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侨爱侨心汇暖意 公益之举暖桑梓

时间:2020-01-06 12:14:33来源: 意大利侨网

       “温州好,别是一乾坤。宜雨宜晴天较远,不寒不燠气恒温。”温州因气候温润得名,但温润的又不止是气候。

  作为全国著名侨乡,温州籍华侨华人足迹遍及五大洲。身虽远,但他们用赤子之心、公益之举温暖桑梓。日前,本报记者走进温州市龙湾区,目之所及:学校、道路、爱心驿站、公益图书馆……到处都有侨胞捐赠的身影。侨胞们用爱心汇成暖意,为这座温润千年的历史名城构筑了一道亮丽的新时代风景线。

  马振忠——老骥伏枥兴办公益书屋

  过了一座小桥,车子在温州市龙湾区永昌街道的一个院落旁停了下来。随行的朋友提醒:“老马的农家图书馆到了!”

  “一放学,很多孩子来这儿自习。这里有2万多册书,办一张免费的阅读证就可以借书。”“古堡农家书屋”的创办者老马带记者走进书屋。

  书屋由祠堂改建而成,8根红色高大的殿柱撑起了榫卯结构的房梁。各种字体的匾额高悬房梁之上。四周的墙上挂满了书法作品。一排排摆满书籍的书架,就在红色高大的殿柱之间。大殿正中央的墙上,是现代化的投影仪和讲台。讲台下面,摆放着十几排桌椅。“既方便人们看书、练字,也为办讲座、办活动提供活动空间。”老马介绍。

  老马名叫马振忠,是意大利归侨,今年84岁。他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笑容满面。“古堡农家书屋”是他10多年来创办的公益图书馆之一。

  “办公益图书馆是我多年的心愿。我这辈子吃了太多没文化的苦,就想让人们多读点书。” 老马感喟不置。

  1990年,创业小有成就的老马,萌生了在村内办图书馆的想法。但由于当时土地审批和规划等客观原因,他的想法暂时搁浅。同年,他带子女远赴意大利米兰创办服装厂。在米兰16年间,他曾多次专门回国筹备公益图书馆创办事宜。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永兴街道康一村规划建文体休闲中心,计划在马氏宗祠旧址上创办图书馆。远在意大利的老马得知消息后,激动不已,立即放下手头的生意,飞回家乡。

  资金不足,他带头捐款;图书不够,他跑市、区图书馆求助;配置电脑,他自掏腰包一掷万金;督促工期,他多次推迟回意大利的时间……2009年3月,吉夫图书馆正式建成投用,老马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以前,附近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学生,放学后经常在街上嬉戏打闹。还有孩子经常溜到河里游泳,很不安全。有了这个图书馆,他们可以到这里看书、上网。这里的大门一直为他们敞开。”老马笑言,“一听到孩子们叫‘马爷爷’,我就感到很幸福。”

  “老骥伏枥,我这匹老马就想把晚年的精力奉献在办图书馆上。”老马说,“我想90岁退休前,给村民们留下一个‘不走’的文库。”

  冯定献——慷慨解囊带头扶危济困

  “脱贫攻坚爱心之旅也许路途遥远、山路难走,但看到孩子们的快乐笑容,校长和老师们为贫困山区教育工作付出的努力,看到当地政府对每个扶贫项目的重视,团员们的内心都特别感动和温暖。”2019年10月10日,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考察完扶贫项目后,德国华商冯定献在朋友圈记录下了当时激动的心情。

  “2019年,麻栗坡县全县脱贫摘帽!”冯定献的开心源自几年来的深度参与。

  作为德国华侨华人爱心协会的一员,在外交部的组织带领下,他和二十几位华侨华人一起,连续5年随团赴云南麻栗坡县考察和参与扶贫项目。每年他都带头捐助。2019年,他又为当地学校捐赠了30万元人民币。

  冯定献一直热心捐资助学。2003年,通过浙江省委统战部,冯定献捐资100万元人民币,在浙江大学设立了“献华奖学金”,资助100名家庭贫困而成绩优良的学生。87封受助学生的来信他珍藏至今。十几年来,他在助学方面的捐赠不胜枚举。

  “我出生在农村,年少时很想读书但没有条件,现在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我希望帮更多有需要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冯定献的想法很朴素。

  这与他少小离乡和在海外打拼的经历密不可分。17岁时,冯定献离开了家乡,成为浩浩荡荡温州“十万供销大军”中的一员。他只身闯荡东北,又辗转德国。在德国站稳脚跟后,他又转回中国,成为“温商回归”大潮中的一员。兜兜转转,他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矢志不渝。

  回馈桑梓、扶危济困,冯定献不仅自己热心公益,还带动海外华侨华人一起为家乡捐赠。2019年8月,因温州市永嘉县受台风“利奇马”影响发生特大洪灾,他积极号召海外侨胞捐款救灾;2014年4月,他牵头号召在外的温籍侨胞、侨团向温州市慈善总会侨爱分会共捐资200万元,设立了“五水共治”奖励基金。

  自2003年至今,冯定献有记录的捐助金额已经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但他始终谦逊内敛。“没想到我小小的捐赠竟让大家念念不忘。在国内,每次回乡,乡亲们的热情都令我非常感动;在海外,很多国家的浙江籍华侨华人都认识我,因为公益,大家都信任我、尊重我。”冯定献感叹,“一个人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一路行走得踏实快乐。”

  李声福——燕子衔泥筑巢爱心驿站

  2019年11月19日上午,在温州市龙湾区状元街道状元亭,记者看到了一幅热火朝天的场景。

  门外,状元亭的领餐窗口处,百余人自觉有序地排起了长队,队伍里有老人、清洁工人和建筑工人等;门内热火朝天,3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正带着十几位志愿者蒸红糖馒头、煮米饭、做面条、炒菜、分碟。11时,这里将正式开饭。

  状元亭是做什么的?状元亭是由温州籍的3位老人张宪定、吴南华、梅雪良于2012年3月自发组成的施粥摊。2017年,这里成为全国首家拥有营业执照的施粥点。

  “当初选状元亭这个地方,主要是因为这里空间大,过路人比较多,外来务工人员也比较多,还可以为老人和残疾人提供方便。我们退休了也没什么事儿做,想做点好事儿。”3位老人朴实的善意得到当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刚开始,这里只是个施粥和提供早餐的地方。随着社会捐赠不断增加,这里逐渐变成日常供应早餐和午餐的地方。”吴南华介绍说。

  “今天买蔬菜、肉、面粉、豆腐干、咸菜等一共花了800多块钱。每天的账我都记得很清楚。”吴南华的账本上还有一笔账。那是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情况,其中,海外侨胞和归侨的捐赠引人注目。

  “意大利温州状元同乡会50500元,法国温州状元同乡会20000元,意大利华侨李声福10000元,德国华侨周国荣1000元,侨眷石金国500元……”吴南华介绍,8年来,华侨华人的捐赠从未间断过。

  “在海外,我们被3位老人的慈善公益精神深深感染,也为家乡的爱心善举深感自豪,大家都踊跃捐资捐物,希望把这份善举传递下去。”意大利温州状元同乡会会长李声福表示,很多侨胞回乡后,也会到状元亭爱心驿站看看,感受家乡的温暖。

  离开状元亭时,临近饭点,状元亭的老人和志愿者们还在忙碌着,门外领餐的队伍更长了。阳光下,每个人脸上都舒展着温暖幸福的微笑。

  “在温州,状元亭已经成为慈善地标。”李声福表示,这里不仅是施粥赠餐的地方,也是中华文化博爱大善的象征和联系海外状元华侨华人的精神家园。(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