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05 09:05:19来源: 意大利侨网
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
201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基于“接轨长三角一体化,就是接轨机遇、接轨创新、接轨国际化、接轨高质量发展”的深刻认识,温州于去年就将对接融入长三角摆上重要日程,先后组团赴上海考察,率先与上海嘉定区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恢复设立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等。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今年6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温州被列为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开启温州融入国家战略的全新一页。
今天,我市召开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会,踏上了高水平、高质量融入长三角的新征程。
交通互联,让城市互通更加便捷
一条路,温州融入长三角的距离又近了。
沿着蜿蜒的蓝色海岸线,一条高速公路如同“巨龙”般正不断向前延伸,一路穿山越海、一路风光尽揽。这条高速公路就是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其中的灵昆至阁巷段、瑞安至苍南段将于年内通车。届时,温州市民北上沪杭等地将多了一条高速大通道。
交通共联,当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先行和基础。由此,温州加紧编织一张“海陆空”齐头并进,海港、空港、陆港、信息港“四港”联动的交通枢纽网,全面构筑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大通道——
海港方面,深度参与长三角现代化港口群分工合作,确保明年实现“亿吨大港、百万标箱”目标,尽快成为辐射浙南闽北赣东区域的重要枢纽港口。
空港方面,积极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协同发展,加大基地航空公司引进,筹建设立温州航空公司,加快机场综合交通中心、航空物流园区建设,力争机场第二跑道、T3航站楼、通用航空基地尽快开工。
陆港方面,重点围绕构建“521”高铁时空圈,加快“两主一辅”铁路枢纽建设,确保2022年杭温高铁一期建成通车、甬台温高铁开工建设,力争2022年温福高铁、温武吉铁路同步开工、同步推进。
信息港方面,借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模式,建立信息联通服务平台,稳步开展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机场、智慧海事、综合交通出行及旅游服务大数据示范工程。
有谋划更有行动。当下,温州交通建设正摆开百日攻坚之势,提速推进杭温高铁一期工程、市域铁路S1线和S2线、甬台温高速复线灵昆至苍南段、龙丽温高速瑞文段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建设。
强大的现代交通体系下,一个包含产业协作、文化交流、人才互动等方方面面的“双城”故事必将更加生动和精彩。
平台共建,让企业共享科创资源
入驻上海嘉定的瑞安市(安亭)飞地创新港不到一个月,温企浙江久恒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就对接了多个激光专业人才团队,久恒光电负责人连称意外,困扰公司的人才瓶颈也一举得到破解。下一步,久恒光电还计划把市场拓展部布局到上海来。
毋庸置疑,上海在科技创新方面拥有国内最为密集、也最为一流的要素资源;而反观温州,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存在创新能力薄弱、创新资源缺乏、创新活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温州融入长三角的过程,也是温州补齐创新短板的过程。
为承接并利用好上海科创资源的辐射效应,我市坚持把平台共建作为区域间合作的主要形式。去年以来,在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布局“科创飞地”,目前已打造了乐清市·南翔镇科创合作基地、瑞安市(安亭)飞地创新港等平台,探索“研发在上海、生产在温州”的温沪协同创新模式。
接下来,温州还将继续加快重大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人才集聚,为温州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高起点打造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推进国科大温州研究院、浙大温州研究院、华科大温州研究院、北斗产业基地、“中国眼谷”、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在上海嘉定建设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主动融入长三角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券在长三角区域范围内通用通兑,相互开放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聚焦长三角企业核心技术,支持在温高校与长三角区域高校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力争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探索创建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互认试点城市。
城市共进,让人民共享美好生活
今年4月起,刷一刷“温州轨道”APP,温州市民就可以在上海地铁“秒过”闸道;同样的,上海市民利用“METRO大都会”APP,也能扫码登上温州轨道交通S1线列车。
5月,刷一刷备案后的市民卡,温州市民就可在上海207家医疗机构看门诊并异地结算;相应的,上海市民也可在我市19家医疗机构享受异地结算。
7月,市民黄建斌“足不入沪”就领到了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管局核发的营业执照,这要归功于温州-上海嘉定试行的涉企证照“两地通办”工作,接下来,还有30余项事项将实现异地通办;
……
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确幸,正扎扎实实地让市民感受到温州与上海的距离越拉越近!
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如何彰显温州的特色和魅力?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如何提升温州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答案是:持续提升温州城市能级!
聚焦城市扮靓,温州将深入实施“大建大美”“精建精美”,联动推进“两线三片”等重点区块建设,加快打造一批温州城市名片和城市地标;把宜居宜人作为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根本所在,加快安置提速步伐,抓好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打造;加强长三角5G网络协同布局,加快推进5G在城市管理各个领域的场景应用,争创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城市。
聚焦教育供给,温州正在参与共建长三角院校高等教育联盟,引进“双一流”高校来温开办分校,推动上海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在温州快速发展,提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
聚焦医疗服务,温州主动融入长三角知名医疗联合体建设,探索跨区域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试行,打造长三角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
聚焦城市功能,温州加强文化场馆联动和服务功能联通,构建法律服务、基层治理等同城化服务圈。
聚焦产业布局,温州借鉴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路径,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新兴产业5000亿培育计划,加快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等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和数字化转型,共绘长三角产业地图。(来源:温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