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3 10:52:44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中新社杭州4月12日电 题:横店与好莱坞、宝莱坞如何互鉴?
中新社记者 柴燕菲 赵晔娇 张斌
影视文化产业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作出重要贡献,位于浙江金华东阳市的横店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浙江省横店影视产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徐天福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介绍新时代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特点,并通过比较横店与好莱坞、宝莱坞的异同,探讨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如何与世界交流互鉴。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新时代的中国影视文化产业有何特点?
胡智锋:随着综合国力增长,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惊人,银幕数量跃居全球首位,率先实现全数字化放映,国产影片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电影票房跃居世界前列,为全球提供巨大的影视文化市场。
新时代中国影视文化产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政策红利不断见效,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强国,在税收、人才等多方面给予影视文化产业大量切实扶持;二是电影市场活跃,在春节档、国庆档等关键档期,中国电影常出现数十亿元人民币的高票房影片,有的在全球票房中都名列前茅;三是教育功能不断强化,《觉醒时代》《我和我的祖国》等影视作品在塑造年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四是国际传播功能不断凸显;五是影视技术不断发展;六是产业带动作用不断体现。
徐天福:1996年,横店为拍摄电影《鸦片战争》建设广州街拍摄基地,拉开了发展影视产业的序章。截至目前,横店累计拍摄影视剧7万余(部)集。中国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横店入区企业出品的电影《长津湖》《你好,李焕英》分列中国影史票房第一、第二位。
新时代的横店正持续完善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影视人才“硅谷”,不断推动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目前,横店建造了29座国际标准高科技影棚和一批现当代影视拍摄场景,灯光、摄像机等不少拍摄器材都源自进口,虚拟化的后期技术支持则由北京、深圳、杭州等地的中国厂家提供,为中外影视技术交流创新提供平台。横店欧洲小镇影视旅游拍摄基地(德国区)正在建设,由外方参与设计,“原汁原味”还原欧式风情,将为全球影视公司提供拍摄场景。此外,横店活跃着逾10万名“横漂”、1.8万名影视行业人员,中外合资筹建中的横店艺术大学,将通过共同培养中外影视人才,进一步推动文化交流。
中新社记者:从全球视角看,横店与欧美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如何实现文化互鉴?
胡智锋:好莱坞位于美国洛杉矶,是全球影视文化产业的先导和标杆,其生产力和影响力极大。特别是好莱坞的影视工业体系十分完善,为内容创作、影视制作、发行传播、经营管理等产业链各环节搭建了顺畅、细致的互动和运行机制。比如,好莱坞在薪酬设计、风险规避、合约制定等细节上,有一套成熟的操作流程。同时,好莱坞能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人才、发掘题材,实现全球发行传播。
宝莱坞位于印度孟买,其生产的歌舞片、喜剧片都凸显民族性,在影视作品内容、风格上有较强辨识度,具有独特的印度民族特色。宝莱坞影视作品以英语为主,在发行、传播方面受欧美影响,降低了国际传播、文化交流的成本。
浙江横店是中国影视文化产业链的一个重要基地,在影视文化产业链,特别是后端制作方面最为完善。除了拍摄实景、高科技摄影棚以及大量群众演员和从业人员,横店还给剧组提供餐饮、住宿及工商管理等一系列影视制作服务。通过将文旅元素融入影视产业,横店也为拉动影视产业发展、拓展延伸产业链、推动共同富裕发挥重要作用。
与世界其他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更早、技术更先进、经验更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在内容原创力、人才竞争力、艺术创作引领力以及世界覆盖力、影响力等方面仍需提升,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中新社记者:影视文化作品展现了怎样的中国形象?
