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故里 姚见阳明——余姚深挖阳明文化当代价值打造“阳明文化高地”

时间:2022-11-23 08:58:42来源: 意大利侨网


       今年是王阳明先生诞生550周年。

  公元1472年10月31日,王阳明出生在余姚北城龙泉山北麓的一座民居内,从此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创立心学,立德、立功、立言。

  中国有句老话“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强调故乡是个人成长的精神底色,王阳明虽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但无论走到哪,他的根都是那姚江畔的小城。中央民族大学“网红教授”蒙曼才会感慨:“到哪儿去讲王阳明,都不如到余姚来讲王阳明。”

  近年来,余姚充分汲取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精髓,深挖阳明文化当代价值,坚持把阳明文化浸润到文化强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推动阳明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滋养四明大地,为余姚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样板注入强大、持久的文化力量,彰显“阳明故里、心学圣地”的独特魅力。

  阳明故里,是余姚。推开这550年的时空之门,余姚这座城与王阳明交织交融的一生,且听娓娓道来——

  阳明印记 城市文化金名片

  一条阳明路,横贯余姚城东与西,阳明路靠近西首的地方就是阳明故居。纵贯余姚城南与北的,叫新建路,这个“新建”,也取自明世宗封给王阳明的爵位“新建伯”。一条阳明路,一条新建路,支撑起余姚老城的道路骨架,也解锁了那位550岁老翁的时空局限——

  在余姚,随意问个路,你可能就与王阳明不期而遇。

  信息社会里,地名、道路命名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脚下的路铺向百姓柴米油盐的每一天,也通往这座城市精神信仰的灯塔和坐标。

  诚然,王阳明有其人格与学术的巨大魅力,但要真正成为一座城市灵魂的凝聚、意志的展示、人心所向的力量,并不是自由生长可得的,既需顶层宏观谋划,与城市经济、人文进行有机统一,也需在捏碎揉圆内化的过程中,再凝练,再升华,这是项技术活,也是良心活。

  今天,在余姚所见的阳明故居,已有近600年历史,历经天灾、战火,到新中国成立后,已破败不堪,上世纪80年代末,余姚市政府耗资近亿元对其进行修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之,中天阁、阳明公园、龙泉山、隐地龙潭等一大批王阳明文化地标整装再现,建起“阳明史迹档案库”,搜寻王阳明珍贵书迹、手书等,筹办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第一次国际性阳明学会议……

  这一路,三十年,便是余姚的“一张蓝图”。

  按图索骥,有一个坐标叫龙泉山,当年龙泉山结诗社算是王阳明人生中恣意的一段。而今,姚剧保护传承中心安居于此,姚剧《王阳明》便出自这里。该怎么演?能做的只有,无限接近他!这段路,第一代“王阳明”扮演者寿建立团队花了3年时间。而也是这个婉转唱腔间的“王阳明”,上过首都,去过中国台湾,到过日本,100场演出大获成功!在余姚,类似对王阳明的动态演绎和创新拓展的文艺精品力作,层出不穷!

  稍留意,便会发现“阳明”两字在余姚人的生活里是高频词汇。余姚122所中小学校中,以“阳明”命名的就有12所。作为民营企业汇集的全国百强县,余姚有四百多家企业打着“阳明号”……

  可见,阳明印记已深深拓印在余姚大地上,这张文化名片正闪闪发光。

  精神涵养 崇德向善处处景

  今年9月,台风“梅花”来袭,鹿亭乡中姚村网格长俞赵江在湍急水流中,逆行开闸泄洪,保一村百姓平安,最近,他上榜2022年第三季度“余姚好人”榜。在余姚,民间设奖、群众评奖、好人获奖的奖项达140余个。

  崇德向善处处景,这得益于余姚深挖“致良知”“知行合一”等阳明文化内在精髓的当代价值,涵养当地社会方方面面,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打造道德高地。

