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不见外 | 烹饪大师雷纳特·莫劳:我为何对北京“一往情深”

时间:2022-08-12 11:09:56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中新网北京8月6日电 题:烹饪大师雷纳特·莫劳:我为何对北京“一往情深”

  作者:张东方

  盛夏的北京,午后阳光格外炙热。斑驳的树影洒在位于三里屯一家西餐厅绿底白字的招牌上。推开门,墙上各种复古的收藏品映入眼帘,仿佛置身一家欧洲民俗博物馆。老板雷纳特·莫劳(Rennat Morel)刚刚送走最后几位客人,现下坐在靠近门口的“专座”上,享受着自己的午餐。

  莫劳身旁的桌子上有一支蜡烛,不同颜色的蜡油自然地从顶部流淌下来,俨然已成为一件工艺品。莫劳太太说,这支蜡烛已经燃烧了十几年,如同他们在北京度过的点滴光阴。

  当西餐遇上北京

  莫劳来自比利时,曾在米其林三星餐厅担任厨师长,也被业内誉为北京外国烹饪界的“教父”。

  “通常人们问我,我是怎么来到北京的,我就回答‘坐飞机来的,因为游泳太远了’。”听到莫劳这句话,身旁的妻子也不禁笑了。

  三十多年前,莫劳来到中国工作,也在这里结识了自己的妻子——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这家与妻子共同经营的西餐厅,成了他定居北京的理由。餐厅名字中的“龙玺”二字代表着门口的两座石狮子,加上莫劳的姓氏,东西方文化被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正如这对跨国夫妻的结合。

  回想起创业的点滴,莫劳感慨颇深。“我从没在这么小的厨房工作过,我以前工作的地方都很高档。”二十多年过去,莫劳餐厅也从一家小餐馆发展成为北京老牌的西餐厅之一,大批食客慕名而来。

  随着时间的流淌,莫劳夫妇的感情早已融化进美食里,也被这座将他们连结在一起的城市记录着。而他们小家庭的故事,也犹如北京发展的缩影,从艰苦走向繁荣。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让遥远的东方国家的普通人吃到最正宗的西餐,是莫劳始终如一的追求,为此,他坚持了二十多年。

  虽深谙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但他却从不刻意迎合本地口味。当被问及有没有为了适应本地口味而做出改变时,他坚定地摇了摇头,然后说“只有米饭”。

  一旁的莫劳太太也说,他们的菜单和欧洲餐厅一模一样,来他们餐厅吃过饭的客人,再去欧洲的餐馆,不会觉得陌生。

  在这位烹饪大师的眼里,如今的中国人更懂西餐了。“中国人现在常出去旅行,他们更了解西餐了。”

  近年来,莫劳夫妇在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架起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的桥梁。他们向中国人介绍西餐,想帮助鲜有国外旅行经验的人避免饮食文化差异造成的尴尬。

  随着中国扩大开放,莫劳餐厅也不断迎来新的机遇,莫劳说,来店里用餐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了。

  这两年,新冠疫情对餐饮行业影响较大,莫劳的餐厅也一样。不过靠着当地政府在税收、租金方面的支持,餐厅坚持了下来。

  “北京越来越好了”

  说起北京的变化,莫劳无意间抬头看了看窗外明净的天空说,“北京变得越来越好了。”

  在他的记忆中,以前的亮马河污染严重,散发出臭味,而现在的亮马河在政府的治理下清澈见底,河畔风景优美。

  作为久居中国的外国女婿,莫劳对北京多年来的发展变化感到很开心。他说,如今的北京越来越美,绿地更多了,许多鸟儿在树上栖息。习惯早起的他,每天给它们喂食。

  他还表示,自己不喜欢别人总是批评中国,“如果你不想待在中国,那你就回家,”他说。

  谈及对北京的期待,莫劳还是希望北京环境越来越好,而作为北京人的莫劳太太则表示,希望北京越来越国际化,被更多人了解。

  与这座城市相守二十多年,莫劳用“北京,我爱你”这种最直白的方式表达了他的热爱,最后,他像个孩子一样对镜头比了个可爱的“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