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丽水市委关于全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区建设的决定

时间:2021-08-31 10:13:48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中共丽水市委关于全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区建设的决定

(2021年7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丽水市第四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丽水市第四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中办发〔2021〕24号),就率先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从先行试点迈向先验示范,加快创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区,作出如下决定。

一、总体要求

  1.重要意义。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是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丽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丽水之赞”光荣赋予地,也是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通过三年来锐意改革实践、大胆探索创新,圆满完成了国家改革试点任务。站在迈向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历史关口,接续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区建设,是丽水贯彻落实党中央最新部署的使命担当,是全面推进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抓手,必将有力地促进丽水进一步扩大生态比较优势、全面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率先走出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2.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展道路,以浙西南革命精神注魂赋能立根,以厉行“丽水之干”系统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推动GDP和GEP“两个较快增长”的制度体系,着力建设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为显著特征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不断拓宽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全面开辟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提供丽水示范。

  3.工作原则

  ——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彻底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高标准推进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系统性保护,增值自然资本,厚植生态产品价值。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充分考虑不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更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培育有竞争力市场经营主体,促进生态产品价值持续增长和高效转化。

  ——整体推进、特色示范。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进全域示范创建和改革全面深化,加强改革成果系统集成和特色提升,形成具有鲜明丽水特色的创新性、引领性、示范性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重大改革成果。

  ——支持创新、鼓励探索。聚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及现行制度框架体系下深层次瓶颈制约,开展政策制度创新试验和深化改革攻坚,允许试错、宽容失败,以点带面推动改革实现纵深突破、全面深化、集成提升。

  4.主要目标。到2025年,形成系统有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体系,建成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等基础性制度全面建立,生态产品开发经营、市场交易等主体性制度创新完善,绿色金融、生态信用、考核评价等保障性制度总体成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达到5000亿元,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全面拓宽,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标志性改革成果。到2035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创新提升、更加完备高效,高质量绿色发展取得更大成就,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的典范样板。

二、建设全国领先的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体系

  5.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总结推广“河权到户”、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等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和经验,进一步健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规范,全面有序推进统一确权登记,清晰界定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划清所有权和使用权边界。丰富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类型,合理界定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入股等权责归属,依托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明确生态产品权责归属。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信息纳入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与不动产登记、国土调查、专项调查等信息统一管理、实时互联。

  6.加强生态产品信息调查。基于现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丰富网格化监测手段,全域推进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摸清各类生态产品数量、质量等底数,建立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加快建设“天眼守望”卫星遥感、“花园云”数字化生态环境监测应用体系,健全生态产品动态监测制度,及时跟踪掌握生态产品数量分布、质量等级、功能特点、权益归属、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等信息,建立开放共享的生态产品信息云平台。科学辨识生态产品空间分布特征,编制功能分区规划方案,明确不同分区差异化开发保护策略,研究制定产业准入正负面清单。

三、建立标准引领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

  7.健全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完善行政区域单元生态产品总值和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全面开展市县乡三级行政区域单元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评价,以及百山祖国家公园等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评价工作。总结提升“生态地”、民宿“生态价”等模式,建立反映生态产品保护和开发成本的价值核算方法,探索体现市场供需关系的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8.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化。修正完善以生态产品实物量为重点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办法,优化升级市域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地方标准,建立核算标准实施监督反馈机制和效果监测体系,着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核算规范。建立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统计报表制度,将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基础数据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构建市县乡三级行政区域单元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数据标准化收集体系。探索开展项目层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

  9.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加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在政府决策和绩效考核评价中的充分应用,全面推动生态产品总值进规划、进决策、进项目、进交易、进监测、进考核。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成果在国土空间管控、重大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开发经营融资、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等领域广泛应用。探索工程项目建设区域的生态产品价值影响评价,结合生态产品实物量和价值核算结果采取必要的补偿措施,确保生态产品保值增值。探索基于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的生态产品政府采购机制,扩大公共生态产品政府供给。建立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结果发布制度,适时评估各地生态保护成效和生态产品价值。

四、开拓多元高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10.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依托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争创国家级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定期举办生态产品推介博览会,扩大“山耕精品发布会”“山耕集市”“山耕家宴”等推介活动矩阵,形成常态化推介模式。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渠道,加大生态产品宣传推介力度。建设中国(丽水)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提升农村电商服务,优化“两山邮政”服务网络,推广生态产品线上云交易、云招商,构建形成服务线上线下两个方面、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生态产品供需对接体系。

