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投资规模不断攀升 打破“玻璃门”让民资大显身手

时间:2025-05-09 14:36:56来源: 意大利侨网


        温州网-《温州日报》讯  戈尔德投资年产200万套/800万支汽车智能悬架系统系列产品生产线及配套供应链建设项目;浙江优德智能科技年产1000台(套)特种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开工投建;星曜半导体公司晶圆产线项目投产,填补温州集成电路产业链制造领域的空白……从智能制造到绿色科技,从数字经济到生物医药,民间投资近年来的市场表现备受关注。

        随着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市场活力的进一步释放,环境磁场效应不断显现。去年全市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3.7%,今年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6.1%提升至21.5%,拉动投资增长5.5个百分点;民间资本参股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也在不断增加。不断攀升的民间投资,在助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制造业投资逆势增长

        在匠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车间里,生产设备在满负荷运转,为新能源车量身定制的高压无刷风扇批量下线。凭借高风量和性价比,今年一季度该新产品销售额占企业总产值近70%,同比增速达120%。公司负责人陈鸣伟表示,新产品的市场反馈,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加大科技投入的决心。今年,该公司计划投资4500万元建设黑灯工厂,预计2026年生产线自动化率达80%,人均产值突破350万元。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多像匠诚汽车公司深耕主业,苦练内功,主动构建起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机制。特别是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四新经济”领域,企业投资相当活跃。从机器人应用到众多制造产业、物联网从概念进入现实、数字经济多点开花,促进制造业投资高速增长。反映在数据上的是,一季度全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4.3%,尤其是汽车制造、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电子等16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使产业发展空间持续得到优化。

        据相关部门分析,当前制造业投资呈现出明显的“创新突围”特征。一方面,生成式AI、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赛道成为投资“新宠”,备受民间资本的追捧。如聚焦新能源产业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签约落地瑞浦新能源制造、金风科技海上风电、比亚迪动力电池、运达风电等重大产业项目,贯穿“核风光水蓄氢储”新能源产业全链条,成为温州打造全国新能源创新发展新高地的标志性成果。另一方面,传统行业“老树发新芽”,工业技改投资同比激增,汽摩配、电气等传统产业通过智能化改造焕发新生。

        公用领域“多点开花”

        去年底,温州三澳核电一期联网工程竣工投产,标志着国内首个民营资本参与投资的核电站正式接入国家电网。无独有偶,从沿海到山区,浙江(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项目、吉利泰顺新能源商用车项目、比亚迪永嘉项目一期等在温州频频投产或开工落地,意味着民营企业在关系民生重点领域开始大显身手。

        为打破长期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我市要求政策措施不得含有限制或变相限制市场准入和退出的内容。定期评估、排查、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

        如率先推进民间资本进入垃圾焚烧、污水处理、地下空间开发等公用事业领域,由民资投资建设了国内第一家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目前,全市由民资投资建设的垃圾处理发电项目占全市投资比例达84%;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占全市投资比例近45%。特别是以杭温高铁示范项目为突破口,积极探索铁路投融资创新,是国内民间资本投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突破之举。

        不仅让民资有地方可投,更要投得顺。近年来我市大力优化投资环境,降低投资门槛,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审批领域改革,推动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审批、预验试产、竣工领证、高效融资等全闭环“一件事”集成。在利好政策的带动下,我市民间投资实现快速增长,据相关部门不完会统计,近3年我市每年民间投资规模保持在2000亿元以上。

        破除壁垒激活大市场

        近日,国家发布《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通知》,明确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作为民营经济大市,今年,我市再次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市发改委等部门出台相关规定,鼓励民营资本参与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完全使用者付费的特许经营项目等3类项目清单,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不少于10个。

        同时,扩大政府产业基金、新增用地和存量用地、新增能耗等要素投向民间投资项目比重,在政府相关专项基金投向民间投资项目比重、统筹新增用地和存量用地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和每年新增能耗支持民间投资项目的比重不低于70%的“3个70%”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到“3个80%”。鼓励民间投资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城市老旧资源,参与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支持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联合,通过合资共设、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方式,共同参与重大项目投资建设运营。

        未来,我市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领域为突破口,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模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着力打开行业准入闸门,引民资潮水入渠,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进一步破除准入壁垒,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对于提振民营企业信心,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记者 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