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化之都”绍兴观察:老底子如何“圈粉”?

时间:2022-10-28 08:50:34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中国侨网绍兴鲁迅故里 项菁 摄
绍兴鲁迅故里 项菁 摄
 

  中新网绍兴10月27日电(记者 项菁)“躺”在馆藏中、“藏”于古籍里的古老文化,究竟要如何“活化”,才能“圈粉”?

  浙江绍兴是中华文明、东亚文明的璀璨明珠,文化“底子”享誉中外。

  作为“东亚文化之都”,绍兴已有2500余年建城史,孕育了以大禹文化、古越文化、书法文化、黄酒文化、鲁迅文化等为代表的文化脉络。

绍兴“小桥流水人家”风貌 项菁 摄
绍兴“小桥流水人家”风貌 项菁 摄
 

  然而,传统文化纷繁复杂、博大精深,要做好“活化”文章,首先得抽丝剥茧。

  这两天,新发布的《浙江尧舜遗迹图》受到业界关注,其由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绍兴市鉴湖研究会联合编制。中国古代尧、舜、禹三位“圣人”,有两位与绍兴直接相关,即大舜与大禹。也因此,绍兴肩负起研究尧舜禹文化的使命。

  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副会长、绍兴市鉴湖研究会会长邱志荣受访时称,绍兴此前还编制发布了《绍兴舜迹简图》《绍兴禹迹图》以及《浙江禹迹图》《中国禹迹图》,这些有助于挖掘尧舜禹文化的历史和当代价值。

  记者关注到,相比历史文献中星星点点的线索,上述地图清晰明了地汇总了该省现存尧、舜、禹遗迹,让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的确,文化不能“束之高阁”,文化的“活化”也并非“从书斋到书斋”的搬运。在这座老城里,为让文化“活”起来,当地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正在被本地专家学者重新“解码”、解读,并向世人解说。

冯建荣与台商们聊“绍兴与台湾的关系源远流长” 项菁 摄
冯建荣与台商们聊“绍兴与台湾的关系源远流长” 项菁 摄
 

  “我们都是越人,都有‘超越’精神!”绍兴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冯建荣在日前召开的2022绍兴台商政策大讲堂上,讲解“绍兴与台湾的关系源远流长”时说。

  绍兴为什么是“稻乡”“瓷源”“茶都”?大禹为何发布世界最早“禁酒令”?绍兴拥有今天的水乡风貌,谁是最大功臣……抛开了深奥厚重的古文,冯建荣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跟大家聊绍兴的山水、风物和名士。

  冯建荣告诉记者,从台商台胞到国际友人,从大中小学生到机关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今年以来,他聚焦绍兴传统文化进行了多场次宣讲,直接听众已超50万人。

  “没想到绍兴文化可以那么贴近生活。”一名在绍台商感慨地说,其实这就是中华文化自信。

  随着时代演进,特别是在共同富裕和现代化愿景下,民众对精神文化需求愈加强烈。那么传统文化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国际友人了解绍兴黄酒古法酿制工艺 项菁 摄
国际友人了解绍兴黄酒古法酿制工艺 项菁 摄
 

  以闻名中外的绍兴黄酒为例,这些年,虽然黄酒深受红酒、白酒的冲击,但其也在尝试“突围”,比如推出黄酒棒冰、黄酒奶茶等衍生品,创新“不上头”黄酒等新品,以及与艺术跨界融合推出精品演出。

  特别是今年10月,升级后的绍兴黄酒小镇“火”了。一改原本的古朴清幽,该小镇融入咖啡馆、灯光秀、时尚市集,老房子也携酒品、文创品开门营业,游客不论走到哪个角落,都不乏阵阵酒香。

  记者走访该小镇时,可以明显感觉到黄酒文化的年轻、活力,这或许就是“老底子”展现出的新魅力、新潮流。

  诸多国际友人也“沉醉”绍兴文化。连日来,来自14个国家、热爱汉学的青年学者走访大禹陵、阳明故里、鲁迅故里、黄酒博物馆等绍兴文化“地标”,零距离感受中华文明之美。

夜幕下的绍兴黄酒小镇 项菁 摄
夜幕下的绍兴黄酒小镇 项菁 摄
 

  印度学者魏汉来到中国已有15年。他认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非常重要,他希望通过此次走访,把中国灿烂的文化介绍给印度朋友,也会向中国朋友介绍印度文化。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需放在当代背景下厘清历史和现实意义,也需各界积极活化、演化,使其更加年轻化、时尚化、国际化,甚至成为文化新风尚。

  正如绍兴市委书记盛阅春公开表示,这些年来,绍兴坚持人文为魂,把文化作为发展的最深层动力、城市的最鲜明特质、共富的最亮丽底色,加快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绍兴历史文化不断焕发出新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