  11.全面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创新多样化模式和路径,科学合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依托不同自然禀赋,积极推广人放天养、自繁自养等原生态种养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茶叶、食用菌、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特色生态精品农业。大力推进林业振兴,促进竹木制品、森林食品等产业精深发展、迭代升级,培育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气候养生等新兴经济,持续提升森林经济价值和释放增收能力。全面激活水经济,深化优质水、精品水研究,制定“高端水”标准,建设华东优质水经济产业园,开发高附加值特色涉水产品。发展壮大生态产品精深加工业,推进生态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积极培育和引进数字经济、健康医药等生态利用型、生态赋能型、生态影响型产业。以瓯江山水诗路为纽带,依托优美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存,场景化打造“瓯江行旅图”“处州风华录”“江南秘境乡”“印象山哈”等经典文旅产品,发展康养度假、艺术文创、乡愁体验、户外运动等特色文旅产业,创新文化、旅游与康养休闲融合发展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推广“拯救老屋”模式,实施“古村复兴”“畲寨复兴”计划,盘活传统村落资源,激活乡村旅游开发价值。

  12.促进生态产品价值持续增值。体系化推进“丽水山耕”“丽水山居”“丽水山景”“丽水山泉”“丽水山路”等“山”字系品牌建设,以品牌赋能促进生态产品增值溢价。推进浙江省绿色发展标准化重大战略试点,筹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构建涵盖生态环境资源、生态产业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领域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标准体系,以标准化建设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建立“丽水生态产品”认证标准评价体系,建设生态产品质量追溯平台,运用数字化手段构建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全过程监督体系,推动生态产品认证市际、省际、国际互认。探索以特定区域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为基础,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策划、潜在价值评估、开发经营权交易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实施农民持股计划,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流转、抵押等实现形式,引导农民自愿以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入股企业,保障参与生态产品开发经营的村民利益。

  13.培育壮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市场主体。巩固和强化“生态强村公司”作为生态产品供给主体、交易主体的功能定位,完善公司经营制度、收益分配机制,打造生态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实施主体。深化“两山银行”运营机制,强化对分散、零碎的生态资源资产进行集中收储、管理,健全价值评估和交易机制,打造全国领先的生态资源资产开发经营服务平台和交易平台。大力培育生态产品市场开发经营主体,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产权激励机制试点,对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社会主体,在保障生态效益和依法依规前提下,允许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获取收益。

  14.积极推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通过政府管控或设定限额,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责任指标交易,探索开展绿化增量责任指标、清水增量责任指标等交易。制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总体方案,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创建中国碳中和先行区。积极融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争取建设服务全省的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深化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研究,开展碳汇潜力调查,制定出台林业碳汇开发及交易管理办法。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用能权交易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与用水权、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的兑换机制。

  15.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创新。创建全国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积极探索金融服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模式。深化以生态资产产权、收益权和碳汇权益等为抵押物的“生态贷”模式,探索“生态资产权益抵押+项目贷”模式,支持生态环境提升及绿色产业发展。健全“生态信用”评价管理制度,推广“两山信用贷”模式。开展碳排放权质押、碳汇质押、碳账户、碳期货、碳期权等碳金融创新,争创气候投融资试点。实施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工程,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创新交易结算数据、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等绿色信贷产品。推动保险、投资理财等现代金融服务向农村下沉,实现普惠型乡村金融服务站行政村全覆盖。完善农村保险服务体系,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

五、健全科学务实的生态产品保护补偿制度

  16.创新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方式。完善纵向、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探索创新百山祖国家公园各类保护主体的生态补偿方式,通过增设生态管护员、巡护员等生态公益岗位,提高各类保护主体生态补偿效益。探索“亩均+”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促进生态补偿与生态产品贡献度相适应。构建瓯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探索资金补偿、产业扶持、技术援助、人才支持等多元化市场化补偿方式。开展水资源费收费标准提升和分成比例改革,探索按取水口以上流域面积、水质、水量等要素确定水资源费分成比例的模式。探索建立基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生态占补平衡机制,将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负外部性纳入开发经营成本,明确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解决途径,推进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内部化。

六、完善协同有力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

  17.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落实示范区建设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各类难题。市发改委要牵头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细化工作目标、任务和分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18.强化考核督促。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制定出台专项考评办法,考评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建立健全督查督办机制,市发改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示范区建设各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推进,及时推广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

  19.强化智力支撑。依托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强化基础理论研究、路径创新和人才培养。支持两山学院加快发展,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和跨领域跨学科的高端智库。深化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等地区交流合作,开展经常性研讨交流,共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实现新突破。

  20.强化舆论引导。加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宣传力度,及时宣传示范区建设的重大进展、工作成效和成功经验,定期推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最佳实践案例。发挥主流媒体宣传主阵地作用,建设公众参与平台,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渠道,让广大群众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来源:丽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