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9 09:40:23来源: 意大利侨网
温州网-《温州日报》讯 作为正泰电气的紧固件、冲压件产品供应商,浙江天工紧固件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智能电气产业大脑,一口气改造了十大场景,运营成本下降22%,生产效率提升28%,不良率降低33%,能源利用率提升8%,并实现与正泰的仓储物料条码信息打通,企业供货通过正泰电气的搬运机器人,就能直接入库、自动补料。
这样的智能生产场景在温企中越发普遍。当前,我市聚焦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加快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不少企业逐步构建起覆盖设计、生产、销售全链条的AI应用生态,推动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AI加持
传统制造变得更聪明
一双鞋由鞋底、鞋楦、鞋面、鞋带等多个部件构成,每个部件涉及多种材料与工艺选择。围绕不同款式、面料与工艺组合,从设计构思到成品落地,少则需经历约120道工序,多则高达280道工序。在传统模式下,这一过程耗时长达三个月。如今,在康奈集团新绿工厂,AI正在重塑整个生产链条:设计师借助AI系统辅助设计,一分钟内即可生成三套设计方案;设计定稿后,系统自动下达生产指令,仓储机器人随即拣选匹配物料并配送至车间;后续通过智能缝帮、自动化成型等环节高效推进,全流程协同下,整体生产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二。
“此前推出的‘悦动’系列热销产品,正是基于AI对年轻消费群体300万条社交数据的深度挖掘。”康奈集团总裁郑莱莉表示,生产周期的大幅压缩,使企业能更敏捷地响应市场变化,精准控制备货,降低库存压力,提升资金周转效率,技术创新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优势。
类似通过AI赋能实现数智化转型在鞋革领域越发普遍。当前,我市培育惠利玛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鞋履AI垂直大模型,打通材料展示、材料交易、打板和生产派单的业务链路,集成“AI+设计”等16个AI应用场景,助企成本下降10%、销售提升20%,实现销售额超20亿元。
AI在鞋企上的应用只是我市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制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通过政策引导,推动AI深度融合传统产业的研发设计、协作生产等生产各个环节,成功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在电气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迭代智能电气产业大脑,构建了电气行业感知、联接、智能的数据平台及智能大数据模型算法,打造了订单管理、工单管理等10项共性场景。如人民电器集团通过AI质检、AI自控、AI算法的方式,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高效协同,实现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在汽车零部件领域,以“4+5+N”模式,打造了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仓储物流的全流程智能化管控,助企排产作业时间减少20%、库存周转天数减少20%……
蓝图上新
打造“人工智能+”新引擎
传统制造数智化改造直接带动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今年1-7月,全市规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收增长24.7%,高出全省2.6个百分点。
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我市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汇聚、数据集打造等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加上“5+5”核心产业集聚度较高,为人工智能提供巨大的应用空间。此外,温企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加速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升级。
当前,我市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市级企业研发机构—省级企业研发机构(技术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技术创新中心”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此同时,我市同步创建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打造了温州大学元宇宙与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长三角服务中心、国际院士科创中心温州中心、中关村集成服务温州赋能中心等一批人工智能赋能中心,推动多个产业实验室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其中,中国智能谷入选省级通用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先导区;乐清智能电气行业入选全省首批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试点。
根据相关规划,未来,我市将围绕智能电气、鞋服等重点产业,鼓励企业研发迭代垂直领域模型,打造10个以上行业垂类大模型、100个以上示范型创新应用场景。同时实施“万企数改”2.0和“人工智能+”行动,以“5+5+N”产业为重点领域,推进“人工智能+产品”“人工智能+工厂”“人工智能+集群”“人工智能+平台”等模式,力争到2027年重点培育10家人工智能应用标杆企业。
对AI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隐形冠军”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和10万元。每年在市级重大科技专项中立项支持20项以上人工智能等领域重点研发项目,每项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通过政策引领,逐步形成“基础硬件—核心技术—行业应用”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群,打响温州区域智造品牌。(记者 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