徐天福:随着中国影视剧制作水准的提高,中国国产影视剧在海外热播,其中不少来自横店入区企业。《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风靡一时,非洲小伙看到中国女性会称呼为“豆豆”。在越南最大视频网站之一的ZingTV,《他来了,请闭眼》点击量位列网站第三,《花千骨》点击量也超过1000万次。《芈月传》的版权被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所购买。横店入区企业制作的《延禧攻略》《流浪地球》等剧集和电影也在世界范围内播出放映。
胡智锋:几类影视作品在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方面较为突出:一是通过西方熟知的影像和叙事方式,讲述中国特有的文化,比如展现中国侠义的《卧虎藏龙》;二是发掘同感,比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等,借助所有人都有同感的衣、食、住、行进行影视创作,实现跨文化传播;三是唤醒共情,比如呈现江河湖海、自然景观,或是如《一个都不能少》等表现家庭伦理、个人情感的影视作品;四是体现共识,如纪录片《西藏一年》通过平实记录西藏人家的自然生活状态,真实反映国家对牧民的支持,让人感受到中国为何、如何有效解决民众需求,唤起共识感。
每个民族、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特别是在叙事表达方面有着天然的习惯。对比中西方影视文化作品,西方更偏重理性、立体、结构的表达方式,中国则常按照情感逻辑进行抒情、线性地表达。如体现家庭内部爱恨情仇的《都挺好》等家庭伦理剧被中国百姓所喜爱和讨论,体现出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又如电影《流浪地球》为解决世界问题和人类危机提供独特的“中国方案”,不同于“好莱坞式”的“逃离地球”或“毁灭地球”,而是“带着地球一起走”,体现出中国人对人类生存发展与前途命运的忧思,独特的影像艺术表达方式契合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中新社记者:在国际传播中,中国影视文化作品遇到了哪些挑战?
胡智锋:影视文化作品,特别是电影在跨文化、跨区域传播中具有天然优势,因为其更直观、生动和形象,故事更饱满和丰富。相对于一般文化艺术产品,电影的时长较短、成本较低、传播便利,是非常好的国际传播载体。各国均有借助电影进行文化传播的意愿,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目前,中国影视文化在国际传播中主要遇到“说不清、看不懂、传不到、不接受”这四方面的挑战。首先在跨文化传播中,有许多特殊的历史、政治、社会习俗等,能否将中国故事用世界普遍理解的方式讲清楚,存在一定难度。由此出现“看不懂”的问题,这更需要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避免过度解读。此外,将更多中国优秀影视作品“传出去”,目前也存在一定阻力。最后,一些人对中国影视文化作品心存抗拒,对来自中国的价值观心存排斥。
在国际传播过程中,要避免一味“媚洋”,也要避免一味“自大”。随着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中国人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尤其是年轻一代发自内心地对国家和中华民族有认同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自信。同时,中国也正在用文明互鉴的态度拥抱世界,在为自身文化感到骄傲的同时,看到文化的差异性和尊重其他文化。
文明因交流而互鉴,不盲目自大也不盲目自卑,这是一种最好的文化姿态与心态。(完)
【受访者简介】
胡智锋,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国传媒学术领域第一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赴亚、非、欧、美、澳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著有《立论中国影视》《电视传播艺术学》《影视文化论稿》《电视美学大纲》等。
徐天福,浙江省横店影视产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获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荣誉,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影视工作顾问、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副会长、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影发行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出品《送你一朵小红花》《你好,李焕英》《我的姐姐》等多部优秀电影。
东西问·汉学家|秘鲁汉学家柯裴:客家人搭建中秘文明交流桥梁
2024-11-15书香盛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盛大揭晓
2024-11-14中新真探:糖尿病都是吃糖太多导致的吗?
2024-11-14杭州良渚文化大走廊:让文明瑰宝拥有更多可能
2024-11-14President Trump and the oil painting Prayer by a Chinese artist
2024-11-14东西问丨杨佴旻:怎样把中国水墨画推向世界?
2024-11-13这场论坛,诠释中法人文“双向奔赴”
2024-11-13国际奥委会委员:中法文化在奥林匹克美学中交融互鉴
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