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7-12 15:29:00来源: 意大利侨网
每两个月往返中国和欧洲一次,随身带的“新三样”是身份证、护照、绿卡,爱喝浓缩咖啡也爱家乡那碗米面。克罗地亚华侨陈映烈笑称,自己是做着全球贸易的“两栖人”。
陈映烈的人生轨迹是很多青田华侨华人的缩影,这个55万人口的浙江东南山区小县城,有33万华侨华人分布于全球128个国家和地区。当年为了“讨生活”远走的他们,对家乡始终有深深的眷恋,又被日益开放和强大的中国所吸引,已有10万人带着理念、资金和人才,重新归来。
这些走遍世界的青田侨商说:翅膀和根,一个都不能少。
走了300年,还是没有“走出”青田
“我的太祖父清朝同治年间去了德国,我们家三兄弟三种身份,大哥是华侨,二哥是华人,我是归侨。”在青田经营西餐厅的德国归侨王益勇说。
王益勇在德国经营的是中餐馆,生意火爆;在青田开的是西餐馆,客人同样络绎不绝。
他说,青田资源匮乏,迫于生计,当年的青田人千方百计出去,千辛万苦谋生。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又穿越千山万水,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乡。“根在,魂在,走了300多年,我们还是没有‘走出’青田。”
青田300多年的华侨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
回想起1992年初到欧洲的经历,意大利威尼斯地区华侨总会名誉会长周勇感慨万千。他和几个朋友一起,经过半年的辗转,终于来到德国。
拿不到居留证,在餐馆里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洗上千次盘子,动作慢了一点马上会被老板娘呵斥;没有钱租房子,只能在不断往返的夜班公交车上过夜,还要忍受司机的白眼,好不容易有一个对他们友善的司机,赶紧向他学习德语……以公交车为家的日子,他们一过就是3个多月。
肯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愿受别人受不了的气,能想别人想不到的法子,像周勇一样敢闯敢拼的青田人,慢慢在异国他乡站稳了脚跟。
多年后,周勇和一起闯荡欧洲的朋友都小有成就。他们想方设法找到了当年那个友善的司机,约他一起,坐着夜班车,沿着那曾经开过无数趟的路,又重温了一遍“当年觉得没什么”的苦。下车后,万般感触涌上心头,几个汉子一言不发,抱头痛哭。
这些从最底层工作做起,把生意遍布全球的华侨华人,也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传播使者”。“我们华侨满世界跑,既为远方的生意,也为家乡的诗意。”在厄瓜多尔青田同乡会名誉会长杨小爱看来,华侨在外除了做好生意,维护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同样也要不遗余力。
多年来,杨小爱在海外打拼的同时,始终有着责任心和使命感,当地地震,别人往外跑,她却和救援队一起往里冲;也曾担任交流使者,邀请厄瓜多尔高官赴浙江考察学习,让他们更多了解中国。
这些年来,华侨华人在侨居国的融入度和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以青田为例,全球青田籍华侨华人身兼社会职务的有1.4万人,由他们担任主要职务的侨团有314个、华文学校21所、华文媒体12家。
家家有华侨、户户是侨眷。特殊的县情也让这个小县城变得与众不同。两公里不到的欧陆风情一条街,聚集着数十家西餐厅、咖啡馆和酒吧,让人恍如置身欧洲小城。而在方山乡龙现村,不仅有全国首个村级外币代兑点,村里还在每户人家门口插上了该户华侨所在国的国旗,仿佛“联合国村”。
昨天怀揣梦想渡重洋,今天“领着”世界回中国
“当年‘出走’改变了我们的命运,现在再次改变命运,就是回家。”意大利北部青田同乡会会长徐伟雄说,改革开放之初,他们带着菜刀、缝纫剪刀、理发刀“三把刀”闯天涯,如今要搭上祖国发展的快车,也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徐伟雄们”的“回家”,早已不是原先意义上的叶落归根,他们经历了从带着小商品出去贩卖到带回国外商品销售,到拿下国外品牌的全国总代理,再到现在回国投资。
他们说,他们就像是“两栖人”,在国外开枝散叶,在全球多地布点,如今想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中国。“我们希望祖国越来越强盛,也希望我们的侨居国越来越好。”智利浙江商会会长邹建兵说。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青田籍华侨回国投资人数已达10万人,投资与贸易资金总规模达2000多亿元,累计捐赠社会公益事业资金3亿多元。
徐丽敏曾旅居荷兰30多年,如今的她把荷兰优质奶粉带回中国经销,被大家亲切地叫做“奶妈”。“当年出国让我掘到了第一桶金,现在欧洲经济形势低迷,巨大的机会在中国。”她说。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向纵深推进,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青田华侨华人们的视野,也日益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延伸。他们意识到,这是一条共赢之路,也是一条回家之路。
