入体验,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古琴台,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于一体的文化胜地。据史书记载,这里曾是古代文人墨客雅集之地,琴声悠扬,诗意盎然。如今,古琴台依然保留着那份古朴与雅致,成为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当天,媒体代表们首先欣赏了当地艺术家们精彩的古琴、插花、舞蹈等古典艺术表演。那悠扬的琴声和深沉的韵味及舞者优美、柔和的舞姿展现出古代文化的魅力,让在场的媒体代表们陶醉其中。

        据介绍,武汉古琴台又名伯牙台,始建于北宋,后历代屡毁屡建,最近一次的修缮为清朝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龟山脚下鼓琴抒怀,樵夫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几年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

            

        整个古琴台建筑群占地15亩,园内有“蜡像馆”“印心石屋”照壁、“伯牙抚琴”塑像、曲廊碑刻、“琴台”方碑、《琴台知音》雕塑石像、“高山流水”水榭长廊等建筑景观,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虽然规模不大,但布局十分精巧雅致,保留了当年古建筑的风貌。

        

        “高山流水”馆是古琴台的主体建筑,是一栋半檐歇山顶式前加抱厦的殿堂,面宽三间,四周回廊,砖木架构,釉瓦盖顶。檐下匾额上书“高山流水”四字,两侧抱柱联为:“寄语鼓琴人,问当年高山流水,谁为识者;吟诗题壁客,喜此际江湖芳草,也解知音”。游客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古代名琴复制品及了解到古琴加工工艺,还能欣赏到清代界画《琴台全景图》,感受古琴之美。

        通过这次参访,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大家纷纷表示,古琴台不仅是一处旅游景点,更是一处能够让人静下心来、感受文化熏陶的地方。他们将通过自己的笔触和镜头,将这次参访的所见所闻传递给海外的读者和观众,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知音”文化不仅体现在国内,在处理当前中国国际关系中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与世界各国交往,寻找知音,扩大国际朋友圈。如近期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时所展现的那样,中国致力于与各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此次海外华文媒体参访武汉古琴台的活动,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也为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注入了新的动力。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海外友人来到中国、来到武汉,亲身感受这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