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发力 温州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基石

时间:2022-09-15 09:06:11来源: 意大利侨网


        温州网-温州日报讯 新材料产业之于制造业,如砖石之于大厦。新材料既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

  工信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新材料产业产值已从2012年的约1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9万亿元,年均增速达20%,在原材料工业中占比达15%,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材料产业体系。

  在温州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的当下,新材料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被列入《2022年温州市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在“十四五”开局之初编制的《温州市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未来我市将形成以瑞安为重点,龙湾、洞头、乐清、平阳、龙港、浙南产业集聚区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打造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到2025年,力争新材料产业链年产值突破600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1-6月,包括新材料产业在内的全市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48.43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4.6%。据悉,这是我市该比重首次超全省平均水平,位列全省第五。

  从传统制造业大市到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地,温州的底气是什么,前行的方向又是什么?

  科创赋能 混炼胶“链”上新风口

  工信部近日公布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浙江中瑞橡胶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从温州新材料赛道中最早的“掘金者”之一,到如今名副其实的行业“高精尖”选手,“中瑞橡胶”的发展浓缩着温州众多新材料行业企业走过的路。

  时间拨回2015年,蓬勃的市场需求促使“中瑞橡胶”转变战略方向,将主营业务从橡胶外贸转向橡胶生产。面对全新的“新材料”赛道,中瑞橡胶要依靠的不仅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投资机遇的深刻洞察,更要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来锻造过硬的竞争力。

  走进“中瑞橡胶”的车间,上下共四层楼的厂区让记者感觉有点“空”——车间内,原料运输、配料到投料等环节均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生产,30公斤重的橡胶混炼胶成品重量误差仅在10克左右。由他们自主研发设计的自动化炼胶设备,组成了6条智能化炼胶生产线,构建起严格的产品品控系统,使得产品硬度、耐磨性等性能均超过同行产品。

  “中瑞橡胶”副总经理王一昊告诉记者,在传统橡胶混炼胶生产企业,能耗高产能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普遍存在。随着工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绿色制造”已经成为未来我国橡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以此为目标,中瑞橡胶提前做足“功课”,紧紧抓住风口,从工艺节能优化生产、设备节电节水改造、减少粉尘排放、减少工业用地等方面着手改革。如今,该公司生产车间通过全密闭生产系统,能减少粉尘污染99%;通过智能立库,能减少用地92.35%;通过建设厂区水循环和光伏发电系统,能节电50%、节水28.9%……

  “目前,中瑞每年投入产值的4%进行研发,保证每年5个以上的研发项目,并且能使80%以上的研发项目直接转换为公司的盈利产品。”王一昊表示,持续的技术研发和良好设备投资是新材料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得益于此,“中瑞橡胶”的产值也从2017年的3000万元跃升至2021年的1.47亿元,5年增长近4倍,连续3年蝉联混炼胶国内细分市场胶鞋行业产销量第一名。

  不止于此,作为细分领域龙头和技术领先企业,“中瑞橡胶”生产的高分子混炼橡胶材料还广泛应用于橡胶轮胎、密封杂件、鞋材、电子产品、电线电缆、汽车制品等橡胶制品、塑料制品领域,为大东、戈尔德等本地知名企业及国内相关汽摩配企业提供混炼胶原材料。

  王一昊表示,温州是一座传统制造业大市,而新材料作为新兴产业,目前在温州还是一片新蓝海,“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与提升,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同我市其他传统制造业联动发展,为强链补链积极贡献力量。”

  创新工艺 小塑料蕴含大商机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温州一度成为孤悬于湖北之外的疫情重灾区。彼时,无数温企火速转产医疗用品。作为在新材料领域深耕多年的中广核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率先研发了医用口罩中间核心层熔喷无纺布的原料“熔喷PP专用料”,仅一期设备改造完成后,便达到了日生产熔喷PP材料60吨的目标。

  “对我们而言,新材料的‘新’不单单是指产品本身的创新,更多的是指通过新思想、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新解决方案’。2020年初转产熔喷PP专用料,正是基于这样的设想才抢到先机。”中广核俊尔公司总经理助理黄志永说。他向记者举了另一个例子:该公司将传统的聚酰胺材料进行配方的二次设计后,经过特殊的新工艺,能将材料的瞬间耐热温度由200℃提高到350℃以上,为电器的安全提供材料保障。“目前,我们生产的高分子新材料作为电器开关的主要供应商,已占据温州电气行业较高的市场份额。”黄志永表示。

  在中广核俊尔公司展厅内,几个快递袋样式的膜袋放在展厅一角。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袋子可是“科技满满”——膜袋材料采用可降解材料里的PBAT石油基材料与PLA生物基材料,大约半年时间即可完全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作为中国广核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的下属企业,中广核俊尔始终坚持将国之大者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寻求同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重点发展行业的契合点。

  “我们在新材料领域的研发,更像是按方配药,针对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加入不同的辅料和助剂,改变原有配方,即可制作出产品所需材料。”黄志永表示,随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配件对于轻量化、耐高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广核俊尔与宁德时代、瑞浦能源等企业的合作也日渐深入。

  “随着新材料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我们正积极寻求从产业链上下游同时发力。”中广核俊尔公司董事长陈晓敏表示,去年我市实施“链长制”以来,让不少企业增强了发展信心,新材料作为新兴产业链,也迎来了新的风口。据悉,目前,中广核俊尔公司研发生产的一系列产品,正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智能家居、5G通讯、核技术、新能源、交通运输、医疗健康、绿色环保等领域。“下一步希望政府层面能进一步加强政策配套,特别是在人才招引、科研平台打造上做好强链补链,推动产业链能级平台进一步提升。”陈晓敏说。

  多点发力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今年4月,在温州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签约仪式上,龙湾区政府与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盛屯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将在温州共同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

  在瑞安市,由浙江华峰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华峰60万吨/年高性能可降解(碳循环)新材料项目业已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18亿元,建成后预计年平均利润总额21亿元,税收总额10亿元,实现可降解塑料产业链补链强链。

  与此同时,在瑞安的江南新区,总投资22.578亿元的天宏高分子新材料时尚鞋智造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预计于2024年竣工。该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1亿元、税收1.2亿元,引领打造创新研发、时尚设计、智能生产、云端展销的全链式产业生态,助力“中国鞋都”向“世界鞋都”迈进。

  从传统制造业到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正在为温州制造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全新动力。

  前不久,一场新材料领域院士温州行活动备受关注。全国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30多位院士专家汇聚一堂,共同见证校地合作成立的中国(温州)双碳科创港扬帆起航。

  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电化学能源材料与器件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以温州大学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的3个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为支撑,聚焦动力电池与储能产业的共性技术难题,坚持创新驱动引领,致力于建成集聚人才、技术、平台和学科创新要素优势为一体的动力电池与储能科创平台。

  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作为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环境与光电应用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背靠浙大材料优势学科,以产业需求为目标,聚焦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环境、光电传感及储能工程应用,为浙江省相关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培养半导体材料人才,推动浙江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促进国内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相关产业跨越式提升。

  随着温州新材料产业的崛起,与新材料相关的众多科研基地与研究中心正在瓯越大地上呈现多点开花之势。而这些,终将有力推动温州新材料产业在高质发展的轨道上坚实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