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化艺术  >> 查看详情

东西问丨武凌云:如何让传统戏曲借关公形象“漂洋过海”

来源: 意大利侨网  日期:2022-05-20 14:29:58 
分享:


        中新社太原5月19日电 题:如何让传统戏曲借关公形象“漂洋过海”——专访“中国晋剧活关公”武凌云

  作者 杨佩佩

  关公在海外华人世界有很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千百年来,关公已从一位历史英雄人物,逐渐演变为“忠义仁勇”的化身。如今,世界各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故事流传。

  山西省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晋剧表演艺术家武凌云在海外多地进行晋剧演出时,一直以关公戏为主。在他40余年的从艺生涯中,扮演关公已有30余年,赢得“中国晋剧活关公”的美称。

  如何让传统戏曲借关公形象“走出去”,让其更好地在海外传播?近日,武凌云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晋剧有着怎样的发展过程及文化价值?

  武凌云:晋剧是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是中国传统戏曲。清初,蒲州梆子流入山西晋中,与祁太秧歌、晋中民间曲调相结合,经晋商和当地文人的参与而逐步形成。因兴起于晋中、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故叫“中路梆子”。流传至外地后,被称为“山西梆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晋剧,沿用至今。

  晋剧的唱腔和表演独具中国北方特色,将山西民众的粗犷豪迈与聪明智慧以艺术化形式呈现,凝结山西数千年的文化精髓,有很强的历史性、现实性。

  晋剧配乐和戏文关联性强,具有烘托作用,是晋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晋剧的乐器演奏也在不断革新与变化。其间,晋剧借鉴其他剧种的配乐形式,引进西方管弦乐和打击乐与民族乐器融合,演奏规模不断扩大,表现力更具韵味。

  晋剧中人物服饰色泽鲜艳、图案复杂,承载着中国古代戏曲服饰的鲜明特色,蕴含艺术价值。晋剧内容多选自真实的历史故事,经过岁月积淀和艺术打磨,其观赏性、哲理性及唱词念白的文学性都达到一定高度,展现着三晋文化底蕴。

  中新社记者:晋剧在海外传播面临哪些困境和挑战?

  武凌云:随着社会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给戏曲传播带来巨大挑战。尽管新媒体与传统戏曲的结合能赢得更高收视率和认可度,但比起漫画、娱乐等文化传播方式,晋剧的吸引力和时代结合度还稍显滞后,这也是晋剧传播受限的原因之一。

  晋剧表演作为舞台艺术,表演者在有限空间和时间内通过声腔舞蹈、念白语言、形态动作来表达情感思想。由于地域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局限,其对海外传播更多只能采用新媒体模式。新媒体与晋剧的结合,将晋剧表演通过镜头切换更加丰富化。但同时,观众的目光受到镜头画面影响,会淡化舞台整体性、现场感及主体观感。

  在我看来,晋剧传播途径、方式、内容创新不足。直至今天,晋剧在海外传播仍然依赖政府机构推动,传播形式单一,文化视角也具有局限性。民间各级演出团体、媒体及文化界力量未能在晋剧的跨文化传播中发挥更大作用。

  因语言不通,加之晋剧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地方方言让海外民众难以了解晋剧所表达的意思。其次,价值观不同,一些故事的思维方式并不一定能得到海外民众认可。

  尽管传播渠道和手段多样,但围绕晋剧展开的译介与传播活动并没有在字幕翻译、剧本改编、方言保留与改良等方面与时俱进,传播活动无法做到保留古典戏剧特色与符合海外受众审美相兼顾。

  中新社记者:晋剧中何时出现关公形象?关公在海外华人世界有很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何以其形象在海外传播晋剧?

  武凌云:我的父亲武忠和母亲阎惠贞都是晋剧表演艺术家,他们是著名晋剧“须生大师”丁果仙的徒弟。晋剧中出现关公形象源于我的父母。1982年,父母将关公故事以晋剧形式搬上舞台,获得好评,母亲也成为戏曲历史上首位女性关公扮演者。

  我8岁开始学戏,12岁进入剧团。21岁那年,父亲传授我晋剧中的关公戏。父亲常说,要学关公品行,做关公一样的人,才能在舞台上演出关公的精气神。这一扮演关公,便是30多年。关公在海外知名度很高,我一直想通过关公形象将晋剧传播出去。

  2019年10月18日,马来西亚国际关公文化节在吉隆坡举办,来自关公故里山西省的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实验二团演出晋剧《关公》选段《千秋关圣》,这是我扮演的关公第一次亮相海外。

  世界各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故事流传。关公的民众基础、传承人及传承范围是无法比拟的,海外华人对关公的膜拜之风历久不衰。正因如此,在马来西亚的首次海外演出,非常成功。

        此后,剧团受邀前去越南、菲律宾、新加坡、日本等国家演出。如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法前往海外,但受邀不断,我们便在线上表演关公戏,传承关公文化、晋剧文化。待疫情结束,我们依然要去海外演出,让当地民众感受晋剧的舞台魅力。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世界各地建有关帝庙3万多座。截至目前,我去过500余座,每到一座关帝庙便会演出《古城会》《华容道》《单刀会》等关公戏,2000多场演出都备受欢迎。我希望自己可以走进更多的关帝庙,演好关公戏。

  中新社记者:目前,传统戏曲在海外的传播情况如何?

  武凌云:2006年,由白先勇领衔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演出。青春版《牡丹亭》英文字幕的译者李林德教授亲自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授课,教唱并示范演出,这样史无前例的课程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学子。

  此次演出也得到美国媒体的详细报道和高度评价,如《洛杉矶时报》刊文称赞这一版本的《牡丹亭》是难得一见的伟大演出。

  中国传统戏曲被海外民众接受的过程,由误解到理解、片面到全面、特征到本质、被动到主动。在此过程中,海外民众对中国传统戏曲作品及其艺术特征有所了解。更为意义深远的是,作品中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但是,在传播过程中仍存在传播途径、方式、内容创新不足,尚未提出和构建专门的翻译理论,中国本土的评价术语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

  中新社记者:如何借关公形象让晋剧在海外大放光彩?

  武凌云:还是要立足关公“仁义忠勇信”的品质,继续在凸显人物形象、艺术创新及呈现形式等方面深耕精作。不断挖掘、寻找关公精神与海外民众及华侨华人内心追求的契合点,在用传统戏曲展示中国文化的同时,以情节、语言、思想等树立关公形象,激发更多海外民众对关公的崇拜和敬仰。

  同时,建立多语种翻译体系,有效扩大晋剧受众面。根据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人群和社会阶层的文化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晋剧演出和交流活动。特别是在演出同步字幕翻译方面进行研究和设计,通过设置和备用多种不同译本,以语言的直接性、口语化、方言化等与海外不同区域的审美思维、语言表达风格相一致,最大程度让民众理解,从而引发共鸣。

  受访者简介:

  武凌云,山西省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晋剧表演艺术家、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多年来,武凌云一直在晋剧中扮演关公形象,在业界享有“中国晋剧活关公”的称号。曾获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表演金奖等。

相关产品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