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华商商学院开设“企业家财务素养六讲”课程 伊志宏教授系统授课

时间:2025-09-30 20:56:51来源: 意大利侨网


        在世界经济复苏不均衡、地缘政治和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海外华商企业如何在欧洲市场稳健经营、穿越周期、实现长远发展?近日,欧洲华商商学院特别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商学院原院长、著名财务学者伊志宏教授,为“首席执行官(CEO)研修班”学员开设 《企业家财务素养六讲》 系统课程,吸引来自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地80多位华商参加。

        欧洲华商商学院执行院长戴小璋在开班动员时指出:“财务不是记账,而是战略;利润是观点,现金才是事实。企业家必须具备财务素养,才能拥有生存力、穿越周期力和基业长青力。”


        财务素养是企业家的“第二语言”

        课程伊始,伊志宏教授便提出:企业家的财务素养,不是掌握会计技巧,而是具备财务思维。

        她强调,会计记录的是昨天,而财务规划的是明天。企业家不能只盯着利润表和发票报销,而是要通过财务看战略、看未来。

        以福耀玻璃为例,2008年金融危机前,曹德旺敏锐捕捉到“现金荒”的信号,果断收缩战线、保住现金流,结果在危机中不仅平稳过关,还趁机逆势扩张。阿里巴巴能够获得全球投资人的认可,源于CFO把复杂的商业逻辑转化为透明的财务故事;而华为能够在国际风雨中坚守不倒,依靠的是全球最严格的财务治理体系。

        “这说明,财务素养决定了企业家有没有底气应对不确定性。”伊教授总结。


        报表是企业的“镜子”

        第二讲围绕“如何从财务报表中发现企业关键问题”展开。伊教授形象地用“底子、面子、日子”来概括三张表:资产负债表,看企业的底子;利润表,看企业的面子;现金流量表,看企业的日子。

        他提醒学员:利润表最容易“化妆”,而现金流量表最能反映真实。四川长虹2004年的坏账事件,就是通过核销冲减来减少应收账款,看似利润改善,实则掩盖了经营风险。

        “报表不是数字,而是企业经营问题的镜子。”伊教授说。


        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

        “利润是观点,现金才是事实。”第三讲中,这句金句让课堂气氛瞬间凝重。

        恒大就是典型案例:利润表年年光鲜亮丽,但一旦销售回款断裂,高杠杆模式瞬间崩盘。美国零售巨头Kmart陷入“盈利性破产”,账面有利润,却因现金流不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万科。通过大规模预收账款和合理延缓应付款,万科形成了庞大的无息资金池,为企业提供稳健的现金保障。

        “现金流就是企业的免疫系统。利润表能挂在墙上,但只有现金才能付工资、付货款。”教授的比喻引起学员频频点头。


        融资不是送钱,而是责任

        第四讲聚焦“如何在融资时避免踩坑”。

        伊教授强调,融资顺序应是:先靠内源资金,再考虑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

        他以俏江南为例,由于与投资机构签订苛刻的对赌协议,上市失败后背上巨额回购压力,最终企业控制权旁落。而农夫山泉的案例则展示了另一种智慧:在“不差钱”的情况下主动选择港股上市,不是救急,而是提前规划,为品牌国际化和长期发展筹集资源。

        “最贵的钱,是临时救急的钱。”教授的话掷地有声。


        风险管理:看得见,才可控

        第五讲主题是“如何识别和管理财务风险”。

        诺基亚因战略误判错失智能手机时代,恒大因“盈利型困境”陷入泥潭,而海底捞则通过“啄木鸟计划”和“硬骨头计划”,果断关店止血、重建管理体系,最终从巨亏41亿元到再度盈利45亿元,成为成功化解风险的经典案例。

        “风险不是有没有,而是能不能被看见。盈利型困境,比亏损更危险。”教授提醒学员,要学会用增长指标、效率指标、负债指标和现金流指标,建立属于自己的“风险雷达”。


        家族企业:制度比财富更长寿

        第六讲关注家族企业的长远传承。

        娃哈哈股权纷争、杉杉股份二代换帅、美特斯邦威的“反向交棒”,都揭示了华人家族企业在治理与传承上的难题。  

        相比之下,龙湖地产通过家族信托和宪章安排,确保股权稳定、治理透明,哪怕在婚姻变动中也能保持稳健。

        伊教授指出,家族企业要基业长青,必须完成三重跃迁:从人治到法治;从家族控制到职业治理;从财富继承到文明延续。


        学员声音:把财务当作方向盘

        本次课程吸引了欧洲华商联合会会长团核心成员参加。学员们结合各自企业的实际情况,分享了体会。


        2025年CEO研修班轮值班长杨凡表示,以往更多关注市场和战略层面,但现在意识到财务才是企业真正的方向盘。“利润可以美化,但现金流不会说谎。未来我要把现金流管理作为企业第一抓手。”


        葡萄牙华商联合会会长胡胜武认为,欧洲华商企业普遍习惯“算账”,但缺乏“理财”。“财务素养的提升,不仅能帮助企业更稳健,也能提升我们与当地银行、合作伙伴的对话能力。财务语言,就是企业与国际市场沟通的共同语言。”


        意大利西西里岛华商联合会会长王剑结合当地市场情况谈到:“欧洲竞争激烈,华商企业要避免盲目扩张和资金链风险,必须建立科学的融资观念。最贵的钱是临时救急的钱,融资要提前规划。”


        意大利巴勒莫华商联合会会长胡永亮感慨道:“风险不是有没有,而是能不能被看见。盈利型困境比亏损更危险,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企业风险管理必须体系化,既要看报表数字,更要看背后的趋势。”


        意大利佛罗伦萨华商联合会会长张钦伟则从家族企业角度分享体会:“财富能传三代,制度能传十代,文化能传百代。我们很多华商企业都是家族式经营,如果没有制度化安排,很容易重蹈覆辙。未来我会考虑通过股权设计和信托安排,保障企业长远发展。”

        这些真实的反馈,既映照了课堂精华,也凸显了学员的思考与实践。


        生存力、穿越周期力、基业长青力

        戴小璋在总结中指出:“企业家财务素养六讲,不是财务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战略智慧的全面提升。它带给企业家的最大价值,是帮助大家建立三种能力:生存力、穿越周期力、基业长青力。”

        他强调,欧洲华商企业要想扎根立足,必须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财务素养,把企业做得更稳、更远、更长久。

        随着课程的深入展开,学员们普遍表示,财务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企业战略的方向盘。这门课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企业,带回去的不只是理念,还有可以立即落地的方法。

        利润可以是观点,现金才是事实;财富可以传三代,制度和文化才能传百代。

        这门“企业家财务素养六讲”,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欧洲华商企业家的必修课。(图文:意大利侨网 王晨阳)