2015年,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开业,有红酒区、食品区、日用品区和服装区等,170多家侨商企业已经入驻。商品城依托青田丰富的侨商资源,把优质实惠的进口商品直接输送回中国。西班牙青田同乡会常务副会长毛燕伟是其中之一,他的红酒正是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从西班牙运回来。
“我们的连锁酒庄在全国已经有30多家,还有200多家经销商。现在中国发展机会这么好,‘一带一路’又让中西贸易对接更为便利,互联互通带来共赢共享。”毛燕伟说。
青田,被称作是浙江离欧洲“最近”的县,而青田侨商,是站在世界地图面前谋划和布局的人。
跟着青田华侨华人回归的,还有一批“洋合伙人”。59岁的意大利人克劳迪奥(Claudio)的冰淇淋工厂即将开张。“选择来中国创业,是因为这里有无限的商机;选择来青田创业,是因为我的弟妹想回来,这位勤劳善良的青田人深受我们家族的信任和喜爱。”克劳迪奥说。
周勇和意大利红酒商里卡多(Riccardo)合资成立罗萨露拉商贸公司是第一批进驻青田进口商品城的企业。这位此前从来没到过中国的“洋合伙人”说:“我在意大利有很多青田朋友,我想来这些朋友的故乡看一看。来中国投资,我也一定会选择这些朋友的故乡。”
既要“护翼”又要“培根”
在意大利当过厨师、剪裁过衣服,担任过外籍议会议长,如今50多岁的叶先平准备回老家青田投资打造一个“威尼斯乐园”。
起初,让叶先平担心的是,出国将近30年,对国内政府部门职能和相关政策不太了解,此前也听说一些华侨回国投资被骗的事,心中略有犹豫。
不过,去年9月,青田侨乡投资项目交易中心正式上线试运营,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借鉴淘宝网的布局和功能,青田侨乡投资项目交易中心在网上形成了“项目超市”,目前已经集聚浙江各地的投资项目800多个,预计年底将超过1000个。
青田县发改局局长尹爱华说,青田是中国人均储蓄最高、浙江省外汇储备量最大的县之一,初步估算侨资超过2000亿元,但是华侨回国投资普遍面临着“不了解、不敢投、不会投”的情况。交易中心就是搭建一个公开透明、优质高效、贴心服务的平台。
为了方便华侨华人,青田的各项涉侨服务也在不断升级。在青田县公安局出入境办证中心,“最多跑一次”服务已实现全覆盖。从2017年至今,累计办理涉侨行政服务“最多跑一次”事项2.8万件,还创新使用“微信”、“钉钉”等即时通讯工作,为华侨华人提供“零跑”服务。
中国良好的营商环境、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也让来投资的“洋合伙人”连连赞叹。里卡多说,因为时差的原因,为了赶在意大利政府部门下班前办完手续,青田当地甚至有工作人员带着孩子加班到晚上9点,令他非常感动。“这在意大利是无法想象的。”
青田县委副书记、县长周和平说,改革开放40年来,青田华侨群体有三个明显的转变:从改变生活到创造美好生活的转变,从单向发展到多方布局的转变,从游牧拓荒到带路融入的转变。这也要求政府服务要从联络联谊到服务引导,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从关注局部到放眼全球,实现华侨产业、资本、总部、智力、安居“五个回归”。
适应时代的变化,既要保护华侨华人的“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更快,也要为华侨新生代持续开展“文化培根”,无论身在哪里,让他们永葆中国心,永留中国魂。
青田的“培根夏令营”已经举办了6年,目前在全县有5个学校作为培训基地,每年培训人次超600人。青田启文实验学校暑期300个“培根夏令营”名额刚公布,两天时间就被一抢而空。
“夏令营主要针对7到18岁的华侨新生代,课程除了让孩子学习祖国传统文化和青田文化外,还增加了课外实践、汇报演出等内容,反响非常好。”青田启文实验学校董事长孙建伟说:“很多孩子一开始哭着不肯来,结束的时候哭着不舍得走。”
“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曾参加过夏令营的叶嘉俊一直记得老师教的课文内容,他虽然生活在意大利,但非常喜欢中国文化。他说,这个夏令营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交到了很多朋友,以后还想来。
“青田正在努力打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创业环境,一定让侨商放心回家。”青田县委书记戴邦和说,我们既要为华侨华人的发展和生活提供各种优质服务,也要通过让从小生长在海外的青田孩子与中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增强华侨新生代对祖国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让他们的心永远向着“太阳”。(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