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5-30 11:38:14来源: 意大利侨网
近年来,关于汉语在各国持续升温的报道不断见诸国内外媒体。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语言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也日益成为民族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海外“汉语热”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国合作共赢、大国担当和文化自信的国际魅力。
2017年10月28日,参赛选手亮相第十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现场。新华社发
互利共赢是重要动力
汉语难学,但挡不住学习的热情,海外汉语热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度提升,经济上的互利共赢是推动海外汉语热的根本动力。
首先,海外中资企业对熟悉汉语的当地员工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懂汉语的员工在录用和薪酬方面往往都具有较大优势。择业方面的语言优势以引领和示范作用影响着海外青年的外语学习选择。
其次,中国游客海外旅游数量屡破新高,而且展现出强大的消费能力,“学说中国话”成为外国商铺每天必须面对的市场现实。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一些从业人员开始有意识地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甚至文化传统。
5月27日,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第十一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瑞士馆区预赛在瑞士首都伯尔尼举行。图为比赛现场的武术表演。中国驻瑞士使馆供图
2017年,中国国庆节曾被誉为“世界的中国日”,中国游客惊奇地发现,在海外很多商店门口用汉语写着“本店可以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甚至外籍店员也用流利的普通话进行导购。即便还无法与中国游客进行流畅的交流,但一些简单的汉语问候语,如“你好”“谢谢”“再见”等,各种肤色的外国人都能用得非常娴熟,让人倍感亲切。
同时,一些有远见的海外家庭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着手培养下一代的汉语语言能力,认为掌握汉语能让孩子站在更好的起点。由于学习汉语的主要难点是汉字识别和四声发音,需要耳濡目染,因此懂汉语的家政服务人员格外受欢迎,成为高级私教,收入明显高于普通家政服务人员。为了保持不间断的汉语语言学习环境,这些家庭还在生活中大量使用智能语音服务或其他支持中外互译的手机软件。
孔子学院是助推器
从2004年3个国家3所孔子学院起步,14年来,全球已有140多个国家设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近年来,海外孔子学院正处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转型期,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孔子学院主要依托所在国大学资源,促使汉语进入大学课程设置体系,以特色文化活动、奖励机制等吸引学生,通过培养本土教师来实现汉语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孔子学院在海外汉语课程设计方面下了很多功夫,针对学生汉语水平的不同层次开设零基础班、中级班、高级班,配合已译成所在国语言的汉语教材,实施师生有效互动的场景教学。同时,孔子学院积极拓展中小学教学点,走进老年大学,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开设不同特色课程,实施具有不同侧重点的教学计划,比如对商务、旅游、中医、音乐等特色课程主要采取任务型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模拟场景的任务实践中增强信心,确保学以致用。
随着合办孔子学院的中外两所大学形成共同体后,中外青年文化交流进一步深入,推动汉语热向更深层次发展。在国家汉办的常态项目支持下,通过各种形式的冬令营和夏令营来华访问项目,专家巡讲、文艺巡演、文化展演三巡项目,中国政府奖助学金、海外汉语桥项目的资助等,中外优秀学生和青年社团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扩大,加深了友谊,拓展了国际视野,启发他们从新的角度思考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文化自信是底气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越来越体现出大国应有的担当。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以武力干涉等谋求霸权,而是以“合作共赢”方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赞同。
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与中国加强交往与合作,就必须了解支撑中国不断前行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吸收了外来文化构筑起来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其核心特质是合作对话,而不是零和博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了解汉语才能了解中国文化,进而才能充分理解“人能群,彼不能群”的休戚与共、合作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文化的人本思维将成为海外汉语热未来关注的深层次课题。(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