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28 15:22:14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中新社长春6月27日电 题:意大利医生逆行中国行医记:这里的患者需要我
作者 郭佳
两个小时后,意大利医生拉瓦若·弗朗西斯科走出吉林心脏病医院手术室,冲了两杯咖啡,一杯递给记者,一杯留给自己。“我说不清楚为何留下来。”答案和两个小时前没有什么不同。
今年2月2日,在中国面临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之时,拉瓦若带着19000只口罩来到中国。
5月29日,吉林长春,拉瓦若(右一)进行手术。中新社记者 张瑶 摄
五年前,拉瓦若作为国际志愿者与长春结缘。在吉林心脏病医院志愿服务时,这家医院的一个项目吸引了他——吉心工程(为贫困患者免费治疗心脏病)。他决定延长服务时间。
“原本我只打算在中国待一年,”拉瓦若耸耸肩说,“但第二年我不但没回去,还号召了一批外国医生来到这里。”
5月29日,吉林长春,拉瓦若查看病人的心脏造影。中新社记者 张瑶 摄
吉心工程迄今共帮助16000多名贫困心脏病人实施了免费手术。拉瓦若在吉林心脏病医院组建了一个外国专家团队,这支团队救治了其中的14000多名患者。
在意大利米兰,拉瓦若有500名私人患者,行医十几年积累下的这些“资源”足以帮他实现财务自由。他喜欢健身,每周三晚上会准时听一场音乐会,生活轻松、富足、愉快。
“我的妻子偶尔也会有抱怨,但她还是很支持我。”拉瓦若工作之外,最多的时间是与家人、朋友视频聊天。
5月29日,吉林长春,拉瓦若(左二)准备进行手术。中新社记者 张瑶 摄
如果非要找一个留下的原因,拉瓦若认为,那应该是父亲曾教导过他的——职责是最重要的。“作为(吉林心脏病)医院的心脏内科主任,如果我不留下来,其他外国医生怎么留下来?”拉瓦若说,“更重要的是患者也需要我”。
这五年,拉瓦若去过中国许多城市,他眼里的中国“好像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中国政府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没有一个人是可以舍弃的”。
5月29日,吉林长春,拉瓦若看望术后的病人。中新社记者 张瑶 摄
拉瓦若说,无论是救治贫困人群的吉心工程,还是疫情中对患者采取的广泛救治工作,无不体现出中国无差别的人道主义关怀,这些事情是他来中国之前不曾了解的。
吉心工程项目发起人刘启芳说,经过这些年的相处,让她感到惊讶的是,拉瓦若总是毫不保留地把技术分享给中国年轻的医生,这一点非常令人钦佩。
拉瓦若告诉记者,他不知道自己何时会离开中国,但似乎也终会离开,所以他要努力为医院留下一支优秀的团队,在他回国后能继续救治贫困患者。(完)
“你好,沈阳”全球推介(罗马站)活动在意大利成功举办
2025-10-20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推动中欧合作并不容易,但我们除了合作别无选择
2025-10-20意大利拟将外籍富豪统一税提高50%
2025-10-18中国智造点亮地中海健康之光——HA130血液灌流创新治疗在意大利卡里亚蒂医院透析中心顺利开展
2025-10-15意大利西西里推出4000万欧元资助计划 助力农业企业多元化发展
2025-10-15意大利宪兵队三名执法人员在人为制造的爆炸中丧生,梅洛尼致哀
2025-10-15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任何形式的“脱钩”都违背中欧利益
2025-10-15意大利起泡酒崛起,冲击法国传统香槟市场
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