  余姚市社科联秘书长谢建龙2016年起便在网上创作运营了一档讲述王阳明故事的音频系列节目,至今已有30多万的播放量。2017年起,余姚全力铺开阳明文化“六进”,进机关、进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网络,让阳明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每个周一中午,余姚中学的校园电视台会播放一档“传习不辍,实获我心”栏目,由一名学生诵读一句阳明先生名言,讲实践体会。学校还开设了“阳明实验班”、推出“心动力”校本课程,作为道德教育的补充辅导,形成独具特色的良知育人模式。今年,历时一年时间,由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倾力编写的《图说阳明》《寻迹阳明》《感知阳明》《品读阳明》4本《走近阳明》专题教育系列教材正式推出,将陆续在余姚所有中小学推广。

  “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今年以来,余姚还以王阳明追求人性至善圆满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奋力争创宁波首个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在余姚,每一件善行义举都会被“文明轨迹”大数据记录。余姚市委宣传部、余姚市大数据局与余姚农村商业银行在“浙里办”App联合推出“道德银行”,运用区块链技术将社保、税务、市场监管等政务数据调入集成至道德评议环节,结合市民平时参加志愿服务和社区活动、文明出行等文明轨迹,测算出每个人的道德积分。大到贷款,小到免费停车、理发优惠等,“道德银行”可以兑换300余项礼遇激励项目。余姚用“智治”构建起一个“好人有好报”的诚信体系,从而激发更多群众崇德向善,让这股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根据国家信用信息监测情况显示,8月余姚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383个县级城市中排名第49位,较去年同期上升51位。

  文化筑城

  与经济同频共振

  用一座城,记住一个人;用一个人,成就一座城!

  走在余姚街头,吴侬软语的姚腔中,常夹杂着天南海北的口音,他们之中,很大部分是王阳明的“客人”。今年国庆长假,工业之城余姚接待游客63.8万人次,旅游收入7.6亿元,阳明故居等“阳明景”,正是游客首选的打卡地。

  这以万计量的“阳明客”,一端连着余姚文化旅游产业的大数据,一端又牵扯着这座城市里每个具体而微的口袋子。

  “何记面馆”是本土网红餐厅,一碗黄鱼面,肉嫩面滑,汤浓味醇,让长三角一带许多人的舌尖难以割舍,饕客们喜欢称它为“知行合一”面,因为,一碗面做了二十多年,功夫与心力早已化在细节处。

  就在去年,总投资139亿元、总规划用地面积1679亩的阳明古镇,首开一期府前路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仅一年多客流量就超过500万人次,带动消费约2.5亿元,成为阳明故里余姚的网红打卡地,印证了余姚活化阳明文化激活新消费的文化自信。“何记面馆”在这里开出第三家、第四家分店,这算是近几年来“何记”首次扩张。

  “何记”迈开步子,追赶的是阳明文化圈粉的速度,阳明古镇开业仅数月,日客流量最高飙升至六七万人次,古镇里的“何记”营收比开在商业综合体里的万达店多两倍,较北滨江路的20年老店也要胜出20%。

  一碗黄鱼面糅合精神层面的王阳明,需细品,另一把“一伞知余姚”文创伞,则大大方方亮出Q版王阳明,无论隐性的,还是显性的转化,都在将阳明文化与余姚城的经济命脉链接起来,殊途同归。

  历史人物有着文化与市场的双重价值,文化通过消费流淌于我们的物质生活中,变成现代人可触摸的文化产品,这是极好的传播。

  这种“链条”思维一旦生成,便可激发出万千组合,不胜枚举。不久前,“余姚四明山研学线”从阳明故居出发,沿途经过余姚梁弄汪巷、大岚隐地龙潭村等地,重走当年王阳明带着学生游学的路线,也带火了沿线藏在深山冷岙里的小山村,民宿、画室等新业态层出不穷,一大批村民铺开致富新路。

  可见,余姚的阳明文化“含金量”很高,这里面深层的逻辑是:诞辰550周年的王阳明“活”进了现代余姚的发展布局里,与一个地域的未来同频共振。这才是谁也“抢”不走、谁也复制不了的余姚王阳明!(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陈醉 劳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