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重要意见公布,浙江又迎来一大利好

时间:2022-05-09 08:29:35来源: 意大利侨网


        已阅君今天要聊一件大事。

  新华社昨天发出新闻: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对浙江来说,这是个大利好。

  这个意见有个醒目的关键词:人口。

  在工作要求方面,提到要“顺应县城人口流动变化趋势”“防止人口流失县城盲目建设”;在发展目标方面,提到“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规模基本匹配”。

  这个意见还提到五类县城:大城市周边县城、专业功能县城、农产品主产区县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人口流失县城。

  在这一部分,“人口”更是关键词,比如对大城市周边县城,要求是“主动承接人口”;专业功能城市则是要“提升人口集聚能力”;农产品主产区县城要“更多吸纳县域内农业转移人口”。

  而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人口流失县城,也都有人口方面的内容。

  简单来说,就是鼓励各类县城,在各自能力范围内聚集人口,以推动城镇化进程。

  对县城来说,人口集聚的意义不言而喻。意见中有这些内容:

  建立健全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重点支持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多的县城。

  建立健全省以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专项安排与进城落户人口数量相适应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也就是说:转移支付、用地指标以后都可能跟人口规模挂钩。如果人口少了,则“推动人口流失县城严控城镇建设用地增量”。

  那么,县城怎么聚集更多的人口?

  方向已经指出: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

  这种全面取消,意味着到县城落户的,不光是本乡本土的农业转移人口,还可能会包括从它乡它土过来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从其他地方到县城落户的人口。

  综合这些信息,可以归结出:对县城来说,人口很重要。

  在发展方向上,这是一种趋势:

  2020年4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就提出: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

  当年5月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也提出:推动公共资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转变。

  从中可以看出:新一轮的县级竞争,重点方向在人口规模。而且这种竞争,还是全国范围内的。

  为什么对浙江来说,这是个利好?

  因为浙江的常住人口增长,在全国名列前茅。像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5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2万人,就名列全国第一。

  从各县(市)来看,人口增长也不错。像义乌市2020年七普人口数字为约185.94万人,2021年末数字为186.24万,多了约3000人;慈溪市七普人口数字为约182.95万人,岁末数字为183.26万,多了约3100人。

  人口较少的县(市)也稳住了“盘面”,像景宁县人口七普数字为111011人,岁末数字为11.10万人,基本持平;云和县七普人口数字为129216人,岁末数字为12.92万人,几乎无变动。

  那么这个意见出台后,对哪类县城最有好处呢?

  要吸引人口到县城落户,最关键的是看能提供多少工作机会。所以从个角度来看,应该是:大城市周边县城。

  对这类县城,意见说:支持位于城市群和都市圈范围内的县城融入邻近大城市建设发展,主动承接人口、产业、功能特别是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过度集中的公共服务资源疏解转移,强化快速交通连接,发展成为与邻近大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

  城市群和都市圈范围内的县城往往比较强,随着大城市功能的疏解转移,更多资源的注入,这些县城将获得进一步发展,而更多的工作机会将吸纳更多的人口。

  现在不少大城市对此相当重视。今年2月,杭州市召开的第十三次党代会,就专门提到要“集聚县城”。不少县城也在主动融入大城市,像邻近杭州的海宁市,从2016年起,就把“融杭接沪”作为发展战略。

  郡县治,天下安。相信经过努力,意见里的这句话将会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成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与邻近大中城市的发展差距显著缩小。

  而随着与之相关的各项政策推行,包括县城在内的城市格局甚至我们个人的命运,也可能随之变化。更美好的未来,正向我们走